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砭术述略》简介
《砭术述略》简介
《砭术述略》社会上称《砭经》,此为讹传,是“论”而非
“经”!
如前所述,从《黄帝内经》始在医疗典籍中记载了砭术,历千年而下,到了清末民初出现了一部较为系统论述砭术的医学专著,这就是《砭术述略》。
1.《砭术述略》解读
(1)《砭术述略》的作者、书名和成书年代
《砭术述略》的作者 《砭术述略》一书由三部分组成:其一,韬光居士所做的序“孙真人传砭记”;其二,砭道人所著的《砭术述略》;其三,采药老人所写的“跋”。故此,此书作者真实姓名不详(图1—20)。
但从其跋中可以看出著者“砭道人”并非医生出身,年轻时中过科举,后为朝廷大臣,历官中外,后久经世变,居住在天津,晚年才学习了砭术。
关于书名 本书作者明确定名为《砭术述略》,但国内一般又称其为《砭经》。但细考闽图藏本的封面及内容都没有“砭经”这一名称,只是在“跋”中提到此书在医学上的价值可以与《内经》等同,所以把它称做“砭经”也不为过。这基本上是题跋人对作者的奉承,属阿谀之辞。
《黄帝内经》是中国传统医学的开山扛鼎之作,以后中国所有的医术均源于此书所开创的医学理论,其中也包括砭术,所以二者决不可相提并论。再者,在中国传统典籍中凡被尊称为“经”的,都是开宗立派、历代经典之作,故“经”之名称不可滥用,还是以原作者所署之书名《砭术述略》为宜。
成书年代 本书没有明确的印行、出版年代,只是韬光居士所做的 “孙真人传砭记”序尾有“时在癸酉仲春之月韬光居士记于沽上客次”。结合该书的品相、遣词用句的风格,以及书中“新法所谓‘精神治疗’”句,成书时间应为民国初年。而民国初年的“癸酉”年只能是1933年,故此书于是年刊印于天津(沽上),刊印后免费赠国内有关图书馆收藏。
(2)《砭术述略》的成就及不足 此书最大的成就就在于把应用数千年而又濒临失传的砭术整理结集成册,做一简略但又系统的总结,并刊布流传。使得这门古老的医疗技术自《黄帝内经》起至《砭术述略》,有一个完整的发展脉络,这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工作。
《砭术述略》从正名、取材、制砭、施术手法、治则以及禁忌等多个方面对砭术进行了原则性的阐述。以下择其要简述之:
作者开篇即说明砭术失传、或被误认为针已经很长时间了,而砭术应用于医疗,它既不是针也不是炙,这在《内经》等古代典籍中都有记载。而它治疗时最大特点是“不必刺体灼肤之痛,而其病立除”。
砭术的施术工具是用石头或玉制作成,其形态似球非球、似权(秤砣)非权、似针非针。大概是一圆锥型的器物,因其既有圆球型的截面,又类似有权(秤砣)和针的立面。可用温、凉及点、摩、佩等方法对不同的病症施术。
其防治的机理在于“动”。人的病因均为气血不和、冷热不均。而砭术就是要使经络活动,只有经络活动,才能通畅,才能使气血调和,阴阳平衡,冷热均匀,才能有疗效。
砭术施术前首先要明辩病因,只有明辩病因后才能正确地选择穴位。如果遇到痈肿或跌打损伤等外伤疾病,直接在患处施术也可以有疗效。
在施用砭术的同时,还要有注意事项。治疗时宜佳日、静室、安体。砭后要暂时休息,忘记病情,适时看护,且绝欲。切忌冒风寒、劳累,忌暴怒,忌放纵情色。
此书对砭石及砭术的叙述比较简单,如其书名一般为“述略”。无论是砭术起源、砭具种类、施术手法,还是临床因症施术等都是比较单一,与其说是一本砭术的专著,更像是一提纲携领的砭术纲要。
尤其是符咒与雄黄丹部分,基本上是延承了道家符咒与药石的观点。但这些于此书内容亦属瑕不掩瑜,仍不失为一本开卷有益的砭术论著。
2.《砭术述略》原文及注释
该书文字并不多,正文连同序及跋共约2600余字,照录于下节。文字并不深奥,且原文只有断句,并无标点,现重新标点,并加简要注释。
孫真人傳砭記 韜光居士
余俗姓孫,浙東孫氏。本爲孫真人思邈之後,世藏家譜,有真人像,道服、白鬚,左鍼龍、右砭虎,實傳鍼砭之秘。
及余遊峨嵋,見有雄黃洞,爲真人證道處。凡藥王廟,皆奉真人,衆傳其靈迹,輒嘖嘖稱之不置也①。
今春,余訪砭道人于沽上②,互談異聞。道人謂其先人少遊蜀,患瘰癧瀕危,遇一孫叟,道服、白鬚,似六十許人,以石球摩治而愈,殆砭術也。屈指至今近百年矣。
去歲亦遇一孫叟。道服、白鬚,似六十許人。自稱曾在蜀爲先人治病。初疑未敢信,姑叩以砭術。則答砭非鍼也,後世誤砭爲鍼,而砭術遂絕。乃詳論鍼砭之異,並口授砭術,原原本本,聞所未聞。別後思之,誠異人也。
余聞而聲聳然,驚曰。“噫,道人殆遇孫真人矣,姓同貌同,又獨傳砭術,非真人而何?必遇仙矣。”道人聞之,爲憮然③者累日,自恨遇仙而交臂失之。於是追述所聞,爲砭術述。凡論:砭之本、砭之體、砭之形、砭之用、砭之訣、砭之效,以及主治要略,並附符咒,莫不一一述之於篇。
餘觀其書,雖寥寥僅十數頁,不能盡詳。而獨得砭秘,使其術失而複傳,亦足以救世活人而有餘矣。
真人之對於道人,豈無意乎。余本真人後也,爰④不揣鄙陋,爲筆記之如此。至欲求其術、問其秘,則請觀砭道人所自述不復贅。
時在癸酉仲春之月韜光居士記于沽上客次⑤ ——————————————
①輒嘖嘖稱之不置也:总是称赞不已,反而不放置真人的塑像了。 ②沽上:现天津旧称。 ③憮然:失意的样子。
④爰:于是。 ⑤客次:旅舍。
砭 術 述 略 砭道人
砭術失傳久矣,砭石治病,非鍼非炙,世每以砭爲鍼,誤亦久矣。 《素問·異法方宜論》:其病癰瘍,治宜砭石。未言鍼也。 《史記·扁鵲傳》:疾在血脈,鍼石所及。
鍼砭並舉,亦未言砭即鍼也。而《秦策》扁鵲投石,注謂石砭。所以砭彈人癰腫,明言砭彈,尤足爲非鍼之證。及後人注《素問》,謂砭石如玉,可以爲鍼。又有世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說①。遂並鍼砭爲一事,而砭術絕矣。
夫鍼穴逾寸,刺不傷絡,石鍼焉能利用。此必不合理之事,而數千年習非成是,無人起而正之,砭之失傳宜哉。今述砭術,明其法、正其誤,使世人一覽了然。人人可習以治病,知砭之正用,非鍼非炙,不必刺體灼膚之痛而其病立除。《左傳》有言:美疢②不如惡石。石猶生我,砭之術庶幾複傳於今矣,試分述之如左。
甲述砭之本:
一曰天,煉石補闕,取法乎天; 二曰地。水火木土,因地之利; 三曰人,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砭雖小道,其用甚大,救世活人,百病皆治。凡施術者,當法天時、因地利、存人和,合天地人爲一體。而以至誠出之,自無不效,誠則靈也。
乙述砭之體:
一曰石,石取其堅以攻之; 二曰玉,玉取其潤以溫之; 三日藥。藥取其靈以和之。
砭之體,玉石兼用,而以藥力補其不足。藥別有方,以中和之品爲主。虔誠秘制,有百益而無一損,幸勿疑也。
丙述砭之形:
一曰圓,似球非球,取象於天,其用在圓; 二曰平,似權③非權,取象於地,其用在平; 三曰直,似鍼非鍼,取象於人,其用在直。
砭之形,不出三者。無論玉石,以舊爲宜,用愈久者效愈神。上古用石,各有其器。三代④尤多美玉,訪而求之,不難獲也。
丁述砭之用:
一曰水,水者,溫石于湯⑤,以保其熱也; 二曰火,火者,煨石於灰,以傳其熱也; 三曰心,心者,藏石於身,以養其熱也。
砭之用,首在於熱。人生則熱,死則冷。病每起於冷熱不調,砭術一以熱救之,起死回生則熱。熱之爲用,大矣哉。偶有奇症,宜用冷砭,則在例外。
戊述砭之訣:
一曰點,點非鍼也,點其中,而不必刺其體; 二曰熨,熨似炙也,熨其外,而不必灼其膚; 三曰摩,摩即按也,摩其周,而不必振其骨。
砭之訣,惟在乎動。血氣不和,則疾痛起。點也、熨也、摩也,皆動之機也。以砭行之,手到而病自去,疾痛乃若失焉。豈不神乎其技哉。
已述砭之效:
一曰符,先畫符以鎮其氣。符見後; 二曰咒,次誦咒以肅其神。咒見後; 三曰方,再配方以助其效。方見後。
述砭之效,而舉符咒,非迷信也,非神秘也。新法所謂“精神治療”也。蓋天人本一體,感應之速,每有不可思議。至誠如神,不吾欺也。
庚述符:
一曰龍虎符(图1—21)。
砭砭咒“砭砭砭 正手正心先正眼 千变万变我不变 一心世对祖师面” 壬述方: 一曰雄黃丹
方有藥十餘味,以雄黃爲主,故曰“雄黃丹”。照方配製,各研細末,或爲大丸如球,或爲大錠如杵。臨用爇⑥熱,套以綢囊,對正穴道,或點之、或熨之、或摩之。代行砭述(術),務期熱氣透入。過熱則提,隨起隨落,勿使傷膚。熱退再爇再砭,以三爲度。輕者一日,重者七日,立可見效。即沈疴久病,假以時日,亦莫不能愈焉。
癸述主治要略:
一曰認症,治病必先認症,別有主治各病詳表。認明病症酌量重輕,然後行砭。 二曰取穴,病症即明,應取何穴,別有圖表。按表對圖,審慎行砭,毋稍疏忽。 三曰應急,按穴行砭,此爲正治。若有癰腫跌損等病,各砭患處,亦收急效。 四曰求效,砭治之主。惟動與熱,必使熱力直達病奧,透脈徹絡,周流舒暢,始收砭治之效。
五曰從宜,砭時宜佳日、宜靜室、宜安體、宜注意。砭後宜暫憩、宜忘病、宜護躬、宜絕欲。
六曰切忌,忌冒風、忌勞力、忌暴怒、忌縱情。 不潔者不治。不信者不治。不誠者不治。
[案]右述砭術,實遇異人口授,茲僅記其大略,惜不能詳也。至砭術尚有可引證者,如《史記·扁鵲傳》:鑱石撟引,按玩毒熨。《索隱》:鑱石謂石針。此固誤矣。而撟引謂爲按摩之法。按玩亦謂玩弄身體使調。則與所述砭訣三曰摩正合。又毒熨。謂毒病之處,以藥熨帖。及後言五分之熨,謂熨之令暖氣入五分,尤與砭訣二曰熨合。又《後漢書》:“針石運乎手爪。”注謂:砭法,右手象天,左手象地,彈而怒之,搔而下之,此言運手爪也。與所述曰點、曰摩皆合。而象天象地二語,更與所述砭之本,及形及效,可互發明⑦。又《倉公傳》:教以經脈高下,及奇絡結,當論俞所居。及氣當上下出邪逆順,以宜鑱石定砭炙處,則與癸篇所述砭治主要,若合符節矣。至《唐書·孫思邈傳》:導以藥石,救以砭劑。與效用各篇所述尤合。
[又案]砭術失傳固久,而砭字亦多傳誤。《說文》:“以石刺病曰砭,從石乏聲,方驗切。乏,反正爲乏,房法切。”二音不合,惟丐字彌兌切,音近方驗。篆文乏丐相似,或音誤耶。
然砭之從乏,則無誤也。乏訓反正,正爲一止,反止爲币。段注⑧:“币,謂凡物順逆往復則周偏。”砭彈砭拂之議正合,砭之字義定,而砭之術,亦不待言而自明矣。
然則昨所遇之異人,果如韜光居士所言,真爲孫真人乎,鳴呼,異巳。 砭道人 述 ——————
① 世無佳石,故以鐵代之說句:东汉经学家服虔论砭石有“世无佳石,故以铁代之。” ② 美疢:疾病、热病。
③ 權:古代量器,今指秤砣。 ④ 三代:夏、商、周三代。 ⑤ 湯:热水。
⑥ 爇:同焫,加热。 ⑦ 發明:发扬、阐明。
⑧ 段注: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跋 采藥老人
砭道人既遇異人,授以砭術,乃爲述略如前篇。提綱絜①領,傳數千年之絕學,而復發明其精義。其有功德於醫學者至大,扁鵲之後,一人而已,實足與《內經》並傳。故即題之曰“砭經”,不爲僭也①。
道人非醫者也,少以科第,曆官中外,並拜大臣之命。道德文章,爲世宗仰。久經世變,避地海濱,不意晚乃獲道,得此仁術求世救人,興絕繼滅,豈非天乎。同人力促出而行道,先爲刊佈此冊,以代作介。
今之病者衆矣,疾痛呼號,延頸待命,如大旱之望雲霓。道人仁者,後來其蘇,知必不忍坐視而不爲援手也。
采藥老人 跋
—————— ①絜:同携。 ① :超越本分。 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