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2019年安徽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规程
一、 竞赛项目名称
赛项名称: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 竞赛形式:团体赛
赛项归属产业:电子信息大类 二、 竞赛目的
通过竞赛,搭建校企合作平台,深化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产教融合,服务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发展;以赛促教、以赛促改,推进移动应用开发专业对接最新行业标准和岗位规范,紧贴软件工程前沿技术和实际生产,调整课程结构,更新课程内容,引领专业改革与发展;考察参赛选手实际工程项目的综合分析能力、架构设计能力、编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意能力,展现院校移动应用专业学生技能与风采,使教师和学生更全面的了解岗位需求,提升移动应用开发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和就业质量。
三、 竞赛内容
“移动互联网应用软件开发”赛项以智能交通行业应用为考核点,采用实际操作形式,现场编程。比赛通过“系统文档”“程序排错”“功能编码”及“创意设计”四种形式,考查参赛选手实际工程项目的编码能力、文档编写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技术架构设计能力、创意创新能力、大数据分析能力。考核技术点包括:UI设计、四大组件(Activity、Service、Broadcast Receiver和Content Provider)、资源使用、网络编程、Handler/多线程/定时器、多媒体、手势识别、数据存储、业务逻辑、数据分析。
竞赛项目比赛内容及分值比例如下:
—— 1 ——
1.系统文档(5%)
系统文档模块重点考核参赛选手的系统设计能力,比赛时由赛项执委会给每队参赛选手提供完整的系统需求说明书及需要进行系统详细设计的功能模块清单。参赛选手完成清单中所述模块的概要及详细功能设计并根据所给模板要求输出设计文档。
2.程序排错(10%)
程序排错重点考核参赛选手的代码阅读能力及缺陷修改能力,比赛时由赛项执委会提供部分智能交通项目代码及3个缺陷报告单。参赛选手根据缺陷报告单中所描述的缺陷现象,定位该问题所处的代码位置并修改代码以实现正确的功能。
3.功能编码(79%)
功能编码模块重点考核参赛选手的代码编写能力,比赛时由赛项执委会给每队参赛选手提供完整的系统需求说明书及相应App框架代码,参赛选手根据试题要求,参考所提供的文档,完成8个功能模块或方法的编码工作。
4.创意设计(6%)
创意设计模块重点考核参赛选手的创意设计能力,比赛时由赛项执委会给每队参赛选手在系统的某个界面提供一个“创意”的入口,参赛选手通过该入口进入到自主设计的创意模块,然后按照指定要求完成该模块的创意设计。
本赛项的竞赛时长为4个小时。 四、 竞赛方式
1.本赛项为团体赛,每支参赛队由3名选手组成,须为同校在籍高职学生,其中队长1名,性别和年级不限。指导教师不超过2名。
2.本赛项设单一场次,参赛选手在现场根据给定的项目任务,在4个小时内相互配合,在设备上完成 “系统设计”题、“程序排错”题、“功能编码”题和“创意设计”题,并保证整个团队并行开发和调试。
—— 2 ——
3.本赛项不计选手个人成绩,由评分裁判对参赛队伍提交的作品采取客观性结果评分。各参赛队总成绩=系统文档模块得分+程序排错模块得分+功能编码模块得分+创意设计模块得分。
五、 竞赛流程
1.竞赛时间:2019年3月30日、31日,竞赛规程说明会另行通知。 2.竞赛流程:
1.各参赛队报到 第一日 15:00之前报到、参观赛场 15:30-16:30开幕式、领队会议、抽取参赛编号 17:00-18:00裁判组工作会议、现场裁判赛前检查,封闭赛场 第二日 7:30-8:20 赛场检录、抽取工位号 8:30-12:30 正式比赛 12:30-14:30 申诉受理 14:00-19:00 成绩评定与复核 20:00-20:30 成绩报送及公布 5.成绩评判
4.正式比赛 3.赛场检录 2.赛前事项安排 六、 竞赛试题
本竞赛采用试题库的方式,公开样题参照2018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该项目样题试卷题型包含:“系统文档”、“程序排错”、“功能编码”和“创意设计”4种。
七、 竞赛规则
—— 3 ——
1.参赛队及参赛选手资格:参赛选手须为高职全日制在籍学生、本科院校高职类全日制在籍学生,五年制高职四、五年级学生。参赛选手年龄须为1995年5月1日及以后出生。凡在往届全国、全省技能大赛中获一等奖的学生,不得再参加同一项目同一组别的比赛。凡经审查不符合报名条件的参赛选手将取消参赛资格,产生的空缺名额不得补报。
2.比赛场地通过抽签决定,比赛期间参赛选手原则上不得离开比赛场地。 3.竞赛所需的硬件、软件和辅助工具统一提供,参赛队不得使用自带的任何有存储功能的设备,如硬盘、光盘、U盘、手机、随身听等。
4.参赛队在赛前10分钟领取比赛任务并进入比赛工位,比赛正式开始后方可进行相关操作。参赛队自行决定选手分工、工作程序。
5.在比赛过程中,参赛选手如有疑问,应举手示意,现场裁判应按要求及时予以答疑。如遇设备或软件等故障,参赛选手应举手示意,现场裁判、技术人员等应及时予以解决。确因计算机软件或硬件故障,致使操作无法继续的,经赛场裁判长确认,予以启用备用设备。
6.比赛时间终了,选手应全体起立,结束操作。经工作人员查收清点所有文档后方可离开赛场,离开赛场时不得带走任何资料。
7.赛项裁判应严格遵守赛项各项规章制度,确保比赛公平、公正、公开。比赛当天8:00起,赛项裁判应上交所有通信设备,由赛项执委会统一保管并安排赛项裁判在指定区域休息或工作,直至赛项成绩评定结束。
8.比赛结束,经加密裁判对各参赛队提交的竞赛成果进行三次加密后,评分裁判方可入场进行成绩评判。最终竞赛成绩经复核无误及裁判长、仲裁长签字确认后予以公示。
八、 竞赛环境
竞赛场地包括:参赛选手竞赛区域、展示平台区域、裁判区域、设备耗材区。
—— 4 ——
1.参赛选手竞赛区域:按照“一字形”布置竞赛工位。竞赛工位标有醒目的工位编号,每个工位面积在10㎡左右,确保参赛队之间互不干扰。环境标准要求保证赛场采光、照明和通风良好;提供稳定的水、电,并提供应急的备用电源;提供足够的干粉灭火器材。竞赛区每个工位配备4台PC(其中1台作为服务器,另外3台作为竞赛选手开发使用)。现场提供无线或有线网络(不接入Internet)。
2.展示平台区域:需要与比赛场地分开的隔离带,供参赛队领队、指导教师及工作人员休息,并开展其他相关活动。
3.裁判区域:供裁判休息及工作场地。共配有电脑15台,A4激光打印机2台,桌椅15套,饮水机,纸杯,文具用品。
九、 技术规范 序号 标准号 ISO/IEC 1 18019:2004 2 3 4 5 设计和编制指南 中文标准名称 软件和系统工程 - 应用软件用户文档的GB/T16260—2006 软件工程 产品质量 GB/T9385—2008 计算机软件需求规格说明规范 GB/T8567-2006 计算机软件文档编制规范 SJ/T11291-2003 面向对象的软件系统建模规范 十、 技术平台
1.每个参赛队配备4台计算机,最低软硬件配置要求如下: 操作系统:Windows 7(64位)或更新版本 处理器:i5以上处理器(支持VT) 内存:8GB或以上 硬盘:200GB或以上
——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