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临川一中高三理综试卷
2015.05 .30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Al-27 S-32
第I卷(126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大肠杆菌和酵母菌细胞中都存在的生命活动是 A.线粒体内膜上O2和[H]结合生成水 B.mRNA通过核孔从细胞核进入细胞质 C.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 D.纺锤丝牵引染色体移向细胞两极
2. 下列有关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用苏丹Ⅳ染液可检测生物组织中维生素D的存在
B.在观察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实验中,使用生理盐水制作黑藻临时装片 C.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时,不同色素随无水乙醇在滤纸上的扩散速度不同
D.健那绿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染成蓝绿色,有利于在高倍镜下观察生活状态的线粒体的分布及形态
3. RuBP羧化酶催化C5与CO2结合生成C3。将某种植物叶片置于适宜的光照和温度条件下,测定不同的细胞间隙CO2浓度下叶肉细胞中C5的含量,得到右图所示的结果。据图作出的推测不合理是 ...A. A→B,叶肉细胞吸收CO2速率增加
B. B→C,叶片的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C. A→B,暗(碳)反应消耗ATP的速率增加 D. B→C,RuBP羧化酶量限制了光合速率
4.传粉榕小蜂进入榕树的榕果内产卵繁殖并专一性地帮助传粉,非传粉榕小蜂也将卵产在榕果内但不帮助传粉,它们的产卵时间存在分化。若非传粉榕小蜂先进入榕果产卵,该榕果常常会脱落;若非传粉榕小蜂在传粉榕小蜂之后或同期进入榕果产卵,榕果会分泌特殊代谢物,导致这两种榕小蜂幼体的发育均受到影响。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榕树和传粉榕小蜂互利共生系统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B.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的数量均会周期性波动 C.榕果的脱落可有效地限制非传粉榕小蜂的种群密度 D.传粉榕小蜂与非传粉榕小蜂竞争会导致该系统崩溃 5.某种药用植物合成药物1和药物2的途径如下图所示: 基因(A ) 基因(bb) 酶 酶
前体物 药物1 药物2
基因A和基因b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基因型是AAbb或Aabb的植株能同时合成两种药物 B.若某植株只能合成一种药物,则必定是药物1
C.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有9种基因型和4种表现型 D.基因型为AaBb的植株自交,后代中能合成药物2的个体占3/16
6. 下图为下丘脑某神经细胞的部分膜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此图为突触后膜局部结构,则兴奋经过此 处时的信号转换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 B.此细胞可以分泌促进水重吸收的激素,且
A面
该激素一经靶细胞接受并起作用后就被灭活了
C.该细胞可参与形成体温调节中枢、呼吸中
枢等重要的生命活动中枢
D.动作电位的形成与膜上的②、④等载体
有关,A面为正电位,B面为负电位
B面 ④
7. 化学与科学、技术、社会、环境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石油裂解的主要目的是提高汽油等轻质油的产量与质量
B.目前科学家已经制得单原子层锗,其电子迁移率是硅的10倍,有望取代硅用于制造更
好的晶体管
C.汽车尾气催化转化装置可将尾气中的NO和CO等有害气体转化为N2和CO2,该装置中的催化剂可降低NO和CO反应的活化能,有利于提高该反应的平衡转化率
D.近期在西非国家爆发的埃博拉疫情呈加速蔓延之势,已知该病毒对化学药品敏感,乙醇、次氯酸钠溶液均可以将病毒氧化而达到消毒的目的 8. 读下列药品标签,有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均在常温下)( )
A.pH=3的强酸溶液1 mL,加水稀释至100 mL后,溶液pH降低2个单位 B.1 L 0.50 mol/L NH4Cl 溶液与2 L 0.25 mol/L NH4Cl 溶液含NH4+ 物质的量后者大
C.误将钡盐(主要为BaCl2)当作食盐食用时,常用0.5%的Na2SO4溶液解毒;溶洞、珊瑚的形成;泡沫灭火器“泡沫”产生的原理均可用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来解释
-
D.pH=4、浓度均为0.1 mol·L1 的CH3COOH、CH3COONa混合溶液中:
---
c(CH3COO)-c(CH3COOH)=2×(104-1010) mol/L
10. 乙酸橙花酯是一种食用香料,其结构简式如右图所示,关于该有机物的下列叙述中不正
确的是( )
①分子式为C12H20O2 ②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③能发生加成反应,但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④它的同分异构体中可能有芳香族化合物,且属 于芳香族化合物的同分异构体有8种
⑤1mol该有机物水解时只能消耗1molNaOH
⑥1mol该有机物在一定条件下和H2反应,共消耗H2为3mol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③④⑥ D.①②⑤⑥ 11. 关于下列各图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甲表示H2与O2发生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则H2的燃烧热为241.8 kJ·mol1 B.乙表示恒温恒容条件下,2NO2(g)N2O4(g)中,各物质的浓度与其消耗速率之间的关系,其中交点A对应的状态为化学平衡状态
C.丙表示A、B两物质的溶解度随温度变化情况,将tl℃时A、B的饱和溶液分别升温至t2℃时,溶质的质量分数B>A
D.丁表示常温下,稀释HA、HB两种酸的稀溶液时,溶液pH随加水量的变化,则NaA溶液的pH小于同浓度的NaB溶液的pH
12. 下列实验操作及现象能够达到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
A 实验内容 实验目的 将NaOH的乙醇溶液加入溴乙烷中,加热,将产生证明溴乙烷的消去反应有乙的气体直接通入到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中,溶液褪色 烯生成 常温下,向饱和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SO4粉证明常温下 B 末,过滤,再向洗净的沉淀中加入稀盐酸,有少量气Ksp(BaSO4) >Ksp(BaCO3) 泡产生 C D 常温下测定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盐酸和醋酸溶液证明相同条件下,在水中HCl的pH:盐酸pH小于醋酸pH 电离程度大于CH3COOH 将浓硫酸和碳混合加热,直接将生成的气体通入足量的澄清石灰水,石灰水变浑浊 检验气体产物中CO2的存在 13. X、Y、Z、W为原子序数依次增大的短周期元素。其形成的小分子化合物Y2X2、Z2X4、X2W2中,分子内各原子最外层电子都满足稳定结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Y、Z、W的原子半径的大小关系为:W > Y > Z > X
B.在Y2X2、Z2X4、X2W2的一个分子中,所含的共用电子对数相等 C.X、Y、Z、W四种元素可形成化学式为X7Y2ZW2的化合物
D.与元素Y、Z相比,元素W形成的简单氢化物最稳定,是因为其分子间存在氢键
二、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至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至21题有两项或两项以上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为了认识复杂的事物规律,我们往往从事物的等同效果出发,将其转化为简单的、易于
研究的事物,这种方法称为等效替代,下列哪个物理概念的建立没有使用等效替代思想( )
A.惯性 B.重心 c.平均速度 D.合力与分力
15.某同学设计了一种能自动拐弯的轮子.如图所示,两等高的等距轨道a、b固定于水平桌面上,当装有这种轮子的小车在轨道上运行到达弯道略微偏向轨道外侧时,会顺利实现拐弯而不会出轨.下列截面图所示的轮子中,能实现这一功能的是 ( )
16.物体B放在物体A上,A、B的上下表面均与斜面平行(如图),当两者以相同的初速度、始终相对静止靠惯性沿固定斜面C向上做匀减速运动时,( ) A.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上 B.A受到B的摩擦力沿斜面方向向下
C.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C表面的性质 D.A、B之间是否存在摩擦力取决于A、B表面的性质
17.2014年3月8日凌晨马航客机失联后,西安卫星测控中心紧急调动海洋、风云、高分、遥感4个型号近10颗卫星,为地面搜救提供技术支持。特别是“高分一号”突破了空间分辨率、多光谱与大覆盖面积相结合的大量关键技术。如图为“高分一号”与北斗导航系统两颗卫星在空中某一面内运动的示意图.“北斗”系统中两颗卫星“G1”和“G3”以及“高分一号”均可认为绕地心O做匀速圆周运动.卫星“G1”和“G3”的轨道半径均为r,某时刻两颗工作卫星分别位于轨道上的A、B两位置,“高分一号”在C位置.若卫星均顺时针方向运行,地球表面处的重力加速度为g,地球半径为R,不计卫星间的相互作用力。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卫星“G1”和“G3”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均为 R2gr B.卫星“G1”由位置A运动到位置B所需的时间为2?rr 3RgC. 如果调动“高分一号”卫星到达卫星“G3”所在的轨道,必须其减速 D“高分一号”是低轨道卫星,其所在高度有稀薄气体,运行一段时间后,高度会降低,速度增大,机械能会减小 18.某学生设计了一个验证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甲所示.在大线圈Ⅰ中放置一个小线圈Ⅱ,大线圈Ⅰ与多功能电源连接.多功能电源输入到大线圈Ⅰ的电流i1的周期为T,且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电流i1将在大线圈Ⅰ的内部产生变化的磁场,该磁场磁感应强度B与线圈中电流i的关系为B=ki1(其中k为常数).小线圈Ⅱ与电流传感器连接,并可通过计算机处理数据后绘制出小线圈Ⅱ中感应电流i2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若仅将多功能电源输出电流变化的频率适当增大,则下图中所示各图象中可能正确反映i2﹣t图象变化的是(图中分别以实线和虚线表示调整前、后的i2﹣t图象)(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