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妈妈看看手腕,12点整。
⑨克利斯转弯,这已到了板栗街。安安和史提方突然四肢着地,肩并肩,头颅依着头颅在研究地面上的什么东西。他们跪趴在地上,背上突出着正方形的书包,像乌龟背着硬壳。地面上有一只黑色的蚂蚁,蚂蚁正用它的细手细脚,试图将一只死掉的金头绿眼苍蝇拖走。死苍蝇的体积比蚂蚁起码大上20倍.蚂蚁工作得非常辛苦。妈妈很辛苦地等着。12点15分。
⑩史提方转弯。安安踽踽独行,背着他花花绿绿的书包,两只手插在裤袋里,嘴里吹着不成调子的口哨。差不多了吧!妈妈想,再转弯就是咱们的麦河街。安安停下来。他看见了一片美好的远景:一块工地。他奔跑过去。妈妈心一沉。工地上乱七八糟,木板、油漆桶、铁钉、扫把、刷子……安安用脚踢来翻去,聚精会神地搜索宝藏。他终于看中了什么——一根约两米长的木条。他握住木条中段,继续往前走。12点25分。
?在离家还有三个门的地方,安安停在一株大松树下,仰头往上张望。这一回,妈妈知道他在等什么。松树上住着两只红毛松鼠,它们经常在树干上来来去去地追逐。有时候,它们一动也不动的,就贴在那树干上,瞪着晶亮的圆眼看来来往往的路人。现在,两只松鼠就这么定在树干上,安安仰首立在树下,他们彼此用晶亮滚圆的眼睛瞅着对方,安静得好像可以听到彼此的心跳。
?在距离放学时间一个小时零五分之后,七岁半的安安抵达了家门口。他把一根两米来长的木条搁在地上,腾出手来按了门铃。
【注】踽踽(jǔ jǔ):单身独行、孤独无依的样子。
(1)放学回家的路上,妈妈看见安安忙着做了哪些事?按照示例简要概括: ①爬短墙、②________、③________、④找木棍和⑤________。 (2)第⑧段画线句子中省略号的作用是( ) A . 表示列举的省略
B . 表示重复内容的省略 C . 表示话没有说完
第 6 页 共 12 页
(3)第⑨段画线句子作者运用细节描写,目的是( ) A . 体现蚂蚁的有趣 B . 体现蚂蚁工作的辛苦 C . 体现孩子们观察的细致专注
(4)全文十多次写表示时间的词句,作用是________。
(5)读句子,注意划线的词句,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并把你的体会写下来。 ①11点半,放学了。孩子们像满天麻雀似的冲出来,叽叽喳喳吵得像一锅滚水。
②三个男生蹑手蹑脚地走向大铁门,一接近铁门,狼狗扑过来,小男生尖叫着撤退 , 尖叫声中混着刺激的狂喜。狼狗安静下来,小男生又开始蹑手蹑脚地摸向大铁门……狂喜尖叫着撤退。
(6)你觉得文中安安是个怎样的孩子?请结合短文内容从不同角度写写你的看法。 16. (6.0分)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
晋平公问于师旷日:“吾年七十,欲学,恐已暮矣。” 师旷日:“何不炳烛①乎?” 平公日:“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师旷曰:“盲臣②安敢戏其君乎?臣闻之: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③;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炳烛之明,孰与④昧行⑤乎?”
平公日:“善哉!”
【注】①炳烛:点燃蜡烛。②盲臣:师旷自谦之辞。师旷是个盲人,所以这么说。③阳:这里指阳光。④孰与:一种固定格式,用来比较,相当于“比……怎么样”。⑤昧行:在黑暗中行走。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暮________ 戏________ 闻________ 善________ (2)下列句子中“之”字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第 7 页 共 12 页
A . 臣闻之。 B . 如日出之光。 C . 默而识之。 D . 学而时习之。 (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安有为人臣而戏其君乎?
三、 小练笔(5分) (共1题;共5分)
17. (5分)按要求改写句子。
①我的目光被一群音乐演奏者所吸引。(改为“把”字句) ②这是只有虫子们才能演奏出来的。(仿写句子)
③它们意味深长地对视很久,然后一齐欢跃地走回洞穴里去。(用划线词造句)
四、 快乐写作(30分) (共1题;共30分)
18. (30分)春水滋润着大地,催生了万物。充满生机的春天正向我们走来。以《我是春天的小雨点》为题,展开合理的想象,描绘小雨给春天生机,带来了希望。
第 8 页 共 12 页
参考答案
一、 积累运用(30分) (共13题;共30分)
1-1、
2-1、
3-1、
4-1、
5-1、
6-1、
7-1、
8-1、
9-1、
10-1、
11-1、 12-1
、
12-2、
第 9 页 共 12 页
13-1、
13-2、
二、 快乐阅读(35分) (共3题;共35分)
14-1、14-2
、
14-3、
14-4、
14-5、
第 10 页 共 12 页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