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论文:试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摘 要: 近年来,大学英语教学强调读、写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培养,忽视翻译能力的培养,极大地影响了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培养。本文分析了翻译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加强翻译教学的对策。
关键词: 大学英语翻译教学 现状 教学对策 翻译能力的培养是大学英语教学应该着力实现的教学目标之一,是实现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项,但在实际教学中,翻译教学受到严重的忽视已经成为各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进行探讨。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现状
当前英语学习普遍认同听、说、读、写、译五大基本技能的培养,因此翻译教学应该作为普通高校基础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翻译教学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学生的翻译水平普遍偏低,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相关规定的制约。 现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以下简称《课程要求》)认为:“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特别是听说能力,使他们在今后学习、工作和社会交往
中能用英语有效地进行交际。”由于《课程要求》这一目标的确定,大学英语教材的编写大多以读写类教程,(视)听说类教程为主干教材,因而在教法的实施上自然以阅读能力,听说能力的培养作为重心。尽管“译”被列入了教学要求,却排在能力要求的最后,显然在培养学生语言应用能力方面处于次要地位。
2.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的引导。
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是评定大学英语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着教学内容的具体实施。在现行的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之前,翻译题型几乎从未出现,2006年四、六级改革之后,考试开始增加汉译英,但只是翻译一句话的一部分,主要考查考生对于语法的掌握,而且在考试中并不是常用固定题型,其分值也显得微乎其微(仅占5%)。多数教师从提高考试分数方面考虑有意无意地将翻译视为可有可无的东西,对翻译技巧的有规律、有计划、有步奏的传授不够。而学生们受“不考不学”的传统观点的影响,更加使得翻译教学难上加难。
3.现行教材的限制。
目前,高等院校采用的大学英语系列教材是根据《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编写的。这些教材很好地促进了《课程要求》的贯彻执行,英语教学逐步实现了从语言知识的传授
到语言知识与语言应用能力全面培养的转变。但在各类教材中我们很难找到系统的翻译常识、翻译技巧和翻译训练,大部分教材仅仅局限于句子的英汉、汉英翻译,其目的主要是强化课文中讲授的重要句型和表达方式。而此类练习通常放置在每一单元的诸多练习当中,显得可有可无。在实际教学中,授课时少,以及教师个体的喜好也在不同程度地弱化了翻译的重要性。由此可见,现行的大学英语教材限制了学生翻译能力的培养。
4.教学方法的局限。
传统的英语教学方法多采用“语法结构教学法”和“翻译教学法”,强调语法知识的指导作用,教师通常以对课文逐字逐句的翻译提高内容理解的准确度,将语言教学简化成了语言知识的讲授。其结果是一篇篇生动鲜活的文章只剩下枯燥的语法和词汇,阻碍了学生们语言能力和语言意识的培养。近年来,语言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的深入研究大多否定传统教学方法的实效性,大力倡导“交际教学法”,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目标语进行教学,尽量避免或使用母语,更加有意回避翻译手段。
二、翻译教学对策
为更好地发挥翻译教学的优势,提高学生的翻译水平,学校和教师必须明确教学目标,从教学指导思想、考试内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