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2 氧 气
从容说课
本课题包括氧气的性质和化学反应两部分。教材以氧气的性质为核心,通过氧气所能发 生的一些具体的化学反应,介绍了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第一部分从介绍氧气的物理性质入手,通过带火星的木条、硫、铝等几种物质在氧气中反应所发生的现象,总结出氧气的化学性质。
第二部分通过实验对比,得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之间的区别;通过实验和讨论。学习化学反应中一些常见类型:化合反应和氧化反应。为了和通常的燃烧刘比,教材还介绍了缓慢氧化。
氧气是学生认识具体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开始,在以认识“物质”为主的教学过程中,更应注意突出实验环节以丰富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所需的感性材料,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实验的能力,这也是本节教学内容的一个难点。所以,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难点进行突破。
1.突出实验环节,让学生从实验中获得认识过程中的感性材料。 2.安排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进行教学。 3.让学生逐步学会一个认识物质的模式。
4.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做到系统、全面、深入。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氧气能与许多物质发生化学反应,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2)认识什么是化学变化;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认识化合反应、氧化反应。 (3)认识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一些化学反应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学习运用纪实和理论相互联系的方法。
(2)学习对实验的观察和描述,从实验中获取化学信息。 (3)学习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的归纳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学反应在生产和生活中有重要用途。
(2)保持实事求是、尊重科学、尊重事物发展规律的科学态度。 (3)逐步树立“性质决定用途,用途体现性质”的辩证规律的观点。
(4)在观察实验现象的同时欣赏实验现象美,逐步认识到氧气使世界充满了美。 教学重点
1.氧气的化学性质。 2.化学反应的概念。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观察、思维和动手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由浅到深,由简单到复杂逐步认识物质的能力。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提高兴趣→得出结论→联系实际→发挥想象→拓展思维。 教具准备
1.教师用具:投影仪、录像机、氧气(三瓶)、木条、硫、铝箔、粗铁丝、细沙、燃烧匙、火柴。
2.学生用具:木条、火柴、木炭。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氧气的性质。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展示一瓶氧气]
[设问]该瓶中收集的是我们常见的一种气体,你知道它是什么气体吗?空气、氧气还是氮气?
[学生摇头]
[介绍]它就是我们进行呼吸作用必不可少的气体——氧气。 [板书]课题2 氧 气
[引言]如果我们想要验证它确实是氧气,就必须先了解氧气的性质,然后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实验、判断。
[板书]一、氧气的物理性质
[指出盛有氧气的集气瓶问]通过观察,并结合实际,你能得出氧气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甲:氧气是无色的。 乙:氧气是气体。
丙:氧气是无味的,我吸过纯氧。
丁:氧气是不溶于水的,如果氧气易溶于水,地壳表面的水早把氧气溶解完了,我们也就没有了可供呼吸的氧气了。
-1
[师]大家回答得很好。实验测得,标准状况下,氧气的密度为1.429 g·L,比空气
-1
的密度(1.293 g·L)略大,与水一样,氧气也有三态的变化。 [放液氧和固氧的录像或展示图片]
[补充讲解]氧气不易溶于水,但不是绝对不溶于水。在室温下,1 L水中只能溶解约30 mL氧气,但这对水中动物的生存有着很重要约意义。
[过渡]请大家根据刚才的讲解,讨论,总结出氧气的物理性质,并用简练的语言进行回答:
[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并汇报] [教师总结并板书] 1.物理性质
①通常状况下,氧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1-1
②标准状况下,ρ(O2)=1.429 g·L>ρ(空气)=1.293 g·L。 ③难溶于水。
④p=101 kPa T=-183℃ 淡蓝色液体 p=101 kPa T=-218℃ 淡蓝色雪花状固体 [提问]病人在呼吸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进行抢救? [回答]输氧气。
[提问]那么给病人输的氧气是如何贮存的? [回答]1.可以贮存在氧气袋中。 2.可以贮存在氧气钢瓶中。
[提问]你所见过的氧气钢瓶是什么颜色的? [回答]天蓝色。
[讲解]工业上生产的氧气,为了便于贮存和运输,一般都是加压贮存在钢瓶中,而且为
了便于识别,钢瓶涂成天蓝色。不同颜色的钢瓶里装的是不同的气体,我们可以根据钢瓶的颜色来知道钢瓶中装的是什么气体。
[设问]你知道不同颜色的钢瓶里分别贮存的是什么气体吗? [投影]展示
小常识
钢瓶的贮气原则:
天蓝色、黑字——贮氧气 黑色、黄字——贮氮气 深绿色、红字——贮氢气 灰色、红字——贮石油液化气
[说明]氧气钢瓶运输和贮存其间不得曝晒,不能与其他易燃气体钢瓶混装,平放。 [过渡]我们刚才所学氧气的性质是不经过化学反应就能表现出来的,属物理性质。那么,氧气能发生哪些化学反应呢?亦即,它有哪些化学性质呢? [板书]2.氧气的化学性质
[实验]让学生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并与它在空气中的现象进行比较。
[可让学生代表陈述实验结果并简述理由]
[回答]①把带火星的木条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②带火星的木条在空气中没有什么变化,而且火星很快就会熄灭。
[提问]从刚才的实验我们看到同样是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和在空气中出现了截然不同的现象,大家分析这是为什么呢?(可提示学生从氧气的含量考虑)
[回答]在氧气中由于是纯氧,氧气含量高,所以木条复燃了,而在空气中,氧气只占约21%,氧气含量低,所以只能看到火星,而且很快就会熄灭。 [提问]通过本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回答]可能有如下一些。
1.物质燃烧时的不同现象与氧气的含量有关;
2.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 3.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4.氧气支持可燃物燃烧,空气中的其他成分如氮气不支持可燃物燃烧。 [总结]通过带火星的木条在氧气中复燃说明氧气能支持燃烧,而且物质在空气中燃烧主要是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反应的剧烈程度取决于氧气的含量,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 [板书]①氧气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提问]日常生活中,我们用炉火做饭时,为什么炉火越扇越旺盛。
[回答]用扇子扇炉火,有助于空气流通,这相当于供给了它充足的氧气,而氧气含量越高,可燃物就燃烧得越充分,所以炉火越扇越旺盛。
[讲解]氧气能支持燃烧的这种性质,可帮助我们来鉴别氧气。通常的做法是,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若木条复燃,可证明是氧气。 [展示硫粉]
[介绍]这是硫粉,俗名叫硫磺。它是古代炼丹家们炼丹时的必需之物。
[设问]硫在空气中和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否—样呢?下面,就让我们通过实验来进行探究。
[板书]②硫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可用投影仪打出实验内容)
1.用燃烧匙取一些硫,让学生观察硫的颜色、状态。
2.让学生观察硫在空气中常温下有没有变化。
3.在空气中给燃烧匙里的硫加热,直到发生燃烧,让学生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4. 把未点燃的硫伸到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疏有什么变化。
5.把盛有燃着的硫的燃烧匙伸进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并观察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
6.比较硫在空气中燃烧和在氧气中燃烧有什么不同,并分析原因。
注:由于生成物二氧化硫有刺激性气味,此实验可由教师在通风橱中进行) [回答]1.硫是一种黄色固体。
[回答]2.硫在空气中常温下没有什么变化。
3.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黄色火焰,火焰颜色比较微弱,生成一种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
[补充讲解]硫燃烧生成的这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叫二氧化硫(化学式为SO2),二氧化硫是污染空气的主要气体之一。一些化工厂排放的气体中常含有二氧化硫,空气中二氧化硫过多,下雨时会形成酸雨。燃放爆竹时也会产生二氧化硫,为保护环境,我们应不燃放爆竹、烟火。
1.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而且火焰颜色比较明亮,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也是SO2。
5.因为空气中氧气含量低而纯氧中氧气含量高,所以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总结并板书]现象: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微弱的淡蓝色火焰,而在氧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过渡]上一节课我们已学习过用文字的形式表示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这个反应,我们可以同样写出硫燃烧这个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讲解并板书]左边写出反应物的名称,右边写出生成物的名称,中间用箭头连接,若有两种反应物或生成物,用“+”连接起来,因为化学反应必须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进行,所以把反应条件写在箭头上方。
??二氧化硫 硫+氧气?? [讨论]木条和硫分别在空气里燃烧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说明了什么?
(学生讨论,可由学生代表陈述讨论结果)
[回答]说明燃烧的剧烈程度跟氧气的含量有关,氧气含量越高,燃烧越剧烈。纯氧中氧气含量比空气中高,所以木条和硫在氧气中燃烧比在空气中燃烧要剧烈。 [展示铝箔]
[介绍]这是由金属铝制成的铝箔。
[设问]你见过铝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吗? [学生摇头]
[过渡]那么,铝在氧气中能燃烧吗? [板书]③铝在氧气中燃烧
[实验]1.让学生观察铝箔的颜色、状态。 2.在空气中点燃铝箔,看行不行。
3.把铝箔的一端固定在粗铁丝上,另一端裹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立即把铝箔伸入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现象。(注意:集气瓶底部要先放一些细沙) [学生回答]1.铝是一种银白色金属。
点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