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研教育-2016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一、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二、解答分析
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
景、情、境界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三、答题步骤
① 用生动的较有文采的语言去描绘诗句中展现的图景画面。描述时注意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
运用自己的联想和想象加以再创造去理解描绘画面,语言表达要力求准确优美。 ② 要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尽量多用几个双音节词表述,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
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与之相吻合的情调的特点的词语。
③ 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述切忌空洞,问答要具体。例如只答出“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 是
不行的,还应答出为什么(或怎么)而“感伤”和来修饰感伤的词语。 四、经典题例
绝句二首(其一) 杜 甫
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注]此诗写于诗人经过“一岁四行役”的奔波流离之后,暂时定居成都草堂时。
问:此诗描绘了怎样的景物?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此诗描绘了一派美丽的初春景象:春天阳光普照,四野青绿,江水
映日,春风送来花草
学研教育-2016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的馨香,泥融土湿,燕子正繁忙地衔泥筑巢,日丽沙暖,鸳鸯在沙洲上静睡不动。(步骤①——
用富有文采的语言生动描述画面景物)这是一幅明净绚丽和谐闲适的春景图。(步骤②——画龙点
睛概括景物画面特点)表现了诗人结束了颠沛流离,生活安定后愉悦闲适的心境。(步骤③——指
出在什么情况下的什么心境) 五、学以致用
西楼 曾巩
海浪如云去却回,北风吹起数声雷。朱楼四面钩疏箔,卧看千山急雨来。 问:这首诗描写了什么景象?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析之。 答:连天的海浪伴随着阵阵雷声汹涌而来,在北风的呼啸中波浪不断拍打堤岸,又咆哮着远去,这首许描写了海滨暴风雨来临前的壮美景象,渲染了“山雨欲来风满楼”的雄伟气势。表达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内心的豪情。暴风雨将临,按常理本当关门闭户躲避,但诗人却高挂起帘子,敞开窗户,为的是能够饱览“千山急雨来”的壮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问:“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颈联写道:不觉时已入夜,微风掠过竹丛,枝叶上的露珠不时滴落下来,那久无人迹的石阶下早巳蔓生青苔,滴落的露水已渐渐润泽了苔色。多么清幽静谧的境界,多么深沉的寂寞和思念,诗人感到格外孤独寂寞。
二、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修辞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
学研教育-2016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感的?有何效果? 二、解答分析
表现手法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或方法,要准确答题就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
表达技巧主要有抒情手法(抒情表达方式)、描写手法、修辞方法(方式)三大类。
1、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大种。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情寓于景
(寓情于景),景中有情、情景交融和托物抒情等。
2、描写手法主要有:衬托,分正衬(烘托、以物衬人)和反衬(或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或以
声衬静,或以乐景衬悲情);/对比(对照);/在联想和想象上,又叫虚实结合(相生)[先虚后实
或先实后虚];/在用笔线条上有:白描(素描)与工笔;/在动静处理方面有:先动后静、先静后
动、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在构思安排方面有:欲扬先抑、领起、铺垫、伏笔、照应、设
悬念、承上启下、过渡;/在情感表达上有:明褒实贬或明贬实褒;/在描写角度方面有:听觉、
视觉、嗅觉、触觉、幻觉;在色彩上有:浓、淡、明、暗;/在描写人物角度上有:语言、行动、
心理、外貌、细节;/在描写顺序上有:空间上(远与近、高与低、大与小)、时间上(先后)等。
3、修辞手法(方式)常出现的有:比兴(即先言它物以引起所咏之物)、比喻、拟人、拟物、
夸张、双关、用典(包括借用神话传说),还有通感(移觉)、叠词、设问、反问、反语、互文等。 三、答题注意
对“提问方式”1作答时切忌只回答运用了什么手法就草率结束了,它应像
学研教育-2016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提问变体”问题中
要求的一样来“分析”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或技巧或手段)或把“怎样抒发”了什么“情感”以及
“有何表达效果”等几点一并作答。 四、答题步骤
① 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
② 结合诗句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用了这手法
③ 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的什么情感)。 五、经典题例
早 行 陈与义
露侵驼褐晓寒轻,星斗阑干分外明。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注]驼褐(hè):驼毛制的上衣。阑干:纵横错落的样子。这两句是说,露水浸湿了外衣,
寒气袭人;星斗横斜下沉,天将要亮了。
问:此诗主要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采用了反衬手法。(步骤①——准确指出用了何手法)星斗纵横,分外明亮,反衬夜
色之暗;“草虫鸣”反衬出环境的寂静。(步骤②——阐释从什么方面体现了这手法)两处反衬都突
出了诗人出行之早,心中流露出由飘泊引起的孤独寂寞之感。(步骤③——分析诗人何时何景下 的什么情感) 六、学以致用
蜀 相 杜 甫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学研教育-2016年浙江专升本大学语文诗词鉴赏题型分析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问:试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歌表达技巧(重点分析一个方面即可) 析:此题属于“分析技巧型”,可从抒情手法(抒情表达方式)、描写(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方式)上去琢磨评析;/ 另外,作答时要结合语句去有的放矢地评析,/ 还要说出运用此法的表达作用。
答: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寓情于景、用典、衬托的手法。其中三四两句既是寓情于景,“自”、“空”二字写出了祠堂景色虽美,却无人欣赏,同时是衬托,以乐景衬哀情。“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一句用刘备三顾茅庐的典故来衬托诸葛亮的杰出才能,表达了诗人对诸葛亮的敬仰之情。
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问:诗人采用什么手法表达作品的主旨?试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答:全诗围绕“交情”展开描写,诗人采用对比、比喻以及象征(或托物抒情或借物喻人)等手法,用“溪水将桥不复回”与“不管风波去又来”进行对比,以“山溪渡”比喻“交情”,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三、分析语言特色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或谈谈此诗的语言艺术。 二、解答分析 注意题干中的“这首诗”,即这种题型不是要求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诗 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能用来答题的术语一般有:清新飘逸、秀美明丽、/自然朴实、恬淡、/华 美绚丽、/明白晓畅、/含蓄委婉、刚健、雄奇、雄浑豪放、旷达/苍凉、沉郁、悲壮、沉抑浑雄、 /凄美、婉约缠绵、简练生动(凝炼简洁)、明快、幽默诙谐、富有节奏的韵律美?? 三、答题步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