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南京师范大学拟申报2014年江苏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10 3:24:40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观格局、时空演替和变化规律。

东吴孙权初次选择南京作为都城,是以唯物的“地理景观意向”作为指导思想。以长江为南京城市北部天堑,宁镇山脉二支脉环抱秦淮河冲积小平原,构建了古代南京城市地理景观。继而以唯心主义“王气”“紫光”笼罩都城景观。

古都是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长期相互作用形成的一个历史文化留存,但地理环境是古都景观形成和发展的最根本场所空间,是城市景观肌理最稳定的骨架支撑。探查历史城市起源和发展的地理内核景观对于特色传承有深刻意义。

人地关系理念经过数千年积淀形成特定地域的传统模式,这种“模式”具有较强的整体性和稳定性,成为城市景观传统的文化基因。现代城市建设以完全实用功能为目标布局空间,破坏城市地理景观传统。古都风貌规划必须保护自然山水系统脉络,保存体现古都风貌特征的重要河流和山岭,以传承优秀的文化遗产。

研究目标

第一层次,系统识别地理景观对于古都影响的因子和机理,为古都的地理机理分析提供理论框架。

第二层次,通过多尺度地理格局空间研究,深入揭示地理景观作用下的区域、城区与街区的相呼应的耦合机理,为景观格局优化和科学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第三层次,通过地理景观格局之中的历史城市多场景模拟研究,预测景观格局的优化政策,为“古都风貌保护”提供学术指导和决策依据。

关键问题:

地理多尺度空间表现有:大尺度地域格局、中尺度地貌景观和小尺度城址街区,对于历史城市景观形成和发展有不同层次影响,相关因素提取以及建立嵌套空间关系体系是研究要点。

历史城市关键地貌景观与现代城市发展的冲突要点,协调以及影响评价。

5、项目名称:面向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地理信息资源挖掘与利用技术 完成人:张雪英 孙毅中 完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项目简介:当前,“大数据”正在资源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种重要资源。2015年,国务院正式印发了《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标志着大数据发展正式成为我国国家战略。国际市场研究机构(IDC)调查表明,大数据中80%以上为非结构化形式,而且近年将以44倍的速度迅猛增长。IBM和牛津大学共同发布的《分析:大数据在现实世界中的应用》中指出,掌握先进的非结构化数据分析能力是从“大数据”中获得价值的重大挑战。地理信息资源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研发以及地理信息产业已成为世界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目标与核心创新要素。遥感技术、互联网技术和行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带来了地理大数据的爆发式增长。非结构化的地理大数据资源拓宽了可供人类利用的空间数据范围,但是单位数据的价值正在快速下降。如何从非结构化大数据中进行地理信息资源挖掘和开发利用,成为地理信息技术、地理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础。

地理学语言是人类理解、表达与传播地理信息的重要工具。自然语言作为地理学第一语言,是人类空间认知结果的主要表现形式,也是最重要的非结构化地理信息来源和最有潜力的人机交互手段。自然语言中地理信息的丰富性和现势性、表达的直观性、认知的习惯性和应用的普及性等特性,可以有效描述地理事件的发生区域、过程、机理,并有助于帮助人们完成地理空间思维形态的变换。

近年来,大数据、自然语言处理、数据挖掘等信息技术日趋成熟,面向自然语言的非结构化地理信息资源挖掘与开发利用技术的社会需求越来越强烈。由于涉及语言学、地理信息科学、人工智能等多个学科,该研究面临一系列高难度科学的挑战。

南京师范大学虚拟地理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和江苏省地理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协同创新中心,设立了“面向非结构化大数据的地理信息挖掘与利用技术”研究项目。本项目拟针对自然语言中地理信息描述的非结构化、定性和模糊性等特点,借鉴自然语言处理、模式识别、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先进信息技术,突破地理信息的自动识别、语义解析、时空匹配、可视化分析等关键科学技术问题,研发一系列的软件工具和系统,开展案例/行业示范应用,实现自然语言中地理信息的“结构化、形式化、图形化、空间化”映射机制,构建非结构化大数据与地理信息系统(GIS)之间的语义“桥梁”,形成一种新型的、智能化的非结构化地理信息资源获取手段,促进GIS在科学研究、行业领域和大众化应用中的推广普及,提升地理信息科学研究的理论和应用发展水平。

近十年来,本项目先后获得了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科研项目、江苏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重大项目、公安部“科技强警”计划等省部级科研项目,以及行业研发项目的资助,组建了一支由20多人组成固定研究队伍,取得了11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方法和产品,在全国相关领域处于领先水平,形成了实验室的研究特色和标志性成果,相关技术成果已经应用于在测绘、公安、规划、国土等领域,具有广阔的社会应用前景。

6、项目名称:案事件分析系统

完成人:张宏、魏琦、方卓然、陆娟、刘学军 完成单位:南京师范大学 苏州市公安局

项目简介:案事件分析系统以警用地理信息系统和“大平台”为依托,将犯罪制图、犯罪行为分析理论与警务工作实际相结合,在警务战术与战略管理层面,针对警情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有效干预、预防和抑制犯罪活动;在研判分析和服务实战层面,通过数据时空关联分析、轨迹分析、案件串并等手段,挖掘案件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辅助民警缩小侦察范围,为案件侦破提供帮助。

案事件分析系统通过建立规范的警情研判标准,整合包括警情业务信息、人口信息、标准地址信息等数据,对各类数据进行综合的时空分析,实现多尺度、多视角环境下的警情态势、高发特征、变化趋势以及整治效果的警情研判分析工作需要。系统由案事件核警平台、案事件分析平台、每日研判平台三个部分构成,覆盖数据管理,警情研判,辅助决策支持三个方面的工作,形成数据—信息—知识—情报一体的信息链。

主要技术内容:

1、改进GeoHash Key的生成算法,使其适用于在不同时空尺度下,不同过滤条件下,数据聚类分析快速计算的需要。结合警情压降与犯罪行为线索应用的实践需求,针对犯罪预防和犯罪,实现基于大规模案事件数据的热点分析和异常分析,实现警情热点空间分布特征实时探测和时空规律的分析,相关工作大大提高了每日警情研判的工作效率,为警情压降和治安巡防提供科学指导。

2、提出一个面向任务的GIS应用开发框架,实现服务端和客户端的计算资源有效利用,实现可交互的地理信息展示表达。改变了信息系统在研判工作中的应用模式,实现从数据驱动方式向任务驱动方式的转变,实现数据的多次过滤、

南京师范大学拟申报2014年江苏科技进步奖项目公示.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5ye0v7zp41z4g1sgcd5uqa87qzsz016ry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