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点村“两委会”换届选举存在的问题和建议
当前,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但是一些难点村由于存在下面几种问题,容易引发大规模群体性事件,影响社会稳定和村“两委会”换届选举任务的顺利完成。
一是宗族派性干扰。有的村派别显现,各自为政、互相攻击,各选各的代言人,选票分散,难以过半数,致使选举不成功;有的互相串联,拉选票,甚至于个别搞贿选,使真正有能力、高素质的村民难以选入“两委”班子;还有的甚至利用家族势力,左右换届选举活动,使“一家之长”成为“一村之长”。
建议:摸清各派的底子,找准关键人物,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法说服教育,使他们屏弃狭隘的思想观念,从本村的长远发展出发,选好本村的带头人。
二是群众认识不到位。有的群众思想认识不高,认为“肥水不流外人田”,往往把民主票投成“关系票”、“家族票”。有的群众认为换届就是要换人,是村级班子“大换血”,极力想把现任干部全部“撵下台”。有的不出于公心,不能自觉按照标准选干部,而是凭个人好恶和从自身利益出发,与谁关系好、谁与自己利益息息相关就选谁,对一些因为坚持原则、秉公办事而得罪了自己的人坚决不选。有的则人云亦云,感觉选谁用谁无所谓,别人选谁我选谁,不珍惜自己的民主权利。 建议:通过广播电视、宣传栏、标语等宣传媒体和召开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民小组会相结合的形式,大力宣传村级“两委”换届选举的目的意义、法律法规、上级政策和程序方法等,真正让群众明白、积极参与,引导群众正确对待选举,正确行使法律赋予的民主权利。 三是村内矛盾在换届时集中暴露。换届不成功或难度大的根本原因就在于村内遗留问题较多,群众反映强烈。有的是村务问题,个别村干部处事不公、办事不明,在一些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事情上处理不够妥善;有的是班子自身问题,班子成员之间争权夺利,屡建屡瘫,人心散,村风乱,后遗症多。这些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形成了错综复杂的矛盾,在换届选举中就会集中暴露,影响换届选举。
建议:成立专门的工作组,进行细致排查,逐条梳理,认真分析矛盾产生的根源和症结,按照“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首先解决什么问题”的原则,积极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稳定群众情绪。
四是选举程序和方法不规范。有的基层干部对有关法律法规学得不深,吃得不透,甚至是一知半解;有的重视了大环节,忽视了小细节,甚至减化程序,导致选举失败;有的对村情研究不够,生搬硬套,没有找到法律政策与本村实际的最佳结合点;有的不能向群众讲明换届程序和方法,积极去引导群众,使群众产生误解或疑虑;有的可能与某候选人关系较好,在操作过程中故意简化某些环节,出现了选举的不公正,导致群众的不信任。
建议:对参与村级“两委”换届选举工作的各级干部及其他工作人员进行专题培训,使他们熟练掌握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和换届选举的方法、程序,切实建立一支精干高效的换届选举骨干队伍,担负起工作指导、把关、定向的重任。(中共潼关县委组织部 车新颖)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