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17:09: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第二点,诊脉的部位。到底诊什么部位?我们现在都知道,一诊脉就是伸个手出来,这是手上的脉。实际上古人的诊脉不仅仅是诊手上,我们中医诊脉,常规是诊手上,按动脉。实际上诊脉从古到今有好多部位,我们临床需要诊的时候有时候也不单纯是诊手上。有这么几种诊脉部位:一个三部九候诊法,也叫做遍诊法。全面的诊,普遍,就是说全身都诊,三部九候诊法。这个三部九候诊法出于什么呢?《素问》专门有一篇书叫做《三部九候论》。它讲:“人有三部,部有三候,以决死生,以处百病,以调虚实,而除邪疾。”人有三部,每一部里面有三个候,通过三部九候就可以来判断疾病,判断它的预后,了解它的虚实。这个遍诊法就是有上、中、下三部,头上、手上、脚上三部,通过这三部,按按有关的动脉,来了解全身各个脏腑经脉的状况。头上也按、手上也按、脚上也按,全身都按到了,并且每一个部位还有三个地方,头上要按三个地方、手上要按三个地方、足上要诊三个地方,按九个部位,这样把全身都诊遍了。因此它可以了解全身的脏腑经脉的状况,来诊断疾病。这个三部九候,就是讲头、手、足,一部里面、每一个地方又分为天、地、人。天是什么?上面;地是下面;人在中间,所以头、手、足,这是上、中、下,每一部里面又分上、中、下三候,就形成三部九候。你看,头上有三个地方、有三个诊脉的地方:太阳、耳门、鼻子旁边巨髎。手上有三个地方:一个是我们现在诊脉的这个地方,寸口;一个是诊神门,神门,这一边;还有一个,诊合谷,诊这一边,所以手上一个、两个、三个。头上,太阳、耳门和鼻子旁边巨髎三个地方。脚上也有三个地方,这个脚上

的三个地方并且有不同的说法,脚上的三部:一个说是太冲、太溪和冲阳这三个部位,也有的把五里、箕门和太冲这三个地方称为三部,下面的三候。全身疾病实际上还不只诊九个地方,而是诊的什么?两边一加起来是多少?十八个地方,你不能说都只诊左边,或者说都只诊右边,两边一诊,两个太阳、两个耳门、两个巨髎,两个寸口、两个合谷,……实际上是十八个地方,因此叫做遍诊法,全身的诊法。这个遍诊法的三个地方,我们要求学生是要记住的。遍诊法三个是诊哪三?什么叫做遍诊法的三部九候?遍诊法是诊什么?就是诊上部(头部)和手(中部)和足(下部)。每个地方又分为天、地、人,也就是上、中、下三个部位,这个叫做三部九候,这里是要记住的。至于说具体是诊哪个,太阳穴是诊的哪一条经络,这个穴位到哪个地方诊,名称是什么,在哪个地方,我们要求学生不要记那么多。但是它部位是有的,一个是在太阳,一个在巨髎,一个在耳门,一个在太渊,一个在合谷,一个在神门,一个在五里或者是在冲阳,一个在太溪,一个是在太冲,冲阳这几个穴位、部位。这个地方、有血管跳动的地方,去摸,学生感兴趣,你让他去摸,可以摸得到的。太阳这个地方有脉搏跳动,耳朵的前面有脉搏跳动,巨髎有脉搏跳动,这几个地方都是有脉搏跳动的。就是脉搏能够跳得动的,有脉搏在那个范围,你能够体会得到那个地方有脉搏跳动。至于这个地方是候哪一个,是足少阳胆经还是足厥阴肝经,还是足阳明胃经,还是手太阴肺经,手少阴心经什么的,我看不要记那么多。太冲、神明、耳门、巨髎什么的,这些穴位可以不要掌握。但是你要掌握那个原则,诊这些部位是

干什么?诊头上的穴位,就是诊头面的病情,头上的血管跳动怎么样,看看你头部有没有问题,那么手上和脚上那就反映内脏和下部有什么问题,它的目的就是这个。你不能说头上是为了诊脚,脚是为了诊头,头上是为了反映头面之气;手上是反映了胸中、心肺之气;脚上是反映中下焦,肝脾肾的功能。上面反映上部的病变;中部反映中部的病变;下面反映下部的病变,知道这么一个原则,这是遍诊法的三部九候。第二个,人迎寸口诊法。人迎、寸口诊法是诊什么地方呢?这个诊法有两个:一个人迎,一个寸口,两个地方互相相参,来进行诊脉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出于《灵枢·终始》篇。寸口就是我们平常诊脉的这个部位,寸口、桡动脉,手的桡侧、内侧、桡侧缘这方面的动脉,寸口诊脉,就是这个地方,手的内侧、靠桡骨这一边,这就是寸口诊脉的部位,这是候寸口,这个地方主要候内脏的情况。第二个是人迎,人迎在哪个地方呢?就是颈总动脉这个地方,一摸,可以摸得到这个地方有血管跳动,颈总动脉,诊这个地方叫做诊人迎。把两个地方对照起来,寸口反映内脏的情况,古人认为,《内经》里面、《灵枢》里面认为:人迎反映体表的情况,躯壳外面的情况;寸口反映内脏的情况。这是《内经》上这么认识。正常的时候,这两个地方,就是寸口的脉和人迎的脉要比较,两个比较一下,哪一个大?寸口脉跳动得厉害还是人迎脉跳动得厉害。正常人一般两个地方跳起来差不多、力量大小差不多,人迎和寸口,两个应该是相等的。如果出现了病的情况下,就可能出现不同了,《内经》里面讲了,人迎脉大于寸口脉一倍、两倍,甚至三倍,这是讲人迎脉,说明什么问题?《内经》

认为是体表、躯体、躯壳的问题。寸口脉说明什么问题?内脏的问题。现在人迎脉跳得特别旺,比寸口脉跳得厉害一些了,那说明病位在什么地方?在体表。也就是说,外面的病比里面的病要严重一些。因此,人迎脉大的话,大于寸口,多半是体表的病明显。如果大于四倍,当然这个应该说是不太可能,人迎这个颈动脉搏动跳得很大、很有力,比寸口脉,大于它的四倍了!大一些是可能的,但是恐怕大于四倍这种情况也比较难见到。但是古人说,如果大于四倍,叫做“外格”,这个叫作格拒了,格在外面了,气血都在外面,所以叫做外格。如果反过来,寸口脉大于人迎脉,寸口脉很明显,颈子上这个脉搏——人迎脉搏跳动得不太明显,我们前面讲寸口脉是说明内脏,病位在内,人迎脉说明是躯体、体表,病位在表,寸口脉现在跳得很厉害,说明这个病位是里证,在里面、内脏,古人是这样认为,并且如果是大于了四倍,寸口脉大于人迎脉,大四倍了,那也不可能。如果这个脉动的范围是三个毫米的话,那三四就一点二个厘米,这个颈动脉搏动还只有三个毫米,大这么多恐怕没有。但是如果说寸口脉确实大于人迎脉,这一个情况古人把它叫做“内关”,关在里面了。因为寸口脉是主内脏,这种病邪是关在里面的,因此叫做“内关”,两个合在一起就叫做“关格”。关格的名称,关格这是一个名称,一个中医的术语,中医关格的术语最早的含意是讲的人迎、寸口两个脉搏的比率,是讲这个问题。但是后来这个关格慢慢就演变了,后来就变成了什么问题?大便不通称为格,小便不通称为关。还演变,又演变(为)大小便不通叫做格,并且还呕吐不止就称为关,有大小便不通,当然不通

它就往上呕,有呕吐,这就叫做关格。到最后,到我们近年来的教材,《中医内科学》上面,五版《中医内科学》,大家查书看,就有关格这个病,这个病是指的什么病?实际上相当于尿毒症,尿毒症,小便解不出来了,尿毒症出现了呕吐,这种情况把它叫做关格,是把它又变成了一个病。中间那个阶段,宋朝、明朝那个时候,是把它变成个症状,大便不通,小便不通,呕吐,这就是叫做关格,到了近代,把它变成了一个病,变成关格了,肾功能衰竭、尿毒症叫做关格。大家去看,去查《内科学》。因此这个关格的名称是怎么样?180度的大转弯是没问题、没错的,从开始的时候讲脉搏,人迎和寸口的脉搏的比率大于哪一个,外面人迎脉大于那个叫做外格,寸口脉大于人迎脉四倍的叫做内关,原始含意是这个含意,后来变成了一个尿毒症、肾功能衰竭这么一个表现了,肾衰了。我们知道诊脉的第二个方法,关格这个名称的来源是这样来的,是讲的人迎和寸口脉的比较。好,休息一下。

搜索更多关于: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 的文档
《中医诊断学》讲课稿:脉诊.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2zgi30e03z4mu7526k929d31q9p6am00e81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