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时数 2 授课内容(标题) 报告、请示 教学目标 1.了解报告、请示的含义与类别。 2.掌握报告、请示的格式与写法。 报告、请示的格式与写法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方法、辅助手段等 案例分析、练习法,多媒体 教学内容、教学设计: 考勤 ( 2分钟) 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 3 分钟) 报告是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和建议、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时使用的公文 。 请示是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时使用的公文。 二者都属上行文。 讲授新课 ( 80 分钟) 报告 一、报告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答复上级机关询问。具有以下特点: 1. 使用上的广泛性。 2. 时间上的灵活性。 3. 表述上的陈述性。 二、报告的分类 1、按内容和性质分:工作报告、情况报告、答复报告和报送报告 a.工作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本机关工作进展情况、工作成绩、工作经验、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工作安排和设想等。具体又包括综合性的、专题性和突发性的工作报告三种。 综合性工作报告是同时汇报几方面工作的报告,内容综合、全面,总结性的特点比较明显,且多为定期汇报,如季度工作报告、年度工作报告等。 专题性工作报告是汇报某一项工作的,内容单一、特定,问题集中,不定期,多是在此项工作进行中或结束时向上级机关汇报。 突发性工作报告是非常规工作之外的。 b.情况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反映社会上或本机关工作中出现和存在的有代表性、倾向性的有关情况。情
- 1 -
况报告重在“反映情况”,不局限于具体工作,不局限于本机关情况,这是它与工作报告的区别。情况报告所反映的一般是重大情况、特殊情况或者新动向,旨在引起上级机关的注意,以便上级机关及时采取措施,指导工作。这类报告应对情况作出分析,必要时应有针对性地提出意见或建议,但报告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必须是原则性的。 c.回复报告 用于答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即根据上级机关的询问和要求所作的答复。从内容看,回复报告或汇报工作,或报告情况,也属于工作报告或情况报告。我们在这里单列“回复报告”一类,是考虑到它具有被动行文的特点,是上级机关先有询问或要求。 d.递送报告 用于向上级机关递送文件、物件的报告,是报告中最简单的一类。 三、报告的主体结构与写法 报告的主体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1、标题 完整式:发文机关+事由+文种;省略式:事由+文种 2、主送机关:只能有一个主送机关 3、正文 由开头(缘由)、主体(主要内容)、结尾组成 缘由—报告的原因、目的、依据等。“现将ХХ情况报告如下:” 报告缘由,是正文的开头部分。通常是说明报告的目的、原因,概括报告的基本内容或基本情况,一般都比较简短。缘由部分的结尾是惯用过渡语,工作报告和情况报告常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引出下文,回复报告的过渡惯用语则应针对上级的询问或要求。 主要内容—基本情况、主要经验、存在问题、今后措施。 报告内容,是各类报告正文的主体部分。 工作报告的正文主体,一般包括四个层次的内容,其结构顺序为: ——基本情况概述(也有的上移到“报告缘由”部分) ——主要工作及其成绩、经验及做法:工作成绩比较突出时,第二层次应写得详细、具体一些; ——存在的问题:工作中存在的困难或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失误比较严重时,则应详写第三层次,并对产生问题的原因作出分析。 ——今后的工作安排意见或打算。 结尾—“专此报告,请审阅”、“特此报告” 报告结语 报告的结语比较简单,可以重申意义、展望未来,也可采用“特此报告”、“以上报告,请审阅\\请审视”、“以上报告如无不妥,请批转执行”等等习惯用语收结全文。 4、落款和成文日期 四、报告的写作要求 1.报告要形成制度 2.报告要迅速及时 3.报告内容要真实。 4.报告不能夹带请示事项。 课堂练习:1.从某地开出的某客车发生重大颠覆事故,请拟写一份报告,向上级主管部门反映情况。 提示:开头部分应说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造成事故的人员或单位)、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过程和人员伤亡、经济损失情况等。对重大事故,还应该说明事故发生后有关部门和人员还采取了哪些紧急救治措施。 主体部分应说明以下几个问题:(1)确定事故责任者;(2)确定事故性质;(3)提出处
- 2 -
理意见和防范措施;(4)就本单位应负的责任做检讨,表明自己的态度。结尾部分应表明态度,检讨过失,接受教训,以防类似事故发生。 课堂练习2.课本P67 请示 一、请求的适用范围和特点 请示是下级机关用来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事项的上行公文。凡是下级机关无权决定、无力解决而确需上级机关给予明确指示、批准或帮助的事项,均应以请示行文。 具有以下特点: 1. 期复性。 2. 单一性。 3. 针对性。 4. 时效性。 二、请示的分类 从内容性质的不同划分,请示主要有三种类型: 1.请求批准的请示。解决实际问题和实际困难。 2.请求指示的请示。 3.请求批转的请示。 三、请示与报告的异同 在日常公务活动中,经常有把报告和请示弄混的情况。行文时报告、请示不分,由于报告和请求同属上行文,结构形态相似,而有关人员对“报告”、“请示”的概念、特点、性质、适用范围等基本知识不够清楚,所以该用“请示”的用了“报告”。鉴于这种情况,有必要在这里将“报告”和“请示”作一比较。 2.区别 “报告”和“请示”是为数不多的上行文文种,是下级机关向上级机关呈报的公文。但是,两个文种在以下几个方面却有不同: (1)行文目的不同 “报告”的目的在于汇报工作,反映情况,提出意见或建议,回答上级机关询问,以便上级机关了解本单位情况,能够有针对性地予以指导;而“请示“的目的,是为解决某一问题,请求上级机关作出指示或予以批准。所以,报告是陈述性公文,请示则是呈批性公文。 (2)行文时间不同 “报告”是在工作结束后或工作正在进行中行文;而“请示”则必须要在事前行文,不能先斩后奏。 (3)答复的形式不同 “报告”不要求上级机关回复。而“请示”则要求上级机关及时批示或批复。 四、请示的主体结构与写法 一般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和落款四部分组成。 1、 标题 完整式: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省略式:事由+文种 一般事由中不能使用请求、申请等词。 2、主送机关,必须要有,且只能写一个,不能多头请示。 3、正文 开头、主体、结束语 (1)开头 请示的缘由(理由、依据、目的、背景等) (2)主体 请示事项(遇到什么问题、请示哪些事项、打算如何处理等。重点: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具体要求的说明。一定是一文一事。 (3)结束语 提出请求批准、指示、批转的愿望。“以上意见如有不妥,请批准为盼”、“当否,
- 3 -
请指示(批示)”等。语气要谦恭。切忌命令。 课内练习:P71 改错 五、请示写作的写作要求。 1.理由充分,请求事项具体。 2、要坚持一文一事,报送一个主送机关。确需了解请示事项的领导机关或领导人,采取抄报形式处理。 3.不多头请求 4.、一般不得越级请示,个别需要越级请示的,常采用两种方式:一种是转呈式,可以既避免越级,又明确主送机关;另一种是在越级请示的同时,把请示抄报被越过的主管部门。 5、不得抄送下级机关。 6.语气要谦恭。 课后作业 1. 预习批复与函 教师课后心得 报告和请示都属上行文有一些共同点,所以把它们放在一起比较学习更易于掌握。 - 4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