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题)及答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8 20:18:58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一个盼望出发, 一个盼望到达。

(1)这首诗的作者是艾青,选自《艾青诗选》。(2分)

(2)“洁白的浪花”和“铁链的喧哗”分别从哪两个角度写的?有什么作用?(4分)

分别从视觉和听觉的角度写的。“洁白的浪花”从视觉的角度抓住“起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出发的盼望;“铁链的喧哗”从听觉的角度抓住“抛锚”的瞬间,写出了海员对到达的盼望,表达了诗人对新中国海员乐观、豪迈的性格和敢于斗争、必胜信念的英雄气概的赞扬。

7.我国是一个诗歌大国,“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到了现当代,诗坛上又出现了一大批新诗人,新诗作。为了让同学们学会诵诗、赏诗、悟诗,九年级(2)班举办了“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请你一起参加。(9分)

(1)假如你是这次活动的主持人,请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开场白。(100字左右)(3分)

【示例】诗,是人类文化的精华,是人类激情的荟萃。普普通通的几行文字一经组合,便成了千万瑰丽的密码,打开了美的大门。今天,就让我们徜徉在现代诗歌的长河中,去感受它的美吧。现在我宣布“我与诗歌亲密接触”的主题班会正式开始!

(2)学习了第一单元后,穆旦诗歌语言的清新秀丽、情感的饱满充实给同学

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是一位同学选取的穆旦的一首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诗歌。请你一起来品读这首诗,并完成题目。(6分)

春 穆 旦

绿色的火焰在草上摇曳, 他渴求着拥抱你,花朵。 反抗着土地,花朵伸出来, 当暖风吹来烦恼,或者欢乐。 如果你是醒了,推开窗子,

看这满园的欲望多么美丽。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 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一如那泥土做成的鸟的歌,

你们被点燃,卷曲又卷曲,却无处归依。

呵,光,影,声,色,都已经赤裸,

痛苦着,等待伸入新的组合。

①请用“/”划分下列诗句的朗读节奏。(2分)

蓝天下,为永远的谜/蛊惑着的/是我们/二十岁的/紧闭的/肉体 ②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写春天的小诗,也有同学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

诗,你的看法呢?(2分)

【示例】我认为这是一首言青春的小诗,这首诗前半部分写春天,后半部分由春天巧妙地过渡到青春,由写实到写虚,一脉相承。 ③这是一首意蕴丰富的小诗,说说你读后有什么收获。(2分)

【示例】春天是美的,青春也是美的,但现实生活中总有一些东西会束缚这些美的东西自由延伸。当渴望与焦虑、幸福与痛苦并存时,我们一定要沉着冷静,认真思考。

二、阅读理解(40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题目。(5分)

沁园春·雪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8.“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并任选一

种修辞手法做简要赏析。(3分)

对偶、比喻、夸张。“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把群山比作“银蛇”,把高

原比作“白象”,化静为动,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冰雪覆盖下的群山高原连绵起伏、活泼奔放的气势与勃勃生机。

9.“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结合词句分析。(2分)

承上启下。“江山如此多娇”承上,总括上片的写景;“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启下,展开对历代英雄的评论,抒发了词人的伟大抱负。 (二)阅读下文,回答问题。(9分)

春之怀古 张晓风

①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扑哧一声,将冷脸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②那样娇,那样敏感,却又那样混沌无涯。一声雷,可以无端地惹哭满天的云;一阵杜鹃啼,可以斗急了一城杜鹃花。一阵风起,每一棵柳都吟出一则则白茫茫、虚飘飘,说也说不清、听也听不清的飞絮。每一丝飞絮都是一株柳的分号。反正,春天就是这样不讲理、不合逻辑,却仍可以好得让人心平气和。

③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然后,忽然有一天,桃花把所有的山村水郭都攻陷了,柳树把皇室的御沟和民间的江头都控制住了——春天有如旌旗鲜明的王师,因长期虔诚的企盼祝祷而美丽起来。

④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血脉??当他们惊讶地奔走互告的时候,他们决定将嘴噘成吹口哨的形状,用一种愉快的耳语的声量来为这季节命名——“春”。

⑤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

家,它们叽叽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记忆,去垂询。

⑥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或者,在什么地方,它仍然是这样的吧?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 10.第①段画线部分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有什么作用?(3分)

从上至下、由远及近、从大到小、从外到内。突出了春的无处不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11.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列句子。(3分)

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扰后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该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用“抵死苦守”“温柔地抱着”等富有人的情态的词语,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了对老根发芽、燕子回归的期盼。

12.文中哪句话直接点明了文题“春之怀古”的含义?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

“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这句点明了文题的含义。表达了作者对没有受“文明”污染的已经逝去的春天般境界的肯定与向往。 (三)阅读下文,回答问题。(13分)

雪之梦 毛志成

①每年入冬后,我就格外盼雪,盼那纷纷扬扬、弥天漫地的飘雪,盼那厚厚实实、清清白白的积雪,盼那花花点点、扑朔迷离的残雪。

②中国缺雪已有经年,北京尤甚,好像那雪只飘落在人们的回忆中,消融在人们的遐想里。

③下雪了!窗幔上的微光告诉了我,街上的喊声告诉了我,孩子们跳下床、冲出门的脚步声告诉了我。

④我那颗一下子复活了稚气、复活了回忆的心,似乎顿时浸润在琼花中,净化在玉屑里。

⑤冲出房门,冲上街头,我不禁索然了。

2018-2019学年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单元测试卷(题)及答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yucx3q1214yj364q360565jb3urou010y7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