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冶解析
摘要:《园冶》集中体现了中国园林的传统造园思想, 影响远及海外, 但目前我们对她的认识尚停留在其窠臼的浅层次上, 国内学者大多将其作为宣传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资本, 很少有人用现代景观规划理念将其加以发展、 引申,这显然无益于我国景观规划理论的发展。文中旨在对其造园思想加以提炼,在现状认识加以总结的基础上作出初步的探索。《园冶》不仅从宏观上比较全面地反映了中国园林的哲学观、美学观,而且在技术的层面上,总结了中国传统造园的经验,包括勘察选址、建筑格局到建筑装饰、掇山理水、莳花植木等,并加以条理化系统化具有很强的实践价值。
关键词:园冶;园林美;造园
前言
《园冶》所系统阐述的造园理论,实质上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古人认为山水园林是
最理想的人居环境。人居环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西方学者面对人类生存环境恶化问题而提出的,而《园冶》堪称是古典宜居环境理论集大成之作。《园冶》反映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闪烁着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和社会生活方式的趋向。
1.园冶概况
1.1园冶简介
此书初名《园牧》,曹元甫改为《园冶》
《园冶》全书三卷,分总述性质的“兴造论”与论述造园及相关步骤的“园说”两部分,“园说”下又分:相地、立基、屋宇、装折、门窗、墙垣、铺地、掇山、选石、借景等10个部分。
《园冶》作为中国现存最早的、最系统的造园著作,与中国悠久的造园传统密不可分。中国传统园林可分为皇家御苑、寺庙宫馆、私家园林、天然名胜四大类,其中私家园林最能代表中国园林的写意特色。 1.2园冶内容及浅析
计成作为优秀的造园师,不仅营造了“五亩园”、“寤园”、“影园”等名园,而且创作了造园名著《园冶》。作为诗人、画家兼造园艺术家,计成将绘画技术运用到造园中,所造园林如诗如画。其造园思想集中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其一,“虽由人作,宛如天开”。
由于我国建造古代园林都以自然山水作为参照物,崇尚自然成为民族欣赏心理的重要内容。“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园冶》卷一《园说》),意谓由人所造的园林能达到如天然生成的效果,这亦是造园家希望达到的最高艺术境界。这种使所造园林具有自然山水的味道的造园思想,使园林“自成天然之趣,不烦人事之工”(《园冶》卷一《相地》),体现居住条件与自然环境的和谐一致,使所造园林“具备了出自天然的艺术杰作的韵律” 其二,“巧于因借,精在体宜”。
如果说建造园林的最高标准是“虽由人作,宛如天开”,那么,达到此一标准的具体造园步骤就是“巧于因借,精在体宜”(《园冶》卷一《兴造论》)。 “因者”,即指“随基势之高下,体形之端正。碍木删桠,泉流石注。互相借资,宜亭斯亭,宜榭斯榭,不妨偏径,顿置婉转,斯谓‘精而合宜,者也。” “借者”,指“园虽别内外,得景则无拘远近。晴峦耸秀,绀宇凌空。极目所至,俗则屏之,嘉则收之,不分町疃,尽为烟景,斯所谓‘巧而得体,者也。”
作为造园“最要者”的“借景”,有“远借,邻借,仰借,俯借,应时而借”等诸种方法,但是,“因借无由,触情俱是”(《园冶》卷三《借景》),这就将造园与人的感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园林不只是风景的代名词,更是人情感的栖息地。从而使造园不只是谋生的手段,而且成为生命价值的实现方式。
计成“少以绘名,最喜关仝、荆浩笔意”,“所为诗画,甚如其人”,其掇山多从绘事化出,“盖画家以笔墨为邱壑,掇山以土石为皴擦,虚实虽殊,理致则一。”
总之,计成在造园实践中,将“园”和“画”融为一体,使静态事物与动态环境融合,所造园林成为流动的诗与画。《园冶》一书作为造园经验的总结,不仅详细探讨了相地、立基、造屋、铺地、掇山、选石、借景诸园林建造问题,而且提出 “虽由人作,宛如天开”、“巧于因借,精在体宜”等造园思想,对我国建筑史、园林史、美术史具有重要意义。
2.《园冶》在我国造园史中的重要意义
园冶总结了我国古典造园艺术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造园艺术的专著 ,促进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发展 ,是我国造园学的经典著作。此书的诞生 ,不仅推动了我国造园历的进程 ,而且传播到日本和西欧 ,使外国对我国造园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加深了文化交流。日本人大村西崖在他所撰的 《东洋美术史》 中所提到的刻本 《奇天工》 即是 《园冶》 。日本造园名家本多静六博士曾称 《园冶》 为 “世界最古之造园学专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园冶》 在我国甚至全球造园界都有着崇高的地位。由于 《园治》 的作者计成不仅是个造园理论家 ,而且还积极地从事当时的造园实践 ,所以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有极高的水平 ,而且对造园实践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书中许多观点和造园手法 ,指导着一代又一代造园者的实践 ,即使到现在 ,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 ,《园治》 这本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造园事业的发展 ,我们应对其进行认真的学习、 研究 ,使其在造园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发挥更大、 更重要的作用。
3.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从根本目的上,设计是为了人,而不是为了物,”所以设计都是围绕人为中心而展开的,设计要考虑功能、机械、构造和经济等因素,但是宜人性是更加值得关注的,因为设计的最终目标还是改善人们的生活。而《园冶》这本著作中,多方面体现出对宜人性的重视,强调最终人是园的主人,园是服务于人的这个朴素的道理。
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在《园冶》中还可以理解为以设计师为本,在元代的时候从事设计活动的都称为匠人,然而计成却看到了在造物的过程中,“匠人”不仅表现在一定的技术上,更要具有一定的设计思想,可以看出计成在当时已经看到了设计者本身的重要性,认识到只有“人”也就是园林设计者、设计师才能充分理解客户的需求,使那些富有创意的想法在实际的创作中表现出来,同时只有设计师才能统领整个设计的流程,而只会简单的操作的“匠人”们是不能完成那些优秀的设计创作的。
4.《园冶》的自然性、科学性、规范性的表现
“设计离不开环境这一概念,应当成为设计的重要指导思想之一。作为人类一种重要创造活动的设计行为,总是在特定的外在环境中进行和展开的。”所以,设计师在开展设计活动时要首先想到设计活动与自然的关系,当设计与自然很好的融合时,不仅没有破坏大自然的生态平衡,而且还能使设计达到一种意境的升华,像弗兰克?赖特设计的著名的流水别墅就充满了对环境的重视。《园冶》中最著名的论述就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巧妙地描述了造园的宗旨。
设计中体现的科学性、规范性也就是要求使设计怎么样在一个合理的模式下满足使用者的要求,在这其中不仅体现美的因数,还有功能性上的要求。而在《园冶》中,计成关于这方面的最精辟的论断,也就是要“巧于因借,精于体宜”。书中分别对“因”和“借”作了详细的解释,“体宜因借”最终可以解释为“规划须因地制宜,构景要巧而得体。”在这其中充分体现出现代设计中所重视的规范性和科学性。
5. 《园冶》对我国造园的意义
园冶总结了我国古典造园艺术 ,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全面论述造园艺术的专著 ,促进了江南园林艺术的发展 ,是我国造园学的经典著作。此书的诞生 ,不仅推动了我国造园历的进程 ,而且传播到日本和西欧 ,使外国对我国造园艺术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加深了文化交流。日本人大村西崖在他所撰的 《东洋美术史》 中所提到的刻本 《奇天工》 即是 《园冶》 。日本造园名家本多静六博士曾称 《园冶》 为 “世界最古之造园学专著”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 , 《园冶》 在我国甚至全球造园界都有着崇高的地位。由于 《园治》 的作者计成不仅是个造园理论家 ,而且还积极地从事当时的造园实践 ,所以这本书不仅在理论上有极高的水平 ,而且对造园实践也有很强的借鉴意义。书中许多观点和造园手法 ,指导着一代又一代造园者的实践 ,即使到现在 ,仍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说 ,《园治》 这本书有力地推动了我国造园事业的发展 ,我们应对其进行认真的学习、 研究 ,使其在造园事业日益发展的今天发挥更大、 更重要的作用。
6.总结
《园冶》中所蕴含的幽静的意境之美和自然的宜居之美思想,是中国传统的园林艺术美学精髓,研究《园冶》的美学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人们渴望生态文明,希望环境宜居。而《园冶》中所体现的“虽由人作,宛自天开”,“山水相宜,景到随机”等的园林艺术美学思想正好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让人们既能够享受到生活的悠然自得,又能在居住中得到精神上的愉悦。 研究《园冶》中的美学思想还有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