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课堂点拨是门艺术。教师点拨有方,往往“一石激起千层浪”,使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既有效地调动学生积极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在思考中能提出问题、回答问题,尝到了思考的乐题,享受创造的快乐。巧妙机智的点拨,不但能给学生指明思考问题,提出问题方向,还能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逐步树立创新的意识。从这一个角度来说,课堂上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好办法。下面,我就谈谈语文教学中怎样有效的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的几做法。
一、导入新颖,引发提出问题兴趣
新课开始,导入要注意主动性,而且形式新颖有趣具有启发性,往往就能很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唤起学生学习新课的浓厚兴趣,把学生引到最佳的学习状态中去。
如我在教学《赤壁之战》一课时,我先设计了这么一个问题:“曹操天性多疑,怎么黄盖的一封假信就让曹操深信不疑了呢?想像一下,黄盖信上会说些什么呢?”学生甲说:“黄盖写‘曹将军你有八十万大军,周瑜才三十万,这不是明摆着周瑜死路一条吗?’”学生乙说:“黄盖会写‘曹将军如果肯收留我,后天早晨我会趁着浓雾,带着数十只大船和粮草,来投奔曹将军’”。我继续点拨激发学生提出问题,同学们的想像力非常丰富,从不同角度想像了黄盖的聪明机智。那么你们还要知道哪些问题。生甲:曹操收到黄盖的信后,会有怎样的表现呢?曹操的手下人会说什么呢?曹操又会怎样接待黄盖呢?
再通过学生的讨论,想像,全开放性地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又深化了学生对两个历史人物的进一步认识。这种再造想像正是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表现。
教学《金色的鱼钩》时,我板书课题时有意把“金色”二字写得特别大,并在下面打了着重号,面对学生露出的惊异神态,我问:“你看到了老师的板书有什么问题要提吗?”生甲:“老师,你为什么‘金色’两字写的这么大?”生乙:“鱼钩是什么做的?为什么是金色做的?”生丙:“鱼钩是金子做的吗?”我说:“你们想知道这些问题吗?这些答案都在这个故事中。”然后布置学生读课文,找你们提出问题的答案,再看看文中“金色”和我们平时的“金色”有什么不同?此时学生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形式活泼,培养兴趣提出问题
唤起学生对学习知识的兴趣,才能有效地提出问题。如果只用老一套的程式化教法,是不能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必须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运用不同的教学手段组织教学,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小学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体裁较多,可以因文设计教学法。内容浅近,故事性强的可以采用表演式。对于科学小品类文章可让学生认真阅读,查找资料,然后一人上台摆擂或者分组选派代表上台摆擂答辩。
三、引导想象,激发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在一节课中,结合课文经常提出一些能够唤起学生丰富想像的问题,让学生展开想像的翅膀,就能不断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
如我在教学《麻雀》一课时,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之后,教师提出:麻雀母子回家后,把事情的经过告诉小麻雀的爸爸,小麻雀的爸爸将会怎样?学生感到这个问题很有趣,都凝神思索,想像着小麻雀的爸爸是如何心疼小麻雀,它们一家又是如何相依为命,永不分开地生活在一起的情景。当学生回答完了以后我问:“同学们,你们还有什么问题吗?”这时学生的立刻思维活跃起来,提出了各种有趣的想像问题。课文歌颂了伟大的母爱,经过同学们的合理想像,又赞扬了高尚父爱,这不仅发展了学生的形象思维,更重要的是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语文教学的每一节课都应尽可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满足学生动脑提问的好奇心,就能激发学生求知的积极性。
总之,小学语文教学要以趣激趣,寓教于乐。在课堂教学中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学问、学问,既要学,还要问。这样才能让学生融入到课堂教学氛围中去,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获得知识,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