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战2020中考物理考点提升训练——专题四十七:光现象
考点一:光的直线传播
1.在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 )
2.如图所示,下列图片中的物理现象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是
3.下列属于光源的是
A. 教室的幕布 B. 十五的月亮 C. 萤火虫 D. 波光粼粼的水面
4.美国航天局发现了茫茫宇宙中除地球之外,还有三颗跟地球类似宜居的星球.其中较近的两颗,距地球1 200光年.那么光年是________(选填“时间”“长度”或“速度”)的单位.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宇宙中恒星间的距离都非常大,为了表达起来方便一些,天文学家使用一个非常大的距离单位——光年,它等于光在1年内传播的距离.离太阳系最近的恒星是半人马座的“比邻星”,距我们4.3光年,“牛郎星”和“织女星”的距离是16光年.目前人类观察到的最远的天体,距我们有140多亿光年. (1)光年是_______单位. (2)1光年表示____.
(3)“牛郎星”与“织女星”相距约_____千米.
(4)我们现在观测到的“比邻星”的光是它现在发出的吗?________(填“是”或“不是”). 考点二:光的反射
1.如图所示是晚上汽车在干燥的沥青路面和潮湿的沥青路面上行驶时大灯部分光路简图,在晚上开车时
A. 潮湿的路面更容易发生光的漫反射 B. 干燥的路面发生光的反射
C. 对面无车时,驾驶员看潮湿的路面更暗 D. 照射到干燥路面上的光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2.一个雨后的晚上,天刚放晴,地面虽已干,但仍留有不少积水,为了不致踩在小水坑,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迎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B. 背着月光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C. 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行走时,地面上亮处是水坑 D. 迎着月光和背着月光行走时,地面上暗处是水坑 3.放映电影时,银幕用的是粗糙的白布,这是因为 A. 白布能发生镜面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B. 白布能发生漫反射,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C. 白布能使光线发生弯曲,使人从四面八方看到银幕上的像 D. 白布能使光沿直线传播,使人看到银幕上的像 4.下列光学现象能用光的反射解释的是
5.一束光线与镜面的夹角为45°,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_____度;反射角是_____度.
6.师生用来整理仪表仪容的镜属于________镜,汽车车窗外的后视镜属于球面镜中的________镜.
7.射到平面镜上的平行光线反射后________ 平行的(选填“可能是”“仍是”“不”).在光反
射时光路是________ .
8.为什么黑板反光看不清字? 答:黑板不太粗糙,射到上面的光接近发生________反射,从而射向某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光线较________(强或弱),而粉笔字很________,射到它上面的光发生________反射,进入这一方向的同学的眼睛中的光很________(强或弱),所以觉得有些耀眼而看不清字.
9.阳光透过树叶间的缝隙,在地面上形成了许多圆形的光斑,这是光的________形成的.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一朵花,这是由于光在花朵表面发生了________反射.
10.如图是小明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装置,在平面镜上放置一块硬纸板,纸板由可以绕ON转折的E、F两部分组成.
(1)要使入射光和其反射光的径迹同时在纸板上出现,你认为纸板与平面镜的位置关系是________ (选填“垂直”或“不垂直”).实验时,从纸板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径迹,这是因为光在纸板上发生了________ 反射.
(2)小明让一束光沿AO贴着纸板E射到平面镜上,在纸板F上会看到反射光OB的径迹.三次改变入射角的大小,实验所测得数据如表所示.他根据表中数据得出的结论和其他同学的结论并不一致.请你分析小明测量实验数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能是________ .
(3)三次实验中,总能在纸板上观察到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由此小明得出结论:“在反射现象中,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平面内”.请你评估小明的做法是否合理并说明理由:________ 考点三:平面镜成像
1.如图所示,猴子看见水井中的“月亮”,就要去捞,结果什么也没捞到.关于水中的“月亮”离水面的远近,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月亮”就在水的表面上 C. 等于井中水的深度
B. 和猴子眼睛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D. 和天上月亮到水面的距离相等
2.有一个点光源S,放在平面镜MN前,若镜MN不动,光源S以2m/s的速度沿与镜面成45°角的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则光源S在镜中的像S′将( )
A. 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右平移 B. 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上平移 C. 以速度2m/s沿垂直于SO方向向下平移 D. 以速度4m/s沿SO直线方向向左平移
3.我们都听过猴子捞月亮的故事,故事中小猴子在水中捞不到月亮,这是因为水中的月亮是光的________ 形成的虚像.
4.如图是某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实验前该同学事先设计了实验方案,请你帮他填写完整.
(1)实验要选取________ (选填“相同”或“不同”)的两只蜡烛,目的是为了比较蜡烛的像与蜡烛的________ 关系.
(2)要想取得较好的实验效果,实验最好选择在________ (选填“较亮”或“较暗”)的环境中进行.实验中所用的玻璃板越________ (选填“厚”或“薄”)越好. (3)他认为把玻璃板放在方格纸上进行比较好,主要优点在于便于测量物与像到________ 的距离.
(4)实验中他用白纸做屏幕放在所看到的蜡烛的像的位置,然后在玻璃板后侧直接观察白纸,结果________ (选填“能”或“不能”)看到像,从而知道平面镜所成的像是________ 像. 5.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活动中:
(1)实验室提供了如下器材:
①厚为2mm的茶色玻璃;②厚为5mm的透明玻璃; ③直尺;④光屏;⑤两只相同的蜡烛;⑥火柴.
探究活动中应选用的玻璃板是 ________ (填序号).
(2)如图所示,点燃A蜡烛,在玻璃板的另一侧慢慢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________ 为止,证明像与物的大小相同.
(3)为了探究平面镜成像的虚实,先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原位置上放一光屏,发现在光屏上________ ,证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考点四:光的折射
1.在海上或沙漠上,有时会看到高楼大厦,热闹市场,实际大海、沙漠上并没有这些楼市,这种现象叫“海市蜃楼”,出现“海市蜃楼”的原因是
A. 光在海面上反射的缘故 B. 光在云层上反射的缘故
C. 光沿直线传播的缘故 D. 光在不均匀的大气层中折射的缘故 2.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其中________是入射光线,________是反射光线,________是折射光线,反射角为________,折射角为________. 光线是从________斜射入________.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