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7 11:42: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古典诗文 08-01 0843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

名词的活用

(1)名词活用作动词 1.示例:

①项王军壁垓下:驻扎(名词+名词)

②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名词+代词)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修墓(名词+而+动词) ④项王乃引兵而东:东进(动词+而+名词) ⑤亦足王也:称王(副词+名词)

⑥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游水(能愿动词+名词)

⑦置人所罾鱼腹中:捕(所+名词)

⑧凡吏于土者,若知其职乎:做官(名词+介词结构)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匈奴)乃徙(苏)武北海上无人处,使牧羝,羝乳乃得归(生小羊) ②雨我公田,遂及我私(下雨灌溉)

③元济于城上请罪,进诚梯而下之(架梯子) ④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称霸) ⑤耕者,助而不税,则天下之农皆悦(征收赋税) ⑥夫子之不可及也,犹天之不可阶而升也(搭台阶)

⑦以为文者气之所形,然文不可以学而能,气可以养而致(表现、显露) ⑧涕出而女于吴(嫁女) ⑨以金笼进上,细疏其能 ⑩径匈奴,匈奴得之

⑾从骊山下,道芷阳,间行

(2)名词用作状语(名词的后面是动词,而两者间又不是主谓关系) 1.示例:

①士大夫终不肯以小舟夜泊绝壁之下:在夜间(表时间) ②骊山北构而西折:向北、向西(表方位)

③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斥之:在朝堂上(表处所) ④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表工具) ⑤至于颠覆,理故宜然:按道理(表依据) ⑥呈卷,即面署第一:当面(表状况)

⑦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表态度) ⑧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像犬一样(表比喻)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 ②西望武昌诸山( )

③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 ④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

⑤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 )

⑥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

⑧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

动词的活用(动词用作名词和为动用法) 1.示例:

(1)动词用作名词

①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伏兵。(《左传·曹刿论战》) ●作有利于时,制有便于物者,可为也:措施、制度(《后汉书》) ②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动词前有“之”或“其”

●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收入的财物。(《捕蛇者说》) ●钩党之捕遍于天下:搜捕行动。(《五人墓碑记》)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差失、错误(《学记》)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所见景物(《游褒禅山记》) ③动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动词前有数词

●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差失、偏颇之处(《学记》) (2)动词的为动用法(为??怎么样)

●虽以史迁之善传游侠,亦不能为五百人立传:为(游侠)作传(《黄花岗烈士事略序》)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去国怀乡,忧谗畏讥( )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 ●(廉颇蔺相如)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 ●君子陵,三日不食,耳无闻,目无见也( )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 )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 )

形容词的活用 1.示例:

(1)形容词作名词

①形容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

●义不杀少而杀众:少的人、多的人。(《墨子·公输》) ●以直养而无害:正义。(《孟子·我善养吾浩然之气》) ●富,人之所欲:财富、富裕的生活。(《孟子·万章上》) ②形容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前有“之”或“其” ●锄其直,遏其生气:直的枝条(斫其正、删其密)

●兼百花之长而各去其短:长处、优点,短处、缺点。(《芙蕖》) ●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贤德、才能。(《师说》) ③形容词处在宾语或主语的位置,且前有数词

●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良辰美景、赏心乐事)。(《滕王阁序》) (2)形容词作动词(后有名词,且形容词不是名词的定语)

●(项伯)素善留侯张良:结交,交好。(《史记·项羽本纪》)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字,注意其语境特征。

●以小易大,彼恶知之(《孟子·梁惠王上》)( )( )

●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师说》)( )( )( )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劝学》)( )

●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论语·颜渊》)( )( ) ●君子尊贤而容众(《论语·子张》)( )( )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项脊轩志》)( )

4.使动用法

①名词的使动用法

●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让??当王,拥护??为王

●先破秦入关者,王之(《鸿门宴》):使??成为王,拥护??为 ●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马中锡《中山狼传》):使??长出肉 ②动词的使动用法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使??投降,逼他投降

●且鞮侯单于初立,恐汉袭之??尽归汉使路充国等(《苏武传》):让??回去,放还 ●缇骑按剑而前,问“谁为哀者?”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使??倒下,打倒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使??害怕,恐吓、吓唬 ●臣舍人相如止臣(《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止,阻止、制止

●九月,晋侯饮赵盾酒,伏甲将攻之(《左传·宣公二年》):让(请)??喝酒 ③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非有能硕茂之也:使??硕大/茂盛

●必复之全之:使??恢复/变完整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使??明白,告知、告诉

●哀斯墓之徒有其石也而为之记,亦以明死生之大(《五人墓碑记》):使??明了,阐明 ●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论语·述而》):使??弯曲,把??弯过来 ●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使??变暗,把??变暗 2.练习:解释下列各句中的加点词,注意其语境特征。

①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让??当王,把??立为王

②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苏武传》):使??投降,逼他投降

③子厚谪居,幽寻以送日月,故曲尽其形容(《游雁荡记》):把??曲折详尽地表达出来。 ④缇骑按剑而前??众不能堪,抶而仆之(《五人墓碑记》):使??倒下,打倒 ⑤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陆游《诉衷情》):使??变暗,把??变暗

⑥且单于信汝,使决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两主,观祸败(《苏武传》):让??争斗 ⑦秦时(项伯)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鸿门宴》):使??活,救活

⑧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削弱 ⑨蒋氏大戚,汪然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 让??活 ⑩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让??逃跑 ⑾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使??惊/泣

⑿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前赤壁赋》) 使??舞/泣 ⒀昔楚襄王从宋玉、景差于兰台之宫(《黄州快哉亭记》):使??跟从,带领 ⒁而兹山独完其太古之容色以至于今(《游雁荡记》):使??完,完整地保留。 ⒂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晏殊《蝶恋花》) 使??凋零 ⒃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论语·公冶长》)把??用破旧

二.专项练习:指出下列各句中用作使动的词语,并加以解释。(提示:注意语境特征) ①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过秦论》):打退

②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论语·季氏》):使??来/安 ③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五人墓碑记》):使??屈身 ④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伶官传序》):使??兴/亡

⑤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使??响 ⑥(秦伯)曰: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孤之罪也(《殽之战》):使??受辱 ⑦小人寡欲则能谨身节用,远罪丰家(《训俭示康》):使??谨慎/远离/富有 ⑧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论语·公冶长》)罢免

⑨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曹植《君子行》):整理 ⑩则斯役之价值,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岗烈士事略序》):使??惊/泣 ⑾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论语·为政》)使??统一,约束

⑿熊咆龙吟殷岩泉,栗深林兮惊层巅(《梦游天姥吟留别》):使??战栗/惊 ⒀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苏幕遮》):晒干

⒁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踏莎行·郴州旅舍》)遮掩/隐没

⒂人为动物,惟物之灵,百忧感其心,万事劳其形(欧阳修《秋声赋》):使??感/劳 ⒃变化倏忽,动心骇目,不可久视(《黄州快哉亭记》):使??动/骇

⒄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使??急,逼迫 ⒅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殽之战》):使??辛劳 ⒆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破山寺后禅院》):使?欢悦/空明

⒇江广河深,势难归葬,故请母命而宁汝于斯,便祭扫也(《祭妹文》):安葬 ①完璧归赵:使??完整,保护完好 ②大王必欲急臣:使??急,逼迫 ③秦王恐其破璧:使??破碎,打破 ④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毕礼而归之:使??回去、把??送回去 ⑥从径道亡,归璧于赵:把??送回去

⑦三十日不还,则请太子为王,以绝秦望:使??断绝

⑧臣舍人相如止臣:使??止,阻止、制止(“蔺相如固止之”同)

●天欲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然后知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5.意动用法(例文:《文言文助读》P116《齐桓公访士》) ①名词的意动用法

●稍稍宾客其父:以??为宾客,请??做客 ●孟尝君客我:把??当成宾客 ②动词的意动用法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以??为耻,认为??是可耻的事 ●且庸人尚羞之:认为??是羞耻的事 ③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以??为小 ●单于壮其节:认为??很勇壮

6.数词的活用(一般作动词) ●六王毕,四海一:统一

●士也罔极,二三其德:使??二三,不专一 ●此三子者,??与臣而将四矣:成为四个人

二.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

1.“??者,??也”式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缑王者,昆邪王姊子也

2.“??者,??”式或“??,??也”式 ●陈轸者,游说之士 ●鱼,我所欲也 ●夫战,勇气也

3.“者”、“也”都不用 ●刘备天下枭雄

4.用“乃”、“则”、“即”、“皆”、“为”等表示判断的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扣之寺僧,则史公可法也 ●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吾师肺肝,皆铁石所铸 ●故今之墓中全乎为五人 5.用“是”表示判断

●巨是凡人,行将为人所并 ●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6.用“非”表示否定判断 ●非独贤者有是心也 ●若非吾故人乎 (二)被动句

1.用“于”表示被动 ●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

●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 2.用“见”表被动 ●见犯乃死,重负国

高中语文教材中的词类活用与特殊句式.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xw3399mrq5a66i6tkz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