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 (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9 21:23:5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战争之罪——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通过欣赏,使学生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理解象征性和立体主义的艺术手法。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在积极参与讨论、探究、体验的过程中,了解美术鉴赏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探究的精神,培养正确的审美情趣和追求正义、热爱和平的情感。

教学重点:

感受画家通过抽象的艺术语言所表达出的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教学难点:

象征性与立体派的艺术表现手法在作品《格尔尼卡》中的具体运用。

课前准备:

学生:A4纸、课本、铅笔等。教师:自制课件、作业纸。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初步感知(5分钟)

1、播放一段战争片段,引导学生仔细观看,思考:影片中哪些形象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从中你感受到什么?

2、交流:此时的心情?感受?印象深刻的形象?

3、尝试表现:以影片中印象最深的形象为素材,用徒手画尝试勾画一个艺术形象,可作变形或夸张处理,不必画的太具体。(时间:2分钟)

4、出示一幅与战争有关的大师作品——《格尔尼卡》(不出示作者及作品名)

5、提问:

① 谁知道这幅画的作者?题目?(《格尔尼卡》 毕加索 1881—1973)

(注:毕加索,现代西方20世纪最伟大的天才画家)

② 第一次看到这幅画你有什么感受?(乱、看不懂、支离破碎、恐怖……)

小结:刚才,大家都说的很好,都说出了自己的不同的感受。其实,第一次看到这幅作品,老师也觉得“乱”,有点看不懂。

6、导入新课。

欣赏美术作品,感觉固然重要,但是有时候也要注意理性的分析和思考。对于这幅画,我想大家头脑中一定有了很多的问号?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解读这幅大师的作品。

出示课题:战争之罪——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板书:战争之罪)

二、自主探究、描述作品(5分钟)

1、首先请大家打开课本,自学课本P36-37,思考问题: ⑴《格尔尼卡》是怎样诞生的?毕加索想表达什么?(控诉、愤慨、抗议、同情)

⑵ 找一找画面中都有哪些形象?看谁找的多?

(抱孩子的母亲、举灯的女人、倒地的战士、奔跑的人、呼救的人、马、牛、灯)

2、思考:这些形象有什么特点?毕加索是怎样画的? (以“马头”、“牛头”、“人头”为例,从动作表情、象征意义上加以分析)

马——仰头嘶鸣、痛苦——代表人民——象征手法,即用一种形象来代表某种事物

牛头——面无表情、冷漠、龇牙咧嘴——象征法西斯的残暴与邪恶

抱孩子的母亲——仰天痛哭、悲痛——象征战争中失去亲人的人 (问题:你哭过么?像这位母亲这样哭过么?谁来表演一下,做个动作?从中可以看出母亲怎样的心情?——极度悲痛)

3、学生质疑:

通过刚才的自主探究、交流讨论,大家对《格尔尼卡》有了进一步了解,那么对于这幅作品你还有什么疑惑的?(如构图上、造型上、色彩上、表现手法上等)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15分钟)

1、围绕刚才大家提的问题,接下来我们4人小组一起来共同探讨一下:

作者为什么要这样画?(从构图、造型、色彩、表现手法等方面加以分析)

2、交流讨论,请出各组的代表上台来当小老师。

⑴ 构图:饱满——画面上有什么?——似乎布“满”了可供我们观赏的内容(感觉到处是奔跑的人、呼救的人,痛哭的人……场面

搜索更多关于: 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 (2) 的文档
毕加索《格尔尼卡》赏析 - (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wcyh8g4ys3gzna0fx9s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