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交通浅谈
摘要: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本文介绍了智能交通的历史、中国智能交通的概况、国外智能交通系统。
关紧词:智能交通 高速公路智能交通系统 电子技术
一、智能交通系统的概述
智能交通系统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讯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电子控制技术及计算机处理技术等有效的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1995年3月美国交通部首次正式出版了”国家智能交通系统项目规划”,明确规定了智能交通系统的7大领域和29个用户服务功能,并确定了到2005年的年度开发计划。智能交通有7大领域包括:出行和交通管理系统、出行需求管理系统、公共交通运营系统、商用车辆运营系统、电子收费系统、应急管理系统、先进的车辆控制和安全系统。
二、我国智能交通的概况
中国道路在未来 20 年内仍然处于建设期,但是中国是当今世界上公路建设速度最快的国家,根据中国的“九五”计划和 2010 年发展纲要,交通部计划用 30 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规划建设。到 2010年,高速公路主干网已经初步形成。这一期间正是 ITS 在全世界进入全面实施的阶段,因此,中国也需要根据中国道路运输的实际需求探讨在中国的道路运输网中应用智能交通系统来提高运输效率、保障安全和保护环境的可能性。实际上中国在交通运输和管理中应用电子信息技术的工作早在 70 年代末就已经开始,当时称为交通工程,在中国交通工程的具体内容与国际上的有所不同,中国将道路管理系统中的通信、监控和收费系统都纳入交通工程的范围。根据国际上对智能交通系统发展的研究,认为交通工程的研究与应用是智能交通系统初级阶段的工作,根据国际上的这种观点,中国的 ITS 前身或基础工作早在 70 年代末已经开始,当时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与北京市公安局合作首次在中国进行计算机控制交通信号的工程试验,80 年代初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津塘疏港公路交通工程研究”,首次在高等级公路上把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电子技术用于监视和管理系统。在 1986 年-1995 年期间国家在交通管理系统方面开展了一系列科学研究和工程实施,在城市交通管理、高速公路监控系统、收费系统、安全保障系统等方面取得多项科研成果,并开发生产了车辆检测器、可变情报板、可变限速标志、紧急电话、分车型检测仪、通信控制器,监控地图板等多种专用设备,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和规范,通过多年来中国交通科技界和工程界的不断努力,在中国高等级公路建设的带动下,中国在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