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组层级快练(三十)
(2013·海南)下图示意我国39°N附近某区域。读图,完成1、2题。
1.图示区域土壤盐渍化最严重的地区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2.如果乙地区大规模引水灌溉进行农业开发,将会导致( ) A.甲地区植被退化 B.乙地区沙化 C.丙地区荒漠化 D.丁地区植被改善 答案 1.D 2.C
解析 第1题,土壤盐渍化产生的条件有两个:一是气候干旱,蒸发旺盛;二是地下水位偏高,把地下盐分带到地表,随着淡水的蒸发散失,盐分逐渐滞留在地表,形成盐渍化。图中丁处地势最低,临近本区的湖泊,是上游冰雪融水在沙漠边缘的出露,地下水位高,且蒸发旺盛,产生盐渍化。第2题,本区的河流为内流河,河流径流量小,在中上游地区大量引水灌溉必然导致下游水量减少,植被减少,从而导致土地荒漠化现象。由等高线图知丙地在乙地下游,乙地的引水灌溉使丙地段水量减少,植被干枯退化,产生荒漠化。
(2017·吉林调研)下图为“非洲大陆荒漠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非洲荒漠化严重区主要出现在( ) A.热带雨林带 B.热带草原带 C.热带荒漠带 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4.造成非洲荒漠化的主要人为原因有( ) ①人口增长——荒漠化面积与人口密度呈正相关 ②过度砍伐——大约600万公顷的森林遭到砍伐 ③过度放牧——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④过度开垦——耕地面积扩大是荒漠化的首要因素 A.①③ C.①④ 答案 3.B 4.A
解析 第3题,注意阅读图例,联系非洲气候的分布可知,热带草原气候区是非洲荒漠化严重的地区。第4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口密度越大荒漠化的面积越大,二者呈正相关;过度放牧是荒漠化扩大的首要因素;从柱状图可以看出,大约2.4亿公顷的草场遭到破坏。
B.②③ D.②④
根据土地利用结构调整的需要,科研人员对某区域生态脆弱区的农业土地利用拟定了三种方案(表1、表2)。据此完成5~7题。
表1 农业用地构成(%)
方案 Ⅰ Ⅱ Ⅲ 农耕地 44.1 18.1 10.1 果园 2.4 11.6 19.6
表2 经济与环境效益比较
土地利用 方案 侵蚀量比 较(%) 100 64 50 径流量 比较(%) 3~8年内 Ⅰ Ⅱ Ⅲ 100 52 40 57 50 48 8年后 57 88 112 总收入(万元/年) 林地 12.9 36.8 36.8 草地 40.5 33.4 33.4 菜地 0.1 0.1 0.1 5.与生态效益出现此消彼长的是( ) ①短期经济效益 ②长期经济效益 ③森林和草地的覆盖率 ④农耕地比重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6.通过实验方案的对比,在该生态脆弱区( ) A.侵蚀量大的方案短期效益好 B.经济效益在短期和长期表现一致 C.果园比农耕地的环境效益差 D.果园比林地的环境效益优
7.对该区域的调整方案,说法正确的是( ) A.Ⅰ方案径流量比较大,是因为该地降水量大,暴雨多 B.Ⅱ方案最有利于该地的可持续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