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1]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7 13:11: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分封制度的原因是什么?秦朝实行了什么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种制度在当时的主要作用。(6分)

(2)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又分封王侯的原因及影响。并就此作简要评价。(6分)

(3)根据材料三概括元朝疆域状况的特点。为此,统治者实行了什么样的地方管理制度?有什么意义?(4分)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特征。(2分)

2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明代废除宰相以前历代著名丞相及其命运 时期 代表人物 命运 秦王以“仲父”相称,掌泰国 吕不韦 握国家大权,后被流放 挟天子以令诸侯,掌握国东汉末年 曹操 家大权,其子篡夺皇位 材料二 废除丞相以后,相当于丞相地位的中枢机构官职所享有权力范围的变化 时期 职位 所享权力范围 拥有票拟权,但不是合法明朝中叶后 内阁首辅 的宰相。地位常受到挑战 承旨拟写,相当于顾问、清代 军机大臣 秘书班子 材料三 当代史学家对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规律作了如下的总结:皇帝从资历较浅、地位不高的心腹近侍或仆从中选拔一些人来承担政务,逐渐演变成正式的辅政机构;当这些辅政机构和官员的权力较重时,皇帝又从更为亲宠的近侍或仆从中另选一些人来承担政务,有意架空原有的辅政机构和官员,剥夺其实权,

- 5 -

然后又进行下一轮的循环……每一次循环的结果,都使得中枢机构原权力更分散,皇帝的权力更加强。这种不断的转移与分散,是封建国家权力运行的基本规律。

请回答: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问题?明代废除丞相的根本原因是什么?(6分)

(2)请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举三例概述秦以后中枢机构的循环。说明其反映的本质问题。(8分)

参考答案

1.B

2.解析:分封除了封给土地、人口等外,还封给不同的爵位,而爵位是有等级的。等级不同待遇就不同。

答案:A

3.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从材料中可知成阳的基本布局是:以成阳宫为中心,形成众星拱辰的格局。成阳宫是秦王朝的正宫,是皇帝的日常居所,国政朝议的所在。由此可知,答案选C。

答案:C

4.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在新情境下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秦朝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一切军国大权由皇帝掌握。在中央政府中.丞相辅佐皇帝处理政务.御史大夫掌管律令、图籍并监察百官。而郡守是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答案:C

5.解析:西汉时期虽然实行分封制,但主要的地方行政制度还是郡县制。 答案:C

6.解析:材料包括汉、唐两个时期的有关情况,A、B项只分别说了一个方面,故不选。由“首长制到委员制”,看起来宰相数量逐渐增加,但这只是表象.题目要求说出反映的实质问题,故应该思考为什么宰相数量逐渐增加?这种增加意味着什么?由此可以推断出是皇权在不断加强。

答案:D

7.解析:西汉时期特别是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皇权,政治方面改革了官制,组成了“中朝”,实质上削弱了相权.因此可排除①;两汉时期都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削弱地方权力。加强中央权力,且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与秦朝相比中央权力明显加强了,故②应选;汉武帝以后,汉朝实行了一套比秦朝更为严密的监察制度。故③应选;郡县制是秦朝的地方行政制度,汉朝除郡县制外,还实行了封国制,故④应选。因此正确答案为B。

答案:B

- 6 -

8.解析:“杯酒释兵权”主要是解除地方武将的兵权,这样就消除了地方势力对中央的威胁。故宋太祖解决的首要问题是中央与地方的矛盾。“杯酒释兵权”并没有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可排除A项;解除武将兵权的是皇帝,故并没有反映文官与武官之间以及百官内部的矛盾,可排除B、D两项。

答案:C

9.解析:结合引文和所学知识可知,宋代集权的主观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非提高地方办事效率。

答案:A 10.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使之相互制约.三分相权的结果是皇权的加强,故C项的说法最准确。A项的说法和材料信息正好相反,故错误;专制皇权达到顶峰是在清朝时期,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皇权和相权的斗争.与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无关,故D项错误。

答案:C

11.解析:注意关键词“宋太祖”、“绝对不能杀一个读书人”。宋太祖时期重文轻武,派文臣到地方任知州,用“杯酒释兵权”手段解除大将的兵权。故选择A项。

答案:A 12.解析:要结合君主专制发展到顶峰及其表现这一阶段特征思考,万钢“畏法度”即服从君主意志。服从专制统治的立场让朱元璋欣赏。

答案:C 13.C 14.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提取关键信息。春联取名“万年红”,“红”与“朱”义同等,判断是朱元璋以此祈盼明朝专制政权的长治久安。

答案:B

15.解析:军机大臣可以参与内政外交、制定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政务,但只能跪奏笔录。军机大臣完全听命于皇帝,军国大事皆由皇帝一人裁决。

答案:C

16.解析:雍正年间设立军机处.与议政处、内阁呈三足鼎立状态。 答案:C

17.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担当辅政机要的都是一些地位不高、品级低的官员。而秦朝御史大夫是三公九卿中的-公.地位和权势都非常高,不属于由低级官员选拔出来承担政务的人。

答案:C

18.解析:宋代的财政权由度支、盐铁、户部三司掌管,所以“宋代设置参知政事为副相,分割宰相的财权”这一表述不符合史实。

答案:C

19.解析:根据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有关内容可知,太尉是负责全国军务的官员。不可能替皇帝起草诏文。

答案:D

- 7 -

20.解析:龙是皇帝的象征,代表皇权至高无上,因此皇帝经常称自己为“真龙天子”,此邮票的用意印在此。

答案:A

21.解析:第(1)问读懂材料是解答关键。材料一强调的是门第、血缘。第(2)问从察举制的内容可以得出答案。第

(3)问是九品中正制,弊端为世家大族把持。第(4)问材料对科举制持肯定态度。因此从科举制积极影响来回答。

答案:(1)血缘、门第、等级。(2)注重品行、才学,打破血缘、世袭。(3)九品中正制;弊端:世家大族把持人才选拔,任人唯亲,压制人才。(4)影响:宣扬了“学而优则仕”的思想;科举成为读书人最高最迫切的追求,推动社会向学(读书)风气的形成;科举成为当时人们走向官场的重要途径;有助于提高个人政治影响力。

22.(1)原因:西周疆域广大,兵力单薄(或不足以统治东方各族)。制度:郡县制。作用:加强中央集权,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的控制,巩固统一。(2)原因:惩戒亡秦孤立之败(或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影响:地方割据叛乱,影响中央集权。评价:汉初错误地吸取了秦灭亡的教训;分封王侯是历史的倒退。(3)特点:疆域辽阔。制度:行省制度;宣慰司。意义:加强了中央集权;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统一;是中国省制的开端。(4)特征:不断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强化中央集权(或中央对地方控制不断加强)。

23.解析:本题从加强君主专制这一角度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君主专制强化及影响的掌握。在解题时要把握中国封建社会君主专制发展的规律,联系不同朝代强化君主专制的措施。

答案:(1)说明的问题:丞相位高权重。根本原因:丞相制度已经成为君主专制加强的障碍。(2)举例:①汉武帝用身边侍从等为尚书、侍中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②唐代中央设三省,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分散相权,保证皇权独尊;

③宋代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和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④明朝废除宰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事,并形成内阁制,是为皇帝提供顾问的内侍机构;⑤清朝增设军机处,由皇帝亲选满汉官员充任,军机大臣跪受笔录,上传下达。(任答出三例即可)反映的本质问题:封建专制皇权不断加强。

- 8 -

必修1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测试题[1].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0u9x6vhrr3z01w0bcj7_2.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