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从资资格考试《中国法律史》每日一练
考试须知:
1、考试时间:180分钟。
2、请首先按要求在试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准考证号和所在单位的名称。 3、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规定的位置填写您的答案。 4、不要在试卷上乱写乱画,不要在标封区填写无关的内容。
5、答案与解析在最后。 姓名:_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共70题)
1.下列有关《钦定宪法大纲》的表述,错误的是:( )
A.《钦定宪法大纲》分为正文“君上大权”与附录“臣民权利义务”两个部分 B.《钦定宪法大纲》在结构与内容上都体现了“大权统于朝廷”的精神 C.《钦定宪法大纲》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国家制度 D.《钦定宪法大纲》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宪法性文件
2.《中华民国民法》是国民政府“六法全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民法典对旧法做了较多修改,有较大的进步,以下说法错误的是:( )
A.认定留置权有物权的效力
B.在结婚的法律效力上采用登记制,而不采用仪式制 C.家庭关系上取消嫡子与庶子的区别 D.不再认为妻是限制行为能力人
3.下列有关咨议局与资政院的表述,错误的是:( )
A.咨议局、资政院是清末预备立宪的产物
B.咨议局可以议决本省兴革事宜、预算决算、税收、公债等事项
第1页
C.资政院一切决议须报请皇帝定夺
D.资政院可以议决国家的预决算、税法、公债、宪法及其他法典的制定与修订等事项 4.1911年公布的《十九信条》的特点是:( )
A.扩大了皇族内阁的权力 B.扩大了百姓的权利 C.缩小了国会的权力
D.扩大了国会和内阁总理的权力
5.据史书载,以下均为秦朝刑事罪名。下列哪一选项最不具有秦朝法律文化的专制特色?(2011年卷一16题,单选)
A.“偶语诗书” B.“以古非今” C.“非所宜言” D.“失刑”
6.国民政府标榜结束“训政”,实行“宪政”所制定的法律文件是:( )
A.《国民政府组织法》
B.1936年5月5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草案》 C.1947年1月1日公布的《中华民国宪法》 D.“双十协定”
7.汉宣帝地节四年下诏日:“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亲亲得相首匿”正式成为中国封建法律原则和制度。对此,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2010年卷一13题,单选)
A.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一般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B.近亲属之间相互首谋隐匿所有犯罪行为,不负刑事责任 C.“亲亲得相首匿”的本意在于尊崇伦理亲情
D.“亲亲得相首匿”的法旨在于宽宥缘自亲情发生的隐匿犯罪亲属的行为
8.元代人在《唐律疏议序》中说:“乘之(指唐律)则过,除之则不及,过与不及,其失均矣。”
第1页
表达了对唐律的敬畏之心。下列关于唐律的哪一表述是错误的?(2016年卷一17题,单选)
A.促使法律统治“一准乎礼”,实现了礼律统一 B.科条简要、宽简适中、立法技术高超,结构严谨 C.是我国传统法典的楷模与中华法系形成的标志
D.对古代亚洲及欧洲诸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其立法渊源
9.春秋时期,针对以往传统法律体制的不合理性,出现了诸如晋国赵鞅“铸刑鼎”,郑国执政子产“铸刑书”等变革活动。对此,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2016年卷一16题,单选)
A.晋国赵鞅“铸刑鼎”为中国历史上首次公布成文法 B.奴隶主贵族对公布法律并不反对,认为利于其统治 C.打破了“刑不可知,则威不可测”的壁垒
D.孔子作为春秋时期思想家,肯定赵鞅“铸刑鼎”的举措
10.秦律明确规定了司法官渎职犯罪的内容。关于秦朝司法官渎职的说法,下列哪一选项是不正确的?(2014年卷一16题,单选)
A.故意使罪犯未受到惩罚,属于“纵囚”
B.对已经发生的犯罪,由于过失未能揭发、检举,属于“见知不举” C.对犯罪行为由于过失而轻判者,属于“失刑” D.对犯罪行为故意重判者,属于“不直”
11.《唐律》规定,官吏犯罪需划分为公罪、私罪,处理上适用的原则是:( )
A.私罪从重,公罪从轻 B.私罪从轻,公罪从重 C.私罪、公罪酌情处理 D.私罪比照公罪加倍处刑
12.下列有关清末司法机构调整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法部专掌全国司法行政事务,不再承担审判职能 B.大理院作为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专掌审判
C.实行审检分署,检察厅负责对刑事案件实行审判监督
第1页
D.建立新式监狱。改良狱政管理制度
13.下列有关《大清现行刑律》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大清现行刑律》是在对《大清律例》进行整体修改的基础上完成的 B.《大清现行刑律》废除了旧律中名例、吏、户、礼、兵、刑、工的传统体例 C.《大清现行刑律》对纯属民事性质的条款不再科刑
D.《大清现行刑律》仍旧保留了凌迟、枭首、戮尸、刺字等刑罚
14.周代统治者尊重和善于利用传统习俗的规范作用,强调“礼从宜,使从俗”(《礼记》);《左传》中告诫后人:( )
A.“人弃常则乱兴” B.“人弃君则妖兴” C.“人弃常则妖兴” D.“人弃常则贼兴”
15.清末“预备立宪”时期,清廷设立的地方各省咨询机关称为:( )
A.资政院 B.资政局 C.谘议局 D.参政院
16.关于中国古代法律历史地位的表述,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2012年卷一18题,单选)
A.《法经》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比较系统的成文法典 B.《北魏律》在中国古代法律史上起着承先启后的作用
C.《宋刑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刊印颁行的仅含刑事内容的法典 D.《大明会典》以《元典章》为渊源,为《大清会典》所承继 17.下列有关清末修律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清末修律的发生时间上早于预备立宪
B.清末修律的主要目标在于“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
第1页
C.西方列强有关放弃领事裁判权的允诺促进了清末修律的开展 D.清末各项近代法律的起草是由修订法律馆承担的
18.清末变法修律之际,上奏“变法奏议三折”,要求实行变法的是:( )
A.康有为 B.沈家本 C.张之洞、刘坤一 D.伍廷芳
19.以下对周礼的基本原则表述正确的是:( )
A.“亲亲”“君君” B.“亲亲”“尊尊” C.“亲君”“君尊” D.“君君”“尊尊”
20.清末司法机关改革之后,全国最高审判机关为:( )
A.法部 B.大理寺 C.最高法院 D.大理院
21.清末中国司法权受侵害,对领事裁判权与会审公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观审制度是领事本人的专有权 B.治外法权不同于领事裁判权 C.领事裁判权即会审公廨
D.会审公廨受理的案件的主体均是本国人
22.南京国民政府立法频繁,法律法规数量繁多体系庞杂,对其法律体系描述不正确的是:( )
A.以大陆法系法律制度为蓝本,并采英美法系法律制度的一些内容
第1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