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开道岔检查及病害分析答题卡
单位: 站名: 检查人: 道岔编号: 转辙部分 尖轨 顺坡 终点 尖轨 尖端 中(第 10根 枕) 直 轨距 曲 直 水平 曲 高低 (三角坑) 直 曲 直 轨向 曲 标准 偏差 直 曲 尖轨 最小 轮缘槽 — — — — 尖轨 跟端 前中 部 中部 (第 30根 枕)
型号: 连接部分 中后 部(第 35根 枕) 导曲 终点 辙叉 趾端 检查日期 辙叉部分 叉心 中 查照 间隔 护背 距离 辙叉 跟端 — — — — — — 支距 护轨 最小 轮缘槽 轮缘槽宽偏差 辙叉 心轨 轮缘槽 咽喉 宽度 一动 动程 钢轨件 岔枕 结构病害 联结 零件 轨道加强设备 道床 工电 结合 警冲标 1 / 2
起道 (头) 捣固 (头) 拨道 (米) 改道 (只) 整修 工作量 其它 维修 作业 说明:
1) 轨距水平测量位置:尖轨跟端测距轨缝后50-100 mm处(轨距标准值1439mm),前中部直股测第18根
枕(轨距标准值1435mm)、曲股测第21根枕(轨距标准值1450mm),导曲终点与支距测量位置相同(轨距标准值1435mm),辙叉趾端测距轨缝后50-100 mm处。 2) 超保养打“√”,超临修在“√”上加划短线。 3) 轮缘槽宽、动程等填偏差值。
4) 遇某型道岔无本表所列检查项目或不能测量时,相应空格打“—”。 5) 应写明高低、轨向峰值及所在的岔枕编号(标出最大一处)。
6) 结构检查发现的问题应填写在相应的项目里,如无问题,应写明“无问题”。
2 / 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