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1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学习目标:1.理解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的意义和性质,会根据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求出均值.(重点)2.掌握两点分布、二项分布的均值.(重点)3.会利用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解决一些相关的实际问题.(难点)
[自 主 预 习·探 新 知]
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1)定义:若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P x1 p1 x2 p2 … … xi pi … … xn pn 则称E(X)=x1p1+x2p2+…+xipi+…+xnpn为随机变量X的均值或数学期望. (2)意义:它反映了离散型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3)性质:如果X为(离散型)随机变量,则Y=aX+b(其中a,b为常数)也是随机变量,且P(Y=axi+b)=P(X=xi),i=1,2,3,…,n.E(Y)=E(aX+b)=aE(X)+b.
2.两点分布和二项分布的均值 (1)若X服从两点分布,则E(X)=p; (2)若X~B(n,p),则E(X)=np. 3.随机变量的均值与样本平均值的关系
随机变量的均值是一个常数,它不依赖于样本的抽取,而样本的平均值是一个随机变量,它随样本抽取的不同而变化.对于简单随机样本,随着样本容量的增加,样本的平均值越来越接近于总体的均值.
[基础自测]
1.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1)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是个变量,其随X的变化而变化;
( )
(2)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样本的平均水平; ( ) (3)若随机变量X的数学期望E(X)=2,则E(2X)=4; (4)随机变量X的均值E(X)=
( ) ( )
x1+x2+…+xn.
n[解析] (1)×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E(X)是个常量,是随机变量X本身固有的一个数字特征.
(2)× 随机变量的均值反映随机变量取值的平均水平. (3)√ 由均值的性质可知.
(4)× 因为E(X)=x1p1+x2p2+…+xnpn. [答案] (1)× (2)× (3)√ (4)×
1
2.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为
X p 则E(X)=( ) -1 1 20 1 61 1 3A.0 1C.- 6
3
B.-1 1D.-
2
1111
C [E(X)=?xipi=(-1)×+0×+1×=-.] 2636i=13.设E(X)=10,则E(3X+5)=________. 35 [E(3X+5)=3E(X)+5=3×10+5=35.]
?1?4.若随机变量X服从二项分布B?4,?,则E(X)的值为________.
?3?
【导学号:95032178】
414 [E(X)=np=4×=.] 333
[合 作 探 究·攻 重 难]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 某地最近出台一项机动车驾照考试规定:每位考试者一年之内最多有4次参加考试的机会,一旦某次考试通过,即可领取驾照,不再参加以后的考试,否则就一直考到第4次为止.如果李明决定参加驾照考试,设他每次参加考试通过的概率依次为0.6,0.7,0.8,0.9,求在一年内李明参加驾照考试次数X的分布列和X的均值.
[解] X的取值分别为1,2,3,4.
X=1,表明李明第一次参加驾照考试就通过了,
故P(X=1)=0.6.
X=2,表明李明在第一次考试未通过,第二次通过了,故P(X=2)=(1-0.6)×0.7=
0.28.
X=3,表明李明在第一、二次考试未通过,第三次通过了,
故P(X=3)=(1-0.6)×(1-0.7)×0.8=0.096.
X=4,表明李明第一、二、三次考试都未通过,故P(X=4)=(1-0.6)×(1-0.7)×(1
-0.8)=0.024.
2
所以李明实际参加考试次数X的分布列为
X=k P(X=k) 1 0.6 2 0.28 3 0.096 4 0.024 所以X的均值为E(X)=1×0.6+2×0.28+3×0.096+4×0.024=1.544. [规律方法] 求离散型随机变量X的均值步骤 (1)理解X的实际意义,并写出X的全部取值. (2)求出X取每个值的概率. (3)写出X的分布列(有时也可省略). (4)利用定义公式E(X)=x1p1+x2p2+…+xnpn求出均值. 其中第(1)、(2)两条是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在求解过程中要注重运用概率的相关知识. [跟踪训练] 1.盒中装有5节同牌号的五号电池,其中混有两节废电池.现在无放回地每次取一节电池检验,直到取到好电池为止,求抽取次数X的分布列及均值.
[解] X可取的值为1,2,3,
3233则P(X=1)=,P(X=2)=×=,
55410
P(X=3)=××1=.
抽取次数X的分布列为
2154110
X P 35
310
1 3 52 3 1013102
3 1 10E(X)=1×+2×+3×=. 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均值公式及性质 已知随机变量X的分布列如下: X P -2 1 4-1 1 30 1 51 2 1 20m (1)求m的值; (2)求E(X);
(3)若Y=2X-3,求E(Y).
【导学号:95032179】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