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最新】【中考】中考物理()总复习练习:专题2实验探究题含答案word版
类型1:光学实验
1.(2014,铜陵模拟)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实验中。
(1)实验室提供茶色玻璃板、透明玻璃板、两支相同的蜡烛和两只相同的棋子应选__茶色玻璃__作为平面镜,且厚度要__薄__(选填“厚”“薄”)。小华选择两支蜡烛,小明选择两只棋子,请针对其中一位同学
,或,
说出他选择的理由:__小华的理由是点燃的蜡烛像清晰(或小明的理由是作为物的棋子大小始终不变)。
(2)如图所示,蜡烛放在画有方格的平板上,像的位置在__B__(选填“A”“B”“C”或“D”),在该位置放一光屏,屏上__不能__(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像,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__虚__像。
2.(2013,西双版纳)如图所示,张明把筷子插入水杯中发现筷子好像在水面折断了,于是他想探究“光的折射规律”。
提出问题: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遵循什么规律? 猜想:
A.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 B.当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小于入射角。 (1)为了更清晰地观察到水中光路
,
可以采用的方法是__在水中倒入适量的水或豆浆等__。
(2)张明通过实验得出下表中四组数据:根据表中数据分析可验证猜想__B__是正确的,当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__增大__(选填“增大”或“减小”);若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角__大于__(选填“大于”或“小于”)入射角。
次数 入射角 1 30° 2 45° 3 60° 4 0° 折射角 25° 40° 55° 0° (3)通过分析实验,你能归纳出光的折射有什么规律吗?(至少两条) ①__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随之增大__。
②__当垂直入射时,折射角为0(答案合理即可)。
3.(2014,安庆模拟)透镜是重要的光学元件,分为凸透镜和凹透镜。 (1)焦距标志着透镜对光的__折射本领__。
- 1 - / 10
(2)荣荣小组用如图所示的甲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通过实验依次得到倒立缩小的实像、倒立放大的实像、正立放大的虚像并总结出成像规律。据此判断实验中物距是如何选取的?
解:由远及近地选取u>10cm、5cm
,,,
且每个范围收集至少三组数据。
(3)同学们用凸透镜正对太阳光的办法点燃酒精棉。 ①放好酒精棉后,移动凸透镜直至太阳光经透镜后在酒精棉上形成__最小最亮__的光斑。
②若在同样环境下,放好酒精棉,选用图示中哪个凸透镜更容易点燃酒精棉,说明理由。(忽略光从透镜传播到酒精棉过程中的能量损失)
解:选乙透镜,因为乙比甲的面积大,在相同时间内,接收的光能多,使酒精棉获得的内能增多,温度升高得快,容易达到着火点被点燃。
类型2:热学实验
4.(2014,马鞍山模拟)在“探究水的沸腾特点”的实验中,同学们用试管盛水加热,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
(1)根据如图所示可知,此时温度计的示数是__74__℃。 (2)下表记录了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值。由此可知本次实验中水的沸点为__98__℃。
时间/s 温度/℃ … … 80 94 90 95 100 96 110 97 120 98 130 98 140 98 … … ,
(3)把试管中的50g水从第80s加热到第100s时所吸收的热量Q=__420__J。[已知水的比热容为4.2×103J/(kg·℃)]
5.(2014,连云港)小华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对100g冰加热,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图乙是他根据记录的数据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根据图象可知:
(1)冰属于__晶体__(选填“晶体”或“非晶体”);
(2)在BC阶段物质处于__固液共存__(选填“固体”“液体”或“固液共存”)状态; (3)设相同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则BC阶段物质共吸收了__4.2×103__J的热量[c
- 2 - / 10
=2.1×103J/(kg·℃),c水=4.2×103J/(kg·℃)];
(4)图丙是另一位同学在完成同一实验时绘制的温度-时间图象老师认为他的CD段数据有问题,老师做出这样判断的依据是__水的比热容大质量相同的冰和水吸收相同的热量,水升温较慢__。
冰
,,,,
6.(2014,烟台)在“探究水和食用油吸热能力”的实验中小明猜想物体温度升高吸收热量的多少可能与质量和物质的种类有关。为了验证猜想同组的同学经过讨论,制定了两个方案:
a.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的温度,然后比较它们吸收热量的多少。 b.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的热量,然后比较它们升高温度的高低。
(1)实验室准备了两个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两支温度计、烧杯、秒表、适量的水和食用油,为了完成实验,还需要__天平__。
(2)两方案中水和食用油吸热多少是通过__加热时间来反映的。 (3)从两个方案中任选一个设计实验数据记录表。 解:如下表所示:
表1让研究对象升高相同温度
次数 温度(℃) 间(min) 1 2 3 表2让研究对象吸收相同热量 次数 (g) 间(min) t1(℃) t2(℃) 度(℃) 1 2 3
物质 加热时 初温 末温 升高的温 食用油 食用油 水 质量 50 100 50 10 10 10 物质 加热时 食用油 食用油 水 质量(g) 50 100 50 升高的 10 10 10
7.(2014,宣城拟)(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酒精的热值。加热前酒精灯的质量为m1加热一段时间后变为m2;烧杯中水的质量为M,水的初温t1,末温t2水的比热容用c表示。用以上符号表达该同学测酒精热值的计算式:__
- 3 - / 10
模,,
cM(t2-t1)m1-m2__。该同学测算发现,测量值比课本中的“标准值”小很多,
请你写一条产生该误差的原因:__没有考虑向空中散热(或石棉网、烧杯等吸热)__。
(2)有一种“涡轮增压”(T型)轿车,通过给发动机更足量的空气使汽油更充分地燃烧,比普通轿车(L型)更节能,排气更清洁。同样的汽油(如97#)加在T型轿车内比加在L型轿车内热值__一样大__(选填“更大”“一样大”或“更小”)。
类型3:力学实验
8.(2014,烟台)在测平均速度的实验中(如图所示),斜面应选择较小坡度,这样设计是为了实验中便于测量__时间__。若秒表每格为1s,则该实验中,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0.2_m/s__,实验中,小车通过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小于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车通过下半程的平均速度。
9.(2014,随州)小强为“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f)与哪些因素有关”,将家里的可调速跑步机传送带调成水平,找来两个相同的长方体木块(每个重G,上表面ABCD面积为2S0,表面较光滑;下表面A′B′C′D′较粗糙;侧面CDD′C′面积为S0,和“下表面”一样粗糙)。用弹簧测力计拉着一个木块(其上可加放木块),维持木块在传送带上对地静止并读出拉力T。
为确定滑动摩擦力f与压力F、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对运动速度、接触面积大小的关系,小强所做实验记录如下表所示:
步骤 1 2 3 4 压力F G G G G 接触面及面积 A′B′C′D′ A′B′C′D′ ABCD CDD′C′ 粗糙程度 2S0 2S0 2S0 S0 带速 较粗糙 较粗糙 较光滑 较粗糙 测力计T v0 2v0 v0 v0 4N 4N 2N 4N v0 5 2G ABCD 2S0 4N 较光滑 (1)分析步骤__1和4__可知,f与接触面积的大小__无关__。 (2)为探究f与某因素的关系,控制其他因素不变,这种方法叫__控制变量法__。 (3)小强“百度”后得知,f=KF(式中符号f、F与上述含义一致),结合以上实验你认为式中的“K”与__粗糙程度__(因素)有关。
10.(2014,六安模拟)如图所示,在“探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实验中,每次都让小车从斜面顶端处由静止开始滑下,改变水平面的粗糙程度,测量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结果记录在下表中。
- 4 -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