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白质是组成生命的物质基础。人类梦想破解蛋白质如何在生物体中运作,从而使发育、代谢等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然而,它没有颜色,在普通的观察中几乎“来无影,去无踪”。虽然有些染色手段可以让某些蛋白现身,但这样做的前提是先破坏生物体。我们还是无法得知这些蛋白在活生物体中的运作情况。荧光蛋白标记技术的出现和发展解决了这一难题,大大推进了对生命的认识。2008年的诺贝尔化学奖颁给了在该领域作出突出贡献的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美国生物学家马丁〃沙尔菲和日本有机化学家兼海洋生物学家下村修,他们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的道路上踏出了关键的三步。
踏出第一步的是下村修。1962年,他从一种水母中发现了绿色荧光蛋白。在后续研究中,他发现绿色荧光蛋白中包含一个发光团,被紫外光和蓝光激发后,会吸收光中的能量并储存起来;随后,发光团会处理这些能量,并以绿色荧光的形式将这些能量释放。这样,荧光蛋白就成为良好的标记细胞位置和活动的指示灯。
在绿色荧光蛋白发现前,人们标记蛋白质的方法都不尽如人意。首先,运用的普通染料会对生物细胞活动产生影响;其次,很难把这些染料准确注入细微的细胞结构中。荧光蛋白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这些问题。1988年,马丁〃沙尔菲在学术会议上第一次听说绿色荧光蛋白。当时他正在对线虫进行研究,线虫全身只有959个细胞, 1/3的基因与人类基因相关,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模式生物。沙尔菲意识到,利用绿色荧光蛋白可以标记出线虫体内不同细胞的活动。
沙尔菲的想法是,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基因连接到不同的蛋白质基因上,在这些蛋白出现时就可以被检测到,从而确定不同蛋白质在生物体内表达的时间和部位,并进一步确定它们的功能。要实现这一想法,首先要在水母的基因组中找到与绿色荧光蛋白对应的基因。当时,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普瑞舍正在克隆相应的基因。在与普瑞舍联系之后,沙尔菲拿到了梦寐以求的基因。他让研究生尝试将这段基因导入大肠杆菌。约一个月后,他们得到了在紫外光照射下发出绿色荧光的大肠杆菌。之前,科学家猜测生物体发光是多个蛋白和发光引子相互作用的结果,沙尔菲的实验明确了单一的绿色荧光蛋白就可以发光。这种神奇的标记作为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指示工具进入了生物学研究领域。
天然绿色荧光蛋白发光强度不高,颜色单一。在不同蛋白同时表达时,就无法及时准确反映出不同蛋白质的动向。钱永健的工作弥补了这一缺陷,大大拓展了绿色荧光蛋白的应用范围。他最初的工作是探索在绿色荧光蛋白中发光团是如何组成和行使功能的。他的研究表明发光需要有氧参与,并揭示了发光过程的机理。随后,他开始运用DNA技术着手设计新的荧光蛋白,最终造出能够吸收和发出不同颜色光的荧光蛋白,并且让这些蛋白发光更久、更
5
强烈。这使科学家能在实验中进一步区分同一生物个体内不同的蛋白的表达时间和部位。 瑞典皇家科学院将绿色荧光蛋白的发现和改造与显微镜的发明相提并论,它已成为当代生物科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
⒖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在绿色荧光蛋白发现前,科学家曾采用把染料注入细胞结构的方法来标记蛋白质。 B.美国伍兹霍尔海洋研究所的普瑞舍为沙尔菲的实验提供的基因是通过克隆获得的。 C.下村修没有运用绿色荧光蛋白来标记其他蛋白,他的贡献不如沙尔菲和钱永键。 D.荧光蛋白标记技术对生物科学研究的重要作用,可以和显微镜相提并论。
⒗下村修、马丁·沙尔菲、钱永健三位科学家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领域分别取得了什么成果?(6分)
⒘简要说明什么是荧光蛋白标记技术以及它对生物科学研究的意义。(6分)
参考答案
实用类文本:
15.c(3分)(原文无此信息。三位科学家“在绿色荧光蛋白研究的道路上踏出了关键的 三步”,而且没有前面的基础,就没有后续研究进一步发展。)
16.下村修:发现绿色荧光蛋白并弄清了它发光的原冈;(2分)马丁·沙尔菲:造出能发出绿色荧光的大肠杆菌,证明单一的绿色荧光蛋白可以发光;(2分)钱永健:揭示了绿色荧光蛋白发光过程的机理,造出发光强度高、颜色不同的荧光蛋白。(2分)
17。荧光蛋白标记技术:把荧光蛋白的基因连接到其他蛋白质的基因上,使这些蛋白能够 发光,当它们在生物体中运作时就可以被检测到。(3分)意义:是一种重要的蛋白质指示工具,可以帮助人们了解蛋白质在活生物体中的运作情况,大大推进对生命的认识。(3分)
2008——2009学年南京市高三摸底考试
乙、实用类文本
6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16—19题。
大梦敦煌六十年
段文杰,1917年生于四川绵阳。1940年考入国立艺专国画系。1944年,国画大师张大千在重庆举办的敦煌壁画临摹展在他心里埋下了敦煌艺术的种子。而早在百年前,敦煌珍宝多次被劫掠后,世界各国就出现了敦煌研究热潮。“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一直深深刺痛着段文杰的心。毕业后几经波折辗转到达敦煌,从此,他把毕生的心血和精力都奉献给了敦煌艺术保护研究事业,做出了突出成就。
从1946年开始,段文杰共临摹各洞窟不同时期的壁画340多幅,面积达140多平方米,创下了敦煌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段文杰的临摹方法与张大千不同。张大千的临本,随意性较大,带有个人创作的成分;段文杰主张,临摹一要客观忠实地再现原作面貌;二要在精细的基础上突出原作总体神韵;三是绘画技巧不能低于原作水平,这至今仍然是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他的代表作之一《都督夫人礼佛图》,原画中人物表情及衣饰都模糊难辨,临摹难度极大。段文杰反复观察考证洞窟中的供养人图像,查阅了大量相关历史资料,并进行了多次实验练习,经过四个月才完成了这幅巨型壁画的临摹。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285窟临摹,是段文杰主持的敦煌壁画临摹史上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另外《尸毗王本生》、《各国王子举哀图》等复原临摹巨图,都是公认的精品。
1947年和1948年,段文杰他们将石窟保护和壁画临摹结合在一起,对莫高窟洞窟进行了一次全面的编号、测量和内容调查,“洞窟编号法”被认为是最完整和科学的,至今仍在沿用。
上世纪六十年代初,段文杰在临摹壁画时,为复原一幅唐代壁画,查阅了百余种有关古代服饰的文献资料,通读了二十四史中的《舆服志》,摘录了两千多张卡片,为以后进行敦煌服饰研究打下了基础。后来,他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丰富了我国古代服饰研究的内容。其间,他还写生创作了上百幅人物山水画。
对敦煌艺术的起源历来有“西来说”和“东来说”两种观点。段文杰认为,这两种观点都失之偏颇;敦煌艺术是在深厚的汉晋文化传统的基础上,大量吸收外来艺术的营养而成长起来的中国式的佛教艺术。这一研究成果,得到了国内外学界的重视和肯定,为后继者打开敦煌石窟艺术的奥秘提供了一把钥匙。
在全国敦煌学者共同努力下,中国的敦煌学研究走到了世界前列,但段文杰仍谦虚地说:“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世界。”
16.下列有关段文杰“壁画临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7
A.段文杰的敦煌壁画临摹时间跨度长,量大面积广,成为敦煌临摹有史第一人。 B.有别于张大千的临摹方法,段文杰主张临摹要忠实传神,不应有较大的随意性。 C.第一座整窟原大壁画现状临摹是段文杰历时三年的莫高窟第285窟临摹。 D.因为原图人物、服饰难辨,《都督夫人礼佛图》经过四个月的实验练习才完工。 17.下列对本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国画大师张大千的敦煌壁画临摹展,激发了青年段文杰献身敦煌艺术的志趣。 B.敦煌学发展一个世纪以后,终于打破了“敦煌在中国,研究在外国”的断言。 C.《敦煌服饰》一书继承了《舆服志》的研究成果,丰富了古代服饰研究的成果。 D.段文杰长期的壁画摹品中除了340多幅壁画外,还包括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 18.从文中看,段文杰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及研究事业做出了哪些突出成就?(6分) 19.根据文章内容,请概括段文杰取得多方面研究成果的原因。(6分)
参考答案
乙、实用类文本
16.B(A项错在“有史第一人”,原文为“莫高窟个人临摹史上的第一”;C项错在“段文杰历时三年的”,原文为“段文杰主持的”;D项错在“四个月的实验练习”) 17.D(“上百幅的人物山水画”不属于壁画摹品) 18.提出了敦煌壁画临摹的指导原则,创立了“洞窟编号法”, 写出了《敦煌服饰》这一重要学术专著,确立了敦煌艺术是中国式佛教艺术的观点。(每点2分,答出任3点即可) 19.研究能力:扎实的专业功底。研究方法:注重实际调查,广泛吸取前人研究成果,不迷信权威,勇于创新;研究态度:数十年如一日的勤奋工作。(每个方面2分,意思对即可)
如皋市2009届高三第一次统一考试
语 文 试 卷
乙、实用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9题。
访2008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肖勇
昨天,是2008北京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的日子。下午2:30,记者有幸在烟台见到了200 8北京奥运会奖牌主创设计师——山东汉子肖勇。
记者:2008奥运会举世瞩目,能够设计奥运奖牌是一份非常光荣而有意义的工作。是怎样的机缘,让你有机会参与到这一工作中?
肖勇:作为年轻一代的设计师,我一直想着用设计来推广中国的传统文化。前几年,我曾有机会到洛桑奥林匹克博物馆参观,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尤其是2001年北京申奥成功以后,我非常渴望有一天能够参与到相关工作中来。虽然我个人不是体育迷,但我对与运动相关的设计很感兴趣。可以说,我一直有这个准备。
记者:听说整个设计工作是由你和你的团队共同完成的,能否介绍一下当时的情
8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