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1:
邵阳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
2011年度课题指南
一、基础教育研究
1. 地方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2. 地方课程建设的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 3. 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4. 校本课程的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 5. 研究性学习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研究
6. 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策略研究 7. 教学设计的研究 8. 教材使用的研究 9. 学生学习方式的研究 10. 教学组织形式的研究
11.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三维目标”的研究 12. 创设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参与的研究 13. 普通高中模块教学策略的研究 14. 学科教学评价的研究
15. 教学过程中教师角色与教学组织方式的研究 16. 学生学习任务(含作业)设计与指导的研究 17.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 18. 实验教学改革研究
19. 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研究
20. 义务教育学生学业质量保障体系的研究 21.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制度的建立与实施 22. 深化初中学业考试改革的研究 23. 中小学教师发展性评价的研究 24. 中小学学生作业过程性评价研究 25. 以校为本教学研究机制的研究 26. 提升教学研究队伍专业能力的研究 27. 教研方式创新的研究
28. 整体构建校本教研活动的研究 29. 教师培养课程设置的研究 30. 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
31. 教师培训课程的开发与实践
32. 教师培训机制和培训方式以及培训效果评估的研究 33. 教师专业发展能力培养研究 34. 提高中小学校长领导力的研究
1--
35. 中小学校教学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
36. 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教学管理能力建设的研究 37. 地方课程、校本课程建设与管理的研究
38. 区域性(县、学区)教学资源开发、共享机制的研究 39. 中小学校有效使用教学资源的研究与实践 40. 中小学虚拟课堂的研究与实践 41. 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42. 建立以质量为核心的普通高中发展性评价机制研究; 43. 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效机制研究; 44. 基于终身学习的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研究; 45. 缩小校际教育质量差距研究; 46. 适合学生的教育模式研究;、 47. 高效课堂和有效教学模式研究; 48. 理科实验教学研究; 49. 研究性学习指导研究; 50. 少教多学模式研究;
51. 学生学习共同体建设研究; 52. 个性化作业设计研究;
53. 教师备课、说课、上课、评课案例研究; 54. 小班化教学研究;
55. 流动人口子女在流入地义务教育后升学考试研究; 56. 流动人口子女社会融合教育研究; 57. 学习困难学生教育援助机制研究; 58. 学生阅读、计算和表达能力培养研究; 59.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研究; 60. 普通高中选修课多样化研究; 61. 中小学生出国留学现象研究; 62. 普通高中特色发展研究;
63. 普通高中教育办学模式多元化研究;
64. 邵阳市学前教育发展现状、问题调查研究;
65. 构建以县为主、县乡(街道)共管的幼儿教育管理体制研究; 66. 新建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模式研究; 67. 幼儿教师职业准入标准研究; 68. 幼儿教师培养培训机制研究; 69. 学前保教结合研究; 70. 幼儿教学资源开发研究; 71. 幼儿游戏教学研究;
72. 超常儿童早期教育追踪研究; 73. 幼儿亲子教育研究; 74. 学前教育质量评估研究; 75. 托幼一体化研究;
76. 建立和完善科学育儿指导服务体系研究;
-2-
77. 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可行性研究等;
78. 地方政府统筹辖区内特殊教育学校资源研究; 79. 特殊教育保障机制研究; 80. 特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81. 残疾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研究; 82. 特殊教育学校专业化研究; 83. 残疾学生早期融合教育研究; 84. 残疾学生随班就读分类研究;
85. 残疾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培养研究。 二、职业技术教育研究
1.构建职业教育骨干体系研究;
2.服务“四化两型”建设的湖南职业教育研究; 3.推进职业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制度保障研究; 4.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实证研究;
5.对接湖南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研究; 6.国家级、省级示范性职业学校建设研究; 7.校企合作长效机制研究;
8.工学结合有效模式及政策制度研究; 9.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研究; 10.职业教育学生核心能力培养研究; 11.职业院校学生职业性向测验研究; 12.各类职业教育定位、功能研究; 13.职业技能比赛研究; 14.职业教育实训教学研究;
15.能力导向的职业资格认证制度研究;
16.职前职后并举、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开放式职业教育办学研究; 17.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研究; 18.中职和高职教育有效衔接研究;
19.“职教新干线”对职业教育教学和学习模式的影响研究; 20.职业教育教学方式改革与弹性学习制度建设研究; 21.中高等职业教育特色专业建设研究; 22.职业教育课程改革与创新研究; 23.职业教育综合评价体系构建研究等。 三、德育研究
1. 中小学德育形式、内容、途径、评价创新研究; 2. 品格与公民教育实践模式研究; 3. 青少年文明素养与行为研究; 4. 中小学德育有效衔接研究;
5. 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生活习惯与方式的改变对思想道德建设的影响调查研究; 6. 对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育人功能研究; 7. 学生社会责任感养成研究;
8. 学生诚信教育、关心他人和团结合作教育研究;
-3-
9. 学生文明礼仪健康生活教育研究; 10. 校园网络语言和流行语教育价值研究; 11. 学校劳动技术教育研究; 12. 学生社团组织建设研究; 13. 学生自主能力培养研究; 14. 学生互助合作能力培养研究; 15. 学生环保和低碳生活教育研究; 16. 青少年犯罪预控研究; 17. 教师专业伦理研究; 18. 教书育人楷模研究;
19. 大众传媒对学生道德影响的调查研究;
20. 中小学劳动教育、禁毒教育、安全教育、生命教育研究; 2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形式、内容、途径、评价研究。 22. 德育课程的实施
23. 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研究 24. 德育实践活动的研究
25. 在德育中整合专题教育的研究 26. 校园文化建设的研究 四、教育心理研究
1.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实证研究; 2.学生心理素质模型研究; 3.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研究;
4.学生应激和抗挫折心理训练研究; 5.学生认知诊断技术研究;
6.学生自闭症、孤独症、多动症、抑郁症等异常行为干预研究; 7.学生焦虑、厌学的心理疏导研究; 8.学生压力管理研究; 9.学生心理发育特征研究; 10.学生领导能力培养研究;
11.自身认知的心理机制及其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12.学生性别角色社会化教育研究; 13.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等。 五、体育卫生艺术教育研究
1.学生体育运动标准研究; 2.体育学力及其评价研究;
3.阳光体育活动的实施效果研究; 4.中小学阳光体育模式创新研究; 5.初高中升学体育考试制度改革研究; 6.学校健康体育实施模式研究; 7.学生竞技运动能力研究; 8.学校趣味体育研究;
9.学校运动队和运动会竞赛制度改革研究;
-4-
10.体育专业升学考试制度改革研究等; 11.学校建筑美学和卫生学研究; 12.学校资源教室研究; 13.学校卫生设施建设研究;
14.构建学校食品安全监控体系研究; 15.学校卫生教育标准研究; 16.学校医教结合研究; 17.学校营养配餐研究; 18.学生作息时间研究;
19.贫困地区农村学生营养水平调查研究;20.学生健康行为养成教育研究; 21.学生肥胖症防控研究; 22.学生近视预防和矫正研究; 23.学生逃生避难教育研究等; 24.中小学美术教育课程研究; 25.中小学音乐教育课程研究; 26.艺术特色学校研究;
27.学校艺术教学质量标准研究; 28.学生规范书写能力培养研究; 29.学生艺术素养培养研究; 30.学生特殊才艺能力培养研究;
5-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