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安、青浦、宝山区2015届高三第二学期教学质量检测(二
模) 历史试题
2015.4
注意:
1.本检测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所有答题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做在试卷上一律无效。
答题纸与试卷上的试题编号一一对应,答题时应特别注意,不能错位。 2.检测时间120分钟,试卷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第1—30题每小题2分,第31—35题每小题3分,共75分)
1.历史文献记载:殷人上下“率肆于酒”。下列与之可以相互印证的文物是
2.在古代世界的众多文明成果中,能够被视为王权象征和灵魂安息之所的建筑是 A.长城 B.二里头宫殿 C.金字塔 D.帕特农神庙 3.《千字文》中“九州禹迹,百郡秦并”的历史现象发生于 A.公元前二世纪初 B.公元前二世纪晚 C.公元前三世纪初 D.公元前三世纪晚 4.“晋楚更霸,赵魏困横。假途灭虢,践土会盟。”直接反映了
A.实力竞争 B.社会变革 C.诸侯争霸 D.百家争鸣 5.古代某法典规定:当债务人无力偿还债务时,如果债务人的种姓低于债权人,那么债务人只能以人身作为抵押;如果债务人的种姓高于债权人,那么可以暂缓偿还,并且不得用人身作低押。其目的是
A.区别不同的种姓
B.维护高等的种姓
C.维护债权人利益 D.强调法律的权威
6.某历史文章中描述“其版图西起不列颠,东至幼发拉底河,南起埃及和撒哈拉沙漠以北,北至莱茵、多瑙河一线,统治的人口可能多达6千万,常备军队不过区区25万人左右。”文中指的是
A.罗马帝国 B.阿拉伯帝国
C.东罗马帝国 D.奥斯曼帝国
7.丝绸之路的重镇敦煌出土了大量文献,其中包含一批唐代长安宫廷写经(抄经)。右图是敦博第55号《妙法莲华经》卷六卷尾文字,对此解读最正确的是
A.写经可作为唐代中外交流的证明
B.详细罗列了唐代宫廷抄经的流程
C.反映了唐代宫廷热衷佛教的史实 D.唐代宫廷抄经有严密的制度保障 8.观察左图,其中建立政权时间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④①②③ D.④③①②
9.中国历史上有众多的制度创新。下列制度中创设意图与众不同的是
A.刺史制度 B.内外朝制 C.内阁制度 D.金瓶掣签制 10.直接反映我国古代科技领先的是
A.日本派遣唐使 C.传教士的东来
B.火药技术的西传 D.《几何原本》的翻译
11.探险家麦哲伦环球航行时经过的大洋顺序依次是
A.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 B.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 C.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太平洋 D.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太平洋
12.“教皇和宗教会议的权力不是神授的,是人为的,都会犯错误。”这个观点最可能出现
在
A.1492年是否支持远洋探险的西班牙宫廷辩论中 B.1519年探讨神权是否神圣的德意志宗教辩论中 C.1620年即将靠岸的“五月花”号乘客的议论中 D.1945年是否保留日本天皇制的美军高层密谈中
13.伏尔泰评论某国政治时说:“这个国家的人民曾抵抗过其君主,遂使君主的权力受到节
制。他们建立了一个明智的政体,使其君主有能力做好事,而无法做恶事”。这里反映伏尔泰
A.不反对君主制度
B.支持共和制度
C.不支持暴力革命 D.反对教会权威
14.艺术作品也可以反映历史。从现代化的角度来看,《伏尔加河上的纤夫》可以反映19
世纪中期俄国的
A.政治民主化已经起步 C.文化科学化还在蕴酿
B.经济工业化尚未启动 D.经济市场化已经启动
15.“他是一个阶级的引领者,??也是另一种新型社会的预言者。他的学说,抛弃了空想
的成分,以其缜密和严谨展示了无产者的前程”。材料中的“他”应该是 A.文艺复兴运动的中坚力量 C.倒幕运动的新兴地主代表
B.法国启蒙运动的积极分子 D.共产主义运动的精神领袖
16.“在树立法国的国际威望方面,《人权宣言》所起的作用胜过了法国军队所打的一切胜
仗”。这一观点突出了《人权宣言》 A.超越了英国1689年的《权利法案》的精神 B.克服了美国1776年《独立宣言》的局限性 C.成为18世纪后期法国大革命的指导性文件 D.对民主自由思想传播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17.“经历了英法联军之役后,士大夫们痛苦地名之曰:‘庚申之变’”。“庚申之变”后
20年中国社会的变化有
①政府颁布“废止缠足”的法令 ②福州船政局的创办 ③西方民主思想的传入 A.①③④ B.①②④
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 C.②③④ D.①②③
18.“他因模仿一部分西方器物而异于传统,又因其主事者以新卫旧的本来意愿而难以挣脱
传统。结果是‘东一块西一块的进步’。零零碎碎的。是零卖的,不是批发的。”符合材料描述思想特点的下列哪位历史人物是 A.林则徐 B.曾国藩
C.洪秀全 D.康有为
19.明治维新使日本走上现代化道路,但维新的措施中也有与现代化背道而驰的内容,如
A.“版籍奉还”和“废藩置县” C.撤除关卡,鼓励工商,嘉奖贸易
B.废除等级制度,倡导四民平等 D.引进欧美科技,兴办近代学校
20.清代主流学术原为考据学,近代以后转变为讲求权宜救乱的经世致用之学。这一转变的
主因是
A.社会转型 B.经济凋敝
C.西学东渐 D.专制式微
21.有人把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的三个政治派别概括为“主保中国,次保大清”、“主
保大清,次保中国”、“只保中国,不保大清”,其中“主保中国,次保大清”是指 A.顽固派 B.洋务派
C.维新派 D.革命派
22.有西方学者指出,传统中国是“一具涂着香料、裹着丝绸、写着象形文字的木乃伊,它
的内部循环就如同一只冬眠鼠那样”。该学者认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