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习题集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
一.单项选择题
1.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十九世纪初德国古典哲学C.十八世纪法国唯物主义哲学
&
B.十七世纪英国唯物主义哲学 D.古希腊素朴唯物主义哲学
2.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 )
A.实现共产主义 B.消灭阶级 C.消灭国家 D.消灭两极分化 3.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 )
A.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 B.马克思主义和列宁主义
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
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 4.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生命力的根源在于( )
!
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
B.实事求是 C.阶级性 D.科学性
5.马克思主义诞生于( )
A.19世纪四十年代 B.19世纪五十年代 C.19世纪六十年代 D.19世纪七十年代
二.多项选择题
1.德国古典哲学最有代表性的人物是( )
?
A.贝克莱 B.黑格尔 C. 费尔巴哈 D.笛卡尔 E.休谟
2.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是( )
A.斯密 B.李嘉图 C. 马歇尔 D. 萨缪尔森 E.凯恩斯 3.马克思主义的组成部分包括( )
A.辩证唯物主义 B.马克思主义哲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D.历史唯物主义 E. 科学社会主义 4.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有( )
A.德国古典哲学 B.剩余价值学说 C.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
-
D.英国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理论 E.唯物史观
第一章 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
一.单项选择题
1.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 )
A.唯心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哲学的基本问题
¥
C.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 D.一部分哲学的基本问题
2.列宁的物质定义揭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运动 B.物质可以认识 C.物质能为感官感知 D.客观实在性
3.“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东西而已。”这个命题表明:( )
A.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 B.人脑是意识的源泉 C.观念上的东西物质的东西没有本质上的区别 D.意识是人脑中特有的物质
4.人类生活的现实世界是( )
】
A.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B.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体 C.自在自然和人化自然的统一体
D.人类实践活动中所形成的人类社会关系的总和
5.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错误是( ) A.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B.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C.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D.否认静止 6.在物质和运动关系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是( ) A.设想无物质的运动 B.设想无运动的物质
}
C.夸大运动的绝对性 D.夸大静止的绝对性
7.静止就是( )
A.绝对不动 B.暂时不动 C.永远不动 D.运动的特殊状态 8.时间和空间( )
A.同物质运动无关 B.是运动着的物质本身 C.是一种先验的形式 D.是运动着的物质的存在方式 9.实践是指( )
A.人们认识世界的活动 B.一切客观物质的活动
。
C.人们的抽象思维活动 D.人类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客观物质性活动
10.“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和“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这两种观点是
( )
A.前者是辩证法,后者诡辩论 B.前者是形而上学,后者是辩证法 C.是相同的,只是强调的方面不同
D.二者都是辩证法,后者是对前者的发展
11.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 ( )
|
A.观察实验方法 B.逻辑推理方法 C.矛盾分析法 D.归纳演绎方法
1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这两句诗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B.事物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 C.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量的统一 D.新事物代替旧事物是事物发展的总趋势
13.“马克思主义的最本质的东西,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地分析具体情况”。这就是要人们在实践中学会运用( ) A.矛盾普遍性原理
】
B.运动.发展的原理
C.普遍联系的原理 D.矛盾特殊性原理
14.荀子说“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河”这说明( ) A.量变是质变的准备 B.质变和量变同时发生 C.量变和质变相互包含 D.量变和质变相互渗透 15.“一把钥匙开一把锁”,这句话在哲学上讲的是( ) A.矛盾的普遍性 B.矛盾的斗争性 C.矛盾的特殊性 D.矛盾的同一性 16.发展的实质是 ( )
~
A.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量变和质变的相互转化
C.运动和静止的相对统一 D.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17.实现意识能动作用的根本途径是( )
A.认识和把握客观世界的客观实在性 B.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 C.社会实践 D.必要地物质手段和条件 二.多项选择题
1.辩证唯物主义关于物质和意识关系的正确看法是( ) A.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
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
D.物质是意识的根源,意识是对物质的反映
2.哲学基本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 )
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B.世界是如何发展的问题 C.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D.世界的本质是一个还是多个的问题
3. 从物质和精神的关系来看,“画饼不能充饥”,这是因为:( ) A.精神与物质不具有同一性 B.精神对物质具有相对独立性
!
C.观念的东西不能代替物质的东西 D.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不等于事物自身
4.下列选项中,体现量变引起质变的哲学道理的有( ) A.九层之台,起于垒土 B.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C.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D.物极必反,相反相成 5.辩证的否定观认为( )
A.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C.否定是联系的环节 D.否定是扬弃
%
第二章 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一.单项选择题
1.列宁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行动”,这句话说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高于实践活动 B.科学理论对实践有指导作用 C.理论是革命工作的出发点 D.理论对实践起决定作用 2.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
A.认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 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
;
C.认识中“源”和“流”的关系
D.实践和理论的关系
3.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 A.真理具有客观性 B.真理具有绝对性
C.真理具有相对性 D.真理具有全面性
4.现代科技日新月异,并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这一切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影响是(A.深化和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宇宙观
)) )
B.使马克思主义哲学越来越不适应时代的要求 C.证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绝对真理
|
D.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做出了否证
5.下列各项中,正确表述认识客体的含义的是( )
A.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创造出来的对象 B.认识的客体是外部自然界 C.认识的客体是主体实践和认识的对象 D.认识的客体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6.宋代诗人陆游在一首诗中说“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这是强调( A.读书不能获得真知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7.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是( )
~
A.否认意识的能动性 B.夸大意识的能动性 C.否认意识的决定性 D.夸大物质的决定性
8.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基本观点是 ( ) A.客观实在性的观点 B.主体性的观点 C.反映的观点 D.实践的观点 9.真理的绝对性是指它的( )
A.永恒性 B.客观性 C.不变性 D.终极性 10.“真理和谬误之间的对立,只是在非常有限的范围内才有意义”是
—
A.形而上学的观点 B.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C.诡辩论的观点 D.相对主义的观点
11.列宁提出的:“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 ) 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对立 B.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对立 C.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对立 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
二.多项选择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能动的反映,是摹写与创造的统一,把二者割裂开来会导致(【
A.唯心主义认识论 B.直观被动的反映论 C.经验论 D.唯理论 2.任何客观真理都具有( )
A.客观性 B.相对性 C.绝对性 D.具体性
3.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 ) A.唯心论 B.经验论 C.唯理论 D.二元论 4.下列哪些活动属于最基本的实践活动( )
)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