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量》教学设计
一. 教学背景分析
根据《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所确定的“内容标准”,在必修课程的6个主题中,《化学实验基础》是必修课程的核心。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要让学生学好化学首先要学生了解化学的这一特征并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去学习化学。物质的量作为化学基本概念学习。物质的量是学生在前面学习了化学实验基本方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的新概念,为以后物质的量浓度配制,化学计算的学习作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物质的量”这个物理量及其单位-摩尔; 2、初步学会“物质的量、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3、了解引进摩尔这一单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过程与方法
1、学会用类比的方法从熟悉、具体的概念入手来认识未知、抽象的概念。
1
2、学会选用合适的集合概念来计量物质。
3、学会从化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抽象出解决该问题的数学本质,并将其进一步应用到化学问题的解决中。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引入“物质的量”的概念在化学研究、学习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2.培养学生演绎推理、归纳推理和运用化学知识进行计算的能力。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PPT、餐巾纸等 四、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相互转化。 教学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
五、教学方法:实例引入,逐步抽象,揭示实质,清晰脉络关系,结合练习。 六、教学流程:
建立集合概念→引出“摩尔”这一单位以及使用范围→理解“物质的量”这一物理量→了解微粒数和物质的量之间的转换及练习 七、教学案例 1. 教学过程 教学教师活动 内容 动 学生活设计意图 2
学习[活动:]“淘宝购物单”(PPT)引出生活完成表为学习开主题中的“集合”思想 引入 格,感展做伏悟“集笔。 合” 构 建 [问题1]这些“宝贝”的个体单位和生活继续完引导学生中常用的单位分别是什么? 成表格 建立“集合体”。 [讲述]我们发现生活中大的物件一般就 用它的个体单位表示,如电脑用“台”, 而小的物件一般用许多个体的集合,当做感悟 一个整体来表示,如瓜子,一般用“个” 的集合“包”、“斤”来表示。 [问题2]如何用托盘天平称出一粒瓜子的 质量? (聚少成多,积小为大) 说出自 己的方 [点评]奥,这种方法用的仍是聚少成多,法。 “集 化零为整的“集合”思想。 合 [讲述]不单在生活中经常运用聚少成多, 体” 化零为整的“集合”思想,在化学学习中,吃惊, 我们也常用到这种思想。例如构成物质的体分子和原子等微粒,它们比餐巾纸、瓜子“会 集 要小的多,比如1滴水中的水分子个数是合”使 1.67×1021,读作16万七千亿亿个,这么用的必体验并感
3
多水分子让咱国家13亿人日夜不停数,要性 每分钟数100个,要2万年才能数完(PPT). 引 入 [设问]如果一个一个来统计分子、原子的 个数方便吗?要不要利用集合体的形式 悟“集合体”的必要 明确要表示分子、原子的个“摩来表示?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要探讨 尔” 的问题。(板书,PPT展示本节课学习目集体朗数也要用标) 读 集合体。 解 摩 [讲解]化学上,描述分子、原子等微粒要 使用集合的形式,这一单位是摩尔来表理示,简称摩,符号:mol [PPT]引出摩尔的标准 “尔”这 [讲述]摩尔是和集合单位,每个单位都是一单位 有标准的,科学家通过测量,规定6.02和摩尔×1023个微观粒子为一个单位,称为1摩的标准 尔,因此1mol任何物质都约含6.02×1023 个微粒,6.02×1023又称为阿伏伽德罗常数,NA 理 解 辨 析
[过渡]每个单位都有各自的使用范围,比作出自对概念形如:我们说某人的身高是168km,大家就己的判成较清晰知道这是不可能的,那么摩尔这一单位的断 使用范围是什么呢?请看下列说法是否 4
的界定。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