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精编版.doc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1 6:00: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

第一篇 小学科学教学准备技能

第一章 教学内容分析技能

教学内容是指为了实现教学目标, 要求学习者系统学习的知识、 一、学习内容分析:

1、学习内容的范围和深度。确定学生应当认识或掌握的知识、技能的广度,应当达

到的理解程度和技能、能力水平;

2、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内在联系。明确学习内容中各项知识、技能的相互关系,为教学 的有序展开打下基础。

二、观点演绎:

1、教学内容分析包括“钻研大纲和分析教材” ,“阅读、搜集教学有关的资料” ,“搜集实验材料、制作直观教具” ,“熟悉自然界”等。

2、教学内容分析是科学教学的重要准备步骤,作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应做到: ①分析教材中的重点和难点、 ②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教学中使用的媒体素材、

照教学内容的特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式、

④自己收集与教学内容有关的各种资料、

计并组织“综合实践活动”和符合地方特点的“校本课程”

③按

⑤自己设

技能和行为规范的总和。

3、对教学内容的分析从:一是建构教材内容的知识体系;二是确定知识点;三是确定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

4、分析和组织教学内容是教学设计的一项重要工作。分析教学内容就是鉴别教学内容

的性质及其组成部分,把综合的、复杂的整体内容分解为相对独立、简单的组成部分,

确定

各部分之间的联系。 组织教学内容就是把经过分析而划定的各部分, 进行安排,把分散的、零散的的内容组成具有一定结构的整体。

三、如何进行小学科学教学内容的分析: 1、要有三个明确

按照一定的方式、 方法

( 1)明确本课教材地位。 ( 2)明确本课教材的整体结构。 ( 3)明确教学重点和难点。 2、要把握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

教学内容分析, 挖掘各部分教学内容的思想性、

智力性和趣味性。 挖掘教学内容的思想

性是指明确教学内容的现实意义与科学精神。 挖掘教学内容的智力性是指把握在这部分教学内容的教学过程中,哪些环节可以深入展开相应的智力活动,如比较、分类、分析、综合、 抽象、概括等;哪些地方可以进行适当的引申、开拓,或展开进一步的探索、思考等。挖掘教学内容的趣味性是指寻找科学知识本身的或相关的趣味内容,特别是能够体现科学的奇妙、科学的魅力的内容。

( 1)科学探究内容特点。 (2)生命科学内容特点。 ( 3)物质科学内容特点。 ( 4)地球与宇宙内容特点。

四、小学科学教学内容分析的常用方法

( 1)归类分析法。 ( 2)图解分析法。 (3)层级分析法。 ( 4)信息加工分析法。 (5)使用卡片的方法。 ( 6)解释结构模型法。

五、小学科学新教材为教师提供了哪些新的教学思想和策略

教材是由一定育人目标、 学习内容和学习活动方式分门别类组成的可供学生阅读、视听

1

和借以操作的材料,既是教师进行教学的基本材料,又是学生认识世界的媒体。

新课程师资培训资源包《新教材将会给教师带来些什么》

义为: 教材是教师为实现一定教学目标, 着知识信息的一切手段和材料。 及来源于生活的现实教材。

新教材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 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 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教学思想和反思性教学思想。

六、新一轮课程改革应怎样“用好教材,超出教材”?

“用好教材” ,就是引导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学好。如果学生连书本上最基本的概念都没有学会,联系实际又有什么用?不管课程怎样改革,教师都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教材,吃透教材,这是教师永远的基本功。

。新教材为教师提供新的教学思想,那就是主体性

(靳玉乐等主编)中将教材定

负载

在教学活动中使用的、供学生选择和处理的、

包括教科书为主的图书教材, 又包括视听教材、 电子教材以

“超出教材” ,就是开发课程资源和整合课程资源的过程。一是替换教材的例子。二是 拓展教材的主题。 三是改变教材的呈现方式。 四是整合不同学科的内容。 五是鼓励学生提出不同的见解。

第二章 小学科学学习者分析技能

教学设计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学习者的学, 教学目标能否实现, 要在学习者自己的认识

和发展的学习活动中以自己的特点来体现出来。 因此,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必须注重对教学对象——学生的分析。

一、观点演绎: 学生整体学习状况: 已有知识、经验: 儿童心理分析: 学习动机:

二、小学科学教学为什么要“学生分析”

因为学生之间是存在差异的, 了解学生的差异是教学的基础。 人的认知水平存在纵向差异;儿童间存在横向差异。

1、学生的一般特征分析

传统主张“量力性原则” 、“可接受性原则” ,以及教师备课中要“备学生” ,都要对学生进行一般特征分析。

三、四年级科学学习习惯要求: ( 1)学会倾听;( 2)积极发言;( 3)善于观察;( 4)乐于实验;( 5)记录详实。

五、六年级科学学习习惯要求: ( 1)专心听讲;( 2)善于表达;( 3)设计实验;( 4)探究操作;( 5)整理归类。

2、学习风格分析

一是采用与学生学习风格相一致的“匹配策略” ;二是针对学习风格中的短处实施弥补性的“故意失配策略” 。

3、学生起点学习能力分析

一是对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预备知识和技能的分析。 二是对目标能力的分析。 三是了解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态度如何,如是否存在偏见或误解等。

2

4、学生学习需要分析

学习需要的分析包括学习的社会需要分析、 学科需要分析、 学生需要分析以及资源条件等方面的分析。

三、小学生学习科学心理特点分析

感知特点,注意力特点,记忆力特点,想象、思维的特点,情感的特点,意志的特点、性格的特点。

四、小学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心理障碍的分析 1、小学科学学习中思维障碍的分析

知识因素; 技能或能力因素; 学生的不良习惯和一些外来干扰因

造成思维障碍的因素:

素。

2、科学学习中非认知心理障碍分析

导致心理障碍的因素: 早期的学习方法和习惯迁移来的心理定势; 个人的一些不利于科学学习的心理特点;将社会上的一些处事原则带进课堂。

五、小学科学教学中学情分析技巧 1、分析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

与该内容相联系的知识、技能、方法、能力等。 2、分析学生的个体差异

学生的个体差异主要反映在学习习惯、学习兴趣、

知识基础、 学习能力、智力因素和非

智力因素等。

3、了解学生的生理、心理

小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低,对概念、原理、规律等理解比较困难;形象思维能力强,但注意力容易分散。处于身心发展成长过程,具有很大的可塑性和易变性。

4、了解学生对本学科学习方法的掌握情况

教师教得最优化和学生学得最优化融合在一起, 才能保证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陶行知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

5、分析学习知识时可能要遇到的困难 六、小学科学教学中学情分析的步骤

( 1)学期初学情分析; ( 2)课前学生分析; ( 3)课中学生分析; ( 4)课后学情分析;( 5)学期末学情分析。

第三章 小学科学教学方法与手段分析技能

教学方法是 “为达到教学目的, 实现教学内容,运用教学手段而进行的,由教学原则指

导的,一整套方式组成的,师生相互作用的活动” 。小学科学学科的教学方法是指在小学科

学教学活动中, 教师和学生为了学习目标,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

一、观点演绎

1、教学方法包括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的统一,教法处于主导地位。 2、教学手段是师生教学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3、科学教育的教学方法从任务设计、组织实施、过程控制等方面以学生中心、发展中心、活动中心,观察、实验仍是小学科学不可缺少的教学方法。

4、探究式学习仍是科学课的重要学习方法,并有新的发展。探究内容更广泛;探究形

3

式多样化;探究过程不仅强调科学性,而且强调有个性,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5、“学中玩、玩中学”是十几年小学科学教学实践形成的一种教学方法。 二、小学科学学科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

( 1)探究发现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像科学家发现真理那样,通过自己的探 究和学习, 发现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和内部联系,

找出变化规律的方法, 在经历探究和发现

的过程中, 学到科学知识和学习科学的方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 明确目标——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方案,实验印证——讨论交流,归纳总结——实践应用,走进生活。

( 2)实验探究法。教师提出命题或创设若干条件,学生围绕教师的命题进行假设和实验证明;或者利用教师创设的条件,进行开放性实验,从中发现新问题,找到新规律。主要环节:创设情境——假设猜想——设计实验——验证交流——总结应用。

( 3)小组讨论法。以合作小组为单位,学生围绕教师提出的有关专题,在小组的群体 中交流个人看法, 相互学习,从中获得对该问题的深入认识或进一步了解的方法。

主要环节:

课前收集, 信息整理——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开展讨论, 取长补短——交流整理, 解决问题。

( 4)调查分析法。 在教师的指导下, 学生对有关的种种社会问题或社会现象进行调查,从而明确现状,找出问题、原因及解决方法的一种活动方法。主要环节:创设情境,确定调 查内容——制定计划, 确定调查方法——实施调查, 写出调查报告——汇报交流, 分析调查内容。

( 5)作品制作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使用工具、设备,通过模仿或重新设计,加工制作作品,进行实践活动的方法。主要环节:创设情境,提出任务——展开想象,设计方案——合理分工,作品制作——展示交流,相互评价。

( 6)信息收集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对某个专题的有关信息进行搜集、整理、比 较、分析、综合,从而认识事物的活动方法。 主要环节: 创设情境, 确定专题——讨论方法, 制订方案——收集信息,分析整理——交流汇报,撰写报告——师生互补,归纳总结。 ( 7)观察比较法。主要环节:创设情境,确定主题——实地观察,详细记录——归纳比较,得出结论。

( 8)读书获取法。主要环节:创设情境,提出问题——明确要求,认真阅读——交流讨论,概括总结。

三、恰当使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在科学课堂中恰当利用多媒体课件,促进课堂教学方法的多元化,教学内容的形象化,提高教学效果。遵循以下原则:

1、低成本、高效能。 2、和其他媒体合理组合。 四、当前一些新的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中的运用

1、探究学习。 2、自主学习。 3、合作学习。 4、创造性学习。

3、以学生为主。

第四章 小学科学教学目标设计技能

教学目标是教师在教学之前制定的, 通过教学后学生可以达到并且能够用现有条件或手

段测评的教学效果。即既要让教师明确“为什么教” ,又要让学生明白“应学到什么” 。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首要环节, 具有指引教学方向、 指导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激励学生的学习等 功能。

一、观点演绎

1、教学目标指教学中学生通过教学活动要达到的预期的学习结果与标准。

4

2、教学目标是一个多层次的教学目标体系,可分成:课程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的层次。

3、教学目标有指导控制教学过程的功能,合理制定教学目标能优化教学效果。 4、教学目标的功能也有一定的局限性。 5、课堂教学目标不等同于课程目标。 二、设置合理可行的教学目标要考虑的问题

1、《课程标准》——学习科学课程标准,把握科学课程晶核 科学课程标准的目标部分明确了科学学科在知识与技能、

观三方面共同而又各具特点的课程总目标和分目标。 组、拓展与延伸。

2、教材分析——钻研教材,明确教学内容和要求 3、学情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确定合理目标 4、三维目标——进行教学目标分类,增强目标可行性

小学科学课程的教学目标, 要求教师从知识与技能、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方面进行分类表述。

三、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目标设计要求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灵魂, 是统领教与学全过程的纲领。 它规定学习的具体内容, 明 确学习的具体任务, 决定教学策略的选择,是对具体的学习内容、 学习过程、学习结果的抽象概括。

1、概括性

要对教材内容和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概括。 2、指向性 指向必须明确。 3、可操作性

课堂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行动指南,它明示了教学活动的内容、过程和结果。 四、教学目标的阐明与陈述 1、教学目标的阐明

教育心理专家对教学目标的分类有: 美国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理论、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理论以及奥苏贝尔的有意义学习理论等。

2、目标的陈述

要使陈述的教学目标清晰、操作性强,做到“明确、具体、全面、适当”八字方针,抓 住陈述的中心——学生学习后的行为, 并选择不同的行为动词进行表述。 目前国内大多采用行为目标陈述法、内部与外显行为结合目标陈述法和表现性目标陈述法。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

不同地区的学生, 要考虑把目标进行重

行为目标陈述法是布卢姆、 马杰推动形成的教学目标陈述方法, 包括四个要素: 行为主体、行为内容、行为条件、行为标准,故称四要素法。行为主体,即学生。行为内容,由行

为动词和结果构成, 说明通过学习后,学生能做什么。在教学设计时, 目标领域使用的行为动词例举如下:

( 1)知识

了解水平——说出、辨认、列举、描述、列出、举例、选择、识别、指认等。理解水平——解释、说明、比较、概述、认识、区别、推断、对比、归纳等。

应用水平——设计、得出、撰写、分析、解决、检验、拟定、评价、综合等。 ( 2)技能

模仿水平——模仿、尝试等。

独立操作水平——运用、使用、示范、测量、查阅等。

5

搜索更多关于: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精编版.doc 的文档
小学科学教学技能精编版.doc.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4tn9rtiq1wxgu8k8be9y6ym8c7hv00ms9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