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4中级眼镜验光员复习题库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10 9:43:43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A)+17.05mm (B)-17.05mm (C)+1.602mm (D)-1.602mm 8、角膜的屈光力为( )。

(A)+43.05D,近似为眼总屈光力的1/3 (B)+43.05D,近似为眼总屈光力的2/3 (C)+19.11D,近似为眼总屈光力的2/3 (D)+19.11D,近似为眼总屈光力的1/3 9、晶状体的屈光力为( )。

(A)+43.05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2/3 (B)+43.05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1/3 (C)+19.11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2/3 (D)+19.11D,近似是眼总屈光力的1/3 10、轴性远视眼,眼轴长每缩短1mm,矫正镜的顶焦度约需( )。

(A)加+3.00D (B)减+3.00D (C)加+6.00D (D)减+6.00D 11、轴性远视眼,眼轴每增加1mm,矫正镜的顶焦度约需( )。

(A)加+3.00D (B)减+3.00D (C)加+6.00D (D)减+6.00D 12、正视眼注视眼前25cm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力为( )。 (A) 2.50D (B)3.00D (C)4.00D (D)5.00D 13、正视眼注视25cm处物体时,使用的调节力和集合力分别为( )。 (A)4D;4ma (B)3D;3ma (C)2D;2ma (D)1D;1ma 14、远视眼依屈光成分分为( )。

(A)轴性远视;隐性远视;指数性远视 (B)显性远视:曲率性远视;指数性远视 (C)轴性远视;显性远视;指数性远视 (D)轴性远视;曲率性远视;指数性远视 15、近视眼依屈光成分分为()。

(A)轴性近视;指数性近视;单纯性近视(B)轴性近视;曲率性近视;指数性近视 (C)轴性近视;指数性近视;变性近视 (D)轴性近视;指数性近视;继发性近视 16、近视眼依近视性质分为( )。

(A)轴性近视;变性近视;继发性近视 (B)曲率性近视;变性近视;继发性近视 (C)单纯性近视;变性近视;继发性近视(D)指数性近视;变性近视;继发性近视 17、散光眼依成因分为( )。

(A)角膜散光,残余散光,顺例散光 (B)角膜散光,残余散光,反例散光 (C)角膜散光,残余散光,斜向散光 (D)角膜散光,残余散光,全散光 18、散光眼依强弱主子午线是否垂直相交分为( )。

(A)不规则散光,规则散光 (B)规则散光,顺例散光 (C)规则散光,反例散光 (D)不规则散光,反例散光

19、规则散光眼依所成焦线和视网膜相对位置关系分为单纯远视散光,单纯近视散光,复性

近散,复性远散,( )。

(A)斜向散光 (B)混和散光 (C)全散光 (D)残余散光 20、( )是单光眼镜。

(A)理疗眼镜 (B)上平下花眼镜 (C)渐变焦眼镜 (D)单纯近视眼镜 21、如果没有因散光造成的视力下降或(C )现象,属生理性散光不需矫正。

(A)视物变形 (B)颜色分辨不清 (C)视疲劳 (D)视物流泪 22、近视伴有外斜视者,应予( )不宜减浅镜度。

(A)全矫 (B)过矫 (C)低矫 (D)半矫

23、除生理远视外,儿童远视者尤其伴有( )者应及时充分矫正以防弱视。 (A)上斜视 (B)下斜视 (C)外斜视 (D)内斜视 24、一处方远用瞳距为64mm,镜眼距为12mm,则近用光心距为( )。 (A)63 (B)60 (C)64 (D)66 25、下列( )是散光镜片按屈光度性质分类的种类。

(A)外散 (B)内散 (C)复曲面散光 (D)混合散光 26、下列处方中( )属于单纯近视散光镜片。

(A)-1.00DS/-0.50DC×90 (B)-1.00DS/+1.00DC×90 (C)-0.50DS/+1.00DC×90 (D)+1.00DS/+0.50DC×90

27、高度近视初次配镜,若( )有不适应,可在自觉接受的镜度基础上对遗留度数分期矫正。 (A)全矫 (B)过矫 (C)低矫 (D)半矫 28、( )者配镜后视远不适,可先作视近用镜,逐渐过渡到远近两用。

(A)高度远视 (B)低度远视 (C)高度近视 (D)低度近视 29、老年远视者,因( )逐渐减弱,配镜镜度可以自觉接受为宜。

(A)调节力 (B)视力 (C)适应能力 (D)视觉细胞敏感力 30、一顾客有高度散光且初次配镜,根据配镜原则应用球柱等值法减浅散光镜度。 31、混散处方特点:柱镜度数大于球镜度数,且两者异号。

32、混合散光是镜片在互相垂直的两条主子午线上有不同性质的屈光力。 六、选择镜架

1、白皙俊秀的脸庞宜配( )色彩的镜架。

(A)多种 (B)浓重 (C)大红 (D)淡雅 2、( )脸型需要浓色的镜框来“降低”眉线。

(A)长型 (B)短型 (C)圆型 (D)均衡型

3、一般情况下,色调明快,鲜艳和素浅颜色的镜架是女性多喜好的镜架颜色,男性多用朴素

单一的颜色。

4、一般情况下,沉重深色不宜儿童选择镜架时使用。

5、细瘦镜腿,高交型的镜架使脸型变长。粗厚镜腿,中央相交型的镜架使脸型变短。

6、眉毛的高低,可以把面孔分为均衡型,长型或短型。如属于均衡型,则大部分镜架式样都适用;短型则需透明的眼镜底边来提高眉线。 七、测量瞳距

1、分别从右眼或左眼的瞳孔中心到鼻梁中心线之间的距离称为( )。

(A)远用瞳距 (B)近用瞳距 (C)单眼瞳距 (D)两眼瞳距 2、近用瞳距小于远用瞳距是因为注视近处目标时两眼处于( )。

(A)缩瞳状态 (B)散瞳状态 (C)集合状态 (D)开散状态 3、使用瞳距尺测近用瞳距,检查者与被检查者正面对坐,保持视线( ),令其注视近处注视物。

(A)等高于被检查者视线 (B)高于被检查者视线 (C)低于被检查者视线 (D)平行于被检查者视线

4、使用( )测量远用瞳距,应先将注视距离旋钮调整到∞标记,根据瞳孔反光点位置确定数据。

(A)瞳距尺 (B)瞳距仪 (C)定中心仪 (D)定中心板

5、使用( )测量近用瞳距,应先将注视距离旋钮调整到30cm(或其它近用距离)标记,再根据瞳孔反光点位置确定数据。

(A)瞳距仪(B)瞳距尺(C)定中心仪(D)定中心板

6、使用(瞳距仪)测量单眼瞳距时,应使用( )遮盖单眼,再根据瞳孔反光点测量数。 (A)注视距离键 (B)遮盖板键 (C)右PD指针可调键 (D)左PD指针可调键 7、测量瞳距时,验光员利用单眼测量的原因是避免( )。

(A)垂直视差 (B)平行视差 (C)球面像差 (D)彗形像差 8、从右眼瞳孔中心到左眼瞳孔中心的距离称为瞳距。 八、移心

1、测量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可沿镜圈水平线,从右眼镜圈( )开始测量到左眼镜圈颞侧内缘。

(A)颞侧内缘 (B)颞侧外缘 (C)鼻侧内缘 (D)鼻侧外缘

2、测量镜架几何中心水平距,是配装加工( )的重要参数。

(A)水平移心 (B)垂直移心 (C)斜向45°移心 (D)斜向135°移心 3、使用瞳距尺测量镜架几何中心距时,一定要以( )为基准。

(A)镜圈水平中心线(B)镜圈水平线(C)光学中心垂直线(D)几何水平垂直距 4、光学中心水平偏差就是实际测量的光学中心水平距离与( )差值。

(A)瞳距 (B)眼镜距 (C)瞳高 (D)镜架几何中心距

5、确定加工中心时,根据水平移心量,应将镜片的光心沿定中心板的水平中心线平行( )移动。

(A)向内 (B)向上或向下 (C)向外 (D)向内或向外 6、光学中心垂直互差:两镜片光学中心高度的差值。 九、定中心仪

1、定中心仪工作原理是:移动( )至模板上设定的水平和垂直基准线上,定出镜片加工中心。

(A)镜片几何中心(B)镜片光学中心(C)子镜片光学中心(D)子镜片几何中心

2、定中心仪的使用方法是:将吸盘红点朝里装入吸盘架上,将吸盘架转至镜片相对位置,吸盘附着在镜片( )上。

(A)光学中心 (B)几何中心(C)近用光心(D)加工中心 3、LL—5型定中心仪主要由机座、( )、包角调节螺丝。

(A)压杆、照明灯、吸盘座 (B)压杆、照明灯、模板工作座 (C)照明灯、吸盘座、坐标板 (D)电路板、吸盘座、压杆 十、双光镜

1、某顾客选择一副规格为54-16的镜架,近用瞳距(NPD)=60mm,则双光镜片子镜片顶点水平移心量是( )mm。

(A)2 (B)3 (C)4 (D)5

2、某顾客选择一副框架镜架,镜圈的垂直高度H=40mm测得子镜片顶点高度=17mm,则子镜片顶点垂直移心量是( )mm。

(A)-3 (B)3 (C)5 (D)-5

3、加工圆顶双光镜时,在子镜片最顶端做平行于主镜片水平基准线的水平切线即为( ),也是加工水平基准线。

(A)子镜片水平基准线 (B)主镜片水平基准线

(C)模板水平中心线 (D)镜圈水平中心线 4、加工双光镜时,左右( )间距离应与近用瞳距一致。

(A)子镜片光学中心(B)子镜片几何中心(C)子镜片顶点(D)主镜片光学中心 5、子片顶点离远用光心水平距离为( ),离远用光心垂直距离为4mm,这是根据眼球视近处时向下向内旋转的程度决定的。

(A)1——1.5mm (B)2——2.5mm (C)3——3.5mm (D)4——4.5mm 6、根据测量的( ),沿模板近用曈距处的垂直线画一条水平线,即是子镜片水平基准线 (A)1/2镜圈高度 (B)1/3镜圈高度 (C)瞳孔高度 (D)子镜片顶点高度

7、从鼻梁中央,根据( )到双光镜模板相应距离处画一条垂直线,即是子镜片的垂直基准线。

(A)两眼光轴距离 (B)两眼视轴距离 (C)远用瞳距 (D)近用瞳距

8、为了保证( )高度,应使子镜片水平基准线与双光镜模板上所设定的水平线(重叠)。 (A)子片光心 (B)子片中心 (C)子片顶点 (D)主片光心

9、为了保证子片顶点水平距离,应使子片垂直基准线与双光镜模板上设定的近用瞳孔位置的

垂直线( )。

(A)重叠 (B)平行 (C)垂直 (D)交叉 10、双光镜的( )确定应以配戴的使用目的来确定。

(A)子镜片光学中心点高度 (B)子镜片顶点高度 (C)主镜片光学中心点高度 (D)主镜片光学顶点高度

11、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睑缘处时,从子镜片顶点

至( )处的距离。

(A)镜圈内缘(B)镜圈内缘最低点(C)镜圈外缘 (D)镜圈外缘最低点

12、左右眼下睑缘高度不在同一水平线上时,若相差2mm以上,则应以左右眼的子镜片顶点

高度( )为基准确定子镜片顶点高度。

(A)平均值 (B)大数值 (C)小数值 (D)任意一眼的数值 13、双光镜两子镜片顶点高度在垂直方向上的互差不得大于( )。 (A)0.5mm (B)1mm (C)1.2mm (D)2mm 14、适用于双光镜的镜架高度值一般应不小于(D )。

(A)20mm (B)26mm (C)30mm (D)36mm 15、从子镜片顶点至镜圈内缘最低点处的垂直距离称为( )。

(A)子镜片顶点高度 (B)子镜片顶点距离 (C)子镜片顶点互差 (D)子镜片顶点偏差

16、一双光镜片远用屈光度为-1.00DS/-1.00DC×90°,近用屈光度为+1.00DC×180°,则下

加光度( )。

(A)+2.00DS (B)+1.00DS (C)+2.50DS (D)+3.00DS 17、利用顶焦度计测量子镜片屈光度时,应将( )靠在顶焦度计的镜片托上。

(A)主镜片的凹面 (B)主镜片的凸面 (C)含子镜片的表面 (D)不含子镜片的表面 18、( )是在同一镜片上具有两个不同的焦点,形成远用和近用两个部分,既能看远又能看近,

适合老视眼者配戴。

(A)单光镜片 (B)双光镜片 (C)复光镜片 (D)渐进镜片

19、双光镜子镜片顶点高度是指子镜片顶点位于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睑缘处时,从子镜片顶点至( )处的距离。

(A)镜圈内缘 (B)镜圈内缘最低点 (C)镜圈外缘 (D)镜圈外缘最低点 20、测量子镜片顶点高度的方法为:嘱配戴者戴上已整形校配的镜架,检查者与配戴者正面

对坐,视线保持同一高度 配戴者注视前方与视线高度相同的注视物,检查者将瞳距尺的“零位”对准瞳孔垂直下缘的位置,读取配戴者瞳孔垂直下缘至( )瞳距尺上的数值即为子镜片顶点高度。

(A)镜圈外缘最低点处 (B)镜圈内缘最低点处

(C)外缘最低点处 (D)内缘最低点处 21、双光镜按制造方法分为胶合双光、( )等。

(A) 熔合双光、整体双光 (B) 熔合双光、渐进双光 (C) 整体双光、平顶双光 (D) 熔合双光、平顶双光

22、加工平顶双光镜时,在子镜片切口处做( )即是加工水平基准线。

(A)水平切线 (B)垂直切线 (C)上平行线 (D)下平行线 23、双光眼镜的子镜片在垂直方向上应位于主镜片几何中心下方2.5mm至( )处。 (A)4mm (B)5mm (C)6mm (D)7mm

24、加工圆顶球镜片双光镜时,以远用光心点为基准旋转子镜片使远用光心与子片基点分别

与远用,近用瞳距的内移量相等,这时在子镜片上做平行于主镜片水平基准线的水平切线。

25、双光镜按子镜片形状分类包括圆顶双光,平顶双光和弧顶双光。

搜索更多关于: 2014中级眼镜验光员复习题库 的文档
2014中级眼镜验光员复习题库.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wzbf6522n7s7tu44gq1_7.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