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课 题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第三单元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 1.通过讲授,引导学生找出规律,总结出体积的公式。 2.指导学生运用公式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 3.培养学生积极思考、探索新知的思维品质。 总(11)课时 第(7)课时 教学重点长方体、正方体体积计算。 及难点 教学准备、正方体木块若干。 资源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什么叫体积?计量物体的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哪些? 2.怎样计算一个物体的体积呢? 二、新课讲授 1.长方体体积的计算。 教师课件出示一块长方体积木,一块盖房用的大型砖板。 (1)它们的体积是多少?你是怎样想的? 长方体积木的体积可以用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去摆,有几个1立方厘米的正方体,它的体积就是多少立方厘米,但是相对于大型砖板再用1cm3或1dm3去量就比较麻烦。 如果要知道较大物体的体积,我们能不能用学过的数学知识来计算。 (2)观察操作,探究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合作,用准备好的24块1cm3的小正方体木块,任意摆出不同的长方体,然后把数据填入书中29页表。 学生拼摆,然后填表,集体汇报,老师把有代数性的数字写在表中。 二次备课 从这张表中,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内讨论交流 长方体的体积等于长方体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所含体积单位的数量正好等于长方体长、宽、高的乘积。 板书: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写成:V=abh (3) 求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需要知道什么条件? 2.探究正方体的体积公式。 (1) 根据正方体与长方体的关系,联系长方体积公式,想一想正方体的体积应该怎样计算。 (2)引导学生明确。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板书) 用字母表示:V=a·a·a=a3(a表示棱长) 3.运用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解决问题。 (1)出示教材第30页的例1。 (2)学生看图,理解题意。 (3)说出题中所给信息,和所求问题。 (4)指名说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5)指名学生上台板演过程,其他同学判断。 (6)老师订正书写。V=abh=7×4×3=84(cm3) 三、课堂作业 完成课本第31页“做一做”第1、2题。 四、课堂小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在计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时,要注意哪些问题? 五、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2.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1)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h 正方体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a·a=a3 教学反思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计算》教案 检查时间: 验印 主备人: 执教时间: 年 月 日 教学单元 课 题 教学内容 第三单元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练习 1.进一步理解体积(容积)的意义,能较熟练的运用体积(容积)计算公式解决问题。 总(11)课时 第(8)课时 教学目标 2.能解决体积(容积)计算的变式问题,提高运用知识的能力,体会转化思想在解题的作用。 3.经历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公式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计算的数学活动经验。 1.灵活运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加深对体积意义,建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资源 立体积单位的正确表象。 2.探索不规则物体体积的计算,体验转化的数学思想。 课件等。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计算,谁能说说这两节课中我们都学到了哪些知识? 组织学生回顾汇报,老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板书: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课堂作业 教材33页练习七第8~13题。 1. 第10题把长方体的体积平均分 2. 第11题横截面的面积乘以长得一根方木的体积,再乘以500得这些木料的体积,这道题重点是要注意单位的换算。 3. 第12题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V=Sh这个公式的应用以及变形的应用。 4.第13题只有分别估计出它的长、宽、高,才能估计得更准确。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四、课后作业 完成练习册中本课时练习。 3.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2) 板书设计 长方体的体积=长×高×宽 V=abh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a3 长方体或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V=Sh 教学反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