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百强校】江苏省泰州市泰州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
中考试语文试题
一、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那两本书,原是极平常的,一本散文,一本诗集,据德文译者说,这是他________起来的,虽在匈牙利本国,也没有这么完整的本子。
(2)儿童从小就开始学习古诗词,不仅是在练就“童子功”,更是在培养兴趣,它是一个________的过程,让儿童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有益的影响。
(3)譬如粘一颗柳树吧,干和枝的每条线条该多长,该怎么弯曲,他们能把铜丝__________地剪好曲好,然后用钳子夹着,把它粘到铜胎上。
(4)他不听大家的劝阻,___________走入钱塘江观潮的禁区。浪头扑面而来,瞬间不见了他的身影。
A.搜集 循序渐进 恰到好处 径自 B.搜集 潜移默化 恰如其分 径自 C.收集 潜移默化 恰如其分 径直 D.收集 循序渐进 恰到好处 径直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词语的运用。考生应分析词语的意思、词性、感情色彩,然后再分析具体的语境。“搜集”和“收集”是近义词,两者都有把不在一起的事物集中起来的意思,但这两个词意义侧重的方面不同,主要在于语素“搜”与“收”。“搜”是寻求,有到处寻找的意思;“收”即收拢,是把散开的东西聚合到一起。“搜集”就是到处寻觅事物并聚拢在一起,对象是须到处寻找的事物,如“搜集资料”等;而“收集”只是把事物聚集在一起,对象是现成的事物,如“收集意见”等。由此来看,“搜集”花费的时间多、精力多,过程比“收集”要难,词义比“收集”重。而且“搜集”是有目的的行为,主观选择性强,“收集”只是客观整理。第一句应使用“搜集”。“循序渐进”,指学习工作等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第二句中,是说学习古诗词对儿童的影响,应使用“潜移默化”。“恰如其分”,指办事或说话正合分寸。“恰到好处”,指说话做事恰好到了最合适的地步。第三句中,是说把铜丝剪曲得正合分寸,应使用“恰如其分”。“径自”,副词,表示自己直接行动;“径直”,副词,表示直接向某处前进,不绕道,不在中途耽搁,表示直接进行某件事,不在事前费周折。第四句中说“他不听大家的劝阻”,可见是自己直接行动,应使用“径自”。 2.下列加点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舅夺母志(强行改变) 当侍东宫(应当) 余扃牖而居(关闭)
B.此小大之辩也(同“变”,变化) 夙遭闵凶(早) 渔父莞尔而笑(微笑的样子) C.而母立于兹(你的) 以稍陵迟(死刑) 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美好) D.比去(等到) 朝菌不知晦朔(农历每月第一天) 不能喻之于怀(明白) 【答案】D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加点文言字词解释完全正确的一组”,这是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和用法。考生应结合语境,运用语法知识,联系成语等已有的知识来辨析。A项,“当侍东宫”,文中的语境是“猥以微贱,当侍东宫”,意思是“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当”应为动词,“担当”。B项,“此小大之辩也”,“辩”,是通假字,通“辨”,区别。C项,“恨不倩疏林挂住斜晖”,“倩”,请,央求。 3.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扥一项是 A.其制稍异于前 B.轩凡四遭火,得不焚 C.则告诉不许 D.圣人不凝滞于物 【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题干要求选出“下列句子的句式与其他三句不同扥一项”,这是考查文言句式。考生应先回顾文言特殊句式的种类以及特点,然后分析各选项。A项,“其制稍异于前”,介宾短语后置句,“于”是标志;B项,“轩凡四遭火,得不焚”,被动句,动词本身包含被动,“能够不被焚烧”;C项,“则告诉不许”,被动句,动词本身包含被动,“报告申诉不被允许”;D项,“圣人不凝滞于物”,被动句,“于”表被动。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对于很多的德国评论家来说,格拉斯的作品实属是他自视清高、禁欲苦修和传统的大男子主义的产物,在八十年代中期后,他遭到了越来越多的批评。
B.华侨在合法权益收到侵害时,有权向有关部门投诉或者申请行政复议,有关部门接到投诉或申请后应当受理并告知办理的时限、程序。
C.他是真正地从一个艺术家和亲历者的角度重新审视那段屈辱的历史,所以他能够用艺术的构思来创作这张震撼性、史诗性的作品,这是一般画家所不能达到的。
D.我尽管喜欢二胡的如歌如泣,但它仍是我不敢触碰的乐器,因为琴筒一侧蒙着显眼的蟒皮,上面像蛇的目光那样明明暗暗的斑块对我意味着禁忌。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病。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A项,“实属是”重复赘余,“实属”与“是”重复。C项,“震撼性、史诗性的作品”搭配不当,“震撼性”和“作品”不搭配,应为“具有震撼性的”,“是”的前面应该加上“这”。D项,“我尽管喜欢二胡的如歌如泣”语序不当,前面的主语是“我”,后面的主语是“它”,故第一个关联词应放在主语的前面,应改为“尽管我……”。
点睛:语病主要分为两大类: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比如本题的A项,“实属”的意思是“实在是”,后面的“是”多余。
5.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反腐不要忘了打“苍蝇”!》
B.《漫天飘过“王宝强”,媒体还能做些什么?》 C.《保护文物,法治的“钢牙”莫要“龋”了!》 D.《惠民资金成“唐僧肉”?》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题干是“下列几则新闻,评论的标题,所使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是考查学生对常用修辞手法的把握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对常用的修辞手法的相关知识能烂熟于心,做题时,根据相关知识判断选择即可。本题B项,为借代,其他三项都是比喻。故选B。 6.下列不属于品评书法的一项是( )
A.兰亭茧纸入昭陵,世间遗迹犹龙腾。颜公变法出新意,细筋入骨如秋鹰。 B.诏谓将军拂绢素,意匠惨澹经营中。斯须九重真龙出,一洗万古凡马空。 C.峄山之碑野火焚,枣木传刻肥失真。苦县光和尚骨立,书贵瘦硬方通神。 D.王逸少,张伯英,古来几许浪得名。张颠老死不足数,我师此义不师古。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B选项是在说绘画。出自杜甫的《丹青引·赠曹将军霸》,此四句是在说曹将军在画 马之前先精妙构思,然后大笔一挥,一气呵成;而画出的马神奇雄峻,宛若真龙,与之对比,万古骏马都黯然失色。 二、其他
1.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瓦尔登湖“波平如镜”,________,_______,或许,一只燕子飞掠在水面上,低得碰到了湖水。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
①或许,还会有一只鸭子在整理它自己的羽毛
②其时,只有一些掠水虫,隔开了同等的距离,分散在全部的湖面 ③有时,全部的圆弧展露了,银色的圆弧
④在远处,有一条鱼在空中画出了一个大约三四英尺的圆弧来 ⑤它跃起是一道闪光,降落入水,又一道闪光
A.④⑤③②① B.①②③⑤④ C.②①④⑤③ D.①②④③⑤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解答连贯题最重要的方法就是根据上下文意进行推断。解答此题,本题改编自课标《语文读本2》中梭罗的《瓦尔登湖》,体现了
高考命题以本为本的指导思想。解答这道题时,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 【名师点睛】对于考查语句连贯性的题目,考生应按照如下步骤操作:1.抓中心。首先要统揽全局,抓中心句,分析句子的性质和作用(如总领句、总结句、过渡句、解说句、观点句、材料句等),然后分析其他句子是如何围绕中心句来组织的。2.抓思路。句子中的思路一般指三个方面:时间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思维的顺序。空间顺序如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外到内;逻辑顺序,就是人们认识客观世界的具有规律性的顺序。3.抓标志。语言标志常常表现为:关联词语、暗示性词语、句子之间的对应关系(内容上、形式上)、陈述对象或议论角度、抓句式等等。4.抓语境。文章要表达的情感或喜或悲或褒或贬,或高昂或低沉,是通过一定的情景色彩渲染而完成的。在同一段文字中,这种基调、气氛、色彩要保持一致。此类题目要在快速阅读整段文字,初步感知大体内容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的句子结构、逻辑顺序等来分析、推理、判断,可以用排除法。如本题可先把五句话分类,其中的③④⑤三句是描写鱼跃出水面的情景,应该组合在一起,排列为
④⑤③。①中的“或许”和第一空后的“或许”相照应,应排在一起。而②句的“其时”,应该是指当湖“波平如镜”的时候,故放在最前。 三、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游丹霞记 【清】袁枚
甲辰春暮,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另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行一日夜,至丹霞。但见绝壁无蹊径,惟山胁裂一缝如斜锯开。人侧身入,良久得路。攀铁索升,别一天地。借松根作坡级,天然高下,绝不滑履;无级处则凿崖石而为之,细数得三百级。到阑天门最隘,仅容一客,上横铁板为启闭,一夫持矛,鸟飞不上。山上殿宇甚固甚宏阔,凿崖作沟,引水僧厨,甚巧。有僧塔在悬崖下,崖张高幂吞覆之。其前群岭环拱,如万国侯伯执玉帛来朝,间有豪牛丑犀,犁靬幻人,鸱张蛮舞者。
余宿静观楼。山千仞衔窗而立,压人 魂魄,梦亦觉重。山腹陷进数丈,珠泉滴空,枕席间琮琤不断,池多文鱼在泳游。余置笔砚坐片时,不知有世,不知有家,亦不知此是何所。 次日,循原路下,如理旧书,愈觉味得。立高处望自家来踪,从江口到此,蛇蟠蚓屈,纵横无穷,约百里而遥。倘用郑康成虚空鸟道之说,拉直线行,则五马峰至丹霞,片刻可到。始知造物者故意顿挫作态,文章非曲不为工也。第俯视太陡,不能无悸,乃坐石磴而移足焉。 僧问丹霞较罗浮何如?余曰:罗浮散漫,得一佳处不偿劳,丹霞以遒景胜矣。又问:“无古碑何也?”曰:雁宕开自南宋,故无唐人题名;黄山开自前明,故无宋人题名;丹霞为国初所开,故并明碑无有。大抵禹迹至今四千馀年,名山大川,尚有屯蒙未辟者,如黄河之源,元始探得,此其证也。然即此以观,山尚如此,愈知圣人经义更无津涯。若因前贤偶施疏解,而遽欲矜矜然阑禁后人,不许再参一说者,陋矣妄矣,殆不然矣。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