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0/27 15:43: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

摘要

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空前的社会变革必然带来这样那样的矛盾与问题,青少年犯罪问题成为高危犯罪人群之一,带来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分析研究当前条件下青少年犯罪的基本特点、青少年犯罪形成的原因,对于预防和惩治青少年犯罪,进而教育改造违法青少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青少年犯罪的主要特点是青少年犯罪总体呈上升趋势,团伙形式发展,向暴力型转化,青少年犯罪年龄越来越低,成员低龄化,激情犯罪成为青少年犯罪较为多见的形式。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大致可分为自身原因、学校教育原因、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就显的尤为重要,首先需增强青少年的自身免疫力,其次就是建立社会、学校和家庭防线,为青少年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遏制青少年犯罪的发生。

青少年人数占我国人口的四分之一,他们是我国事业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有人把青少年比喻成祖国的“花朵”,也有人把它比喻成“早上八九点钟的太阳”,在这个令人羡慕的黄金年龄段,本应是刻苦学习,努力工作,展现自身才华,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阶段。但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青少年犯罪出现长时间的高峰期,有的青少年由于种种原因,陷入了犯罪的泥潭,在人生的履历表上写下了挥之不去的污点,有的身陷囹圄,有的甚至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人们在对犯罪行为感到深恶痛绝的同时,又不能不对“花儿”的过早凋零扼腕叹惜。青少年违法犯罪已成为我国的严重社会问题,它不仅影响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而且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精神文明建设。青少年犯罪问题解决得如何,不仅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而且关系到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对于国家的未来,民族的兴衰,都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产生,就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

当前,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我国青少年违法犯罪的问题也十分突出,其犯罪的严重性、反复性、长期性、潜在危险已日益为全社会认识。在当今社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处处充满了诱惑,而青少年的控制能力相对比较差,青少年犯罪多出于贪利性、享乐性、报复性、模仿性、虚荣心、好奇心或哥儿们义气而产生犯罪动机。不良的社会社会环境是滋长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温床,教育不当是青少年的根源。预防、减少和有效控制青少年犯罪,培养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接班人,成为社会各部门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及需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警觉和重视。

青少年犯罪主要是依据人的生理年龄所作的犯罪类别划分。在我国有关的法律文件中,对“青少年”的概念未予明确的界定。就其词义而言,“青少年”即指青年与少年的合称,“青年”是指人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岁左右的年龄段,“少年”指人从十岁左右到十五六岁的年龄段。

据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十五”期间青年发展状况和“十一五”期间青年发展趋势研究报告称,“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增加68%,未来5年进一步增加。报告指出,“十五”期间青少年犯罪总体数量呈上升趋势,未成年人犯罪增长迅猛,其中全国法院判决的青少年罪犯5年间增长12.6%,未成年人犯罪数量增长情况更加突出,5年间上涨68%。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暴力文化影响等原因,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危害社会的行为逐渐增多。“十五”期间,中国青少年人口总量由低谷开始爬升进入一个稳步上升期,而目前中国整体犯罪率,包括青少年犯罪率都处于上升状态,因此未来青少年犯罪总量将进一步增加。

从近几年情况来看,未成年人犯罪中已有70%是团伙犯罪。主要是团伙盗窃、抢劫等案件,团伙内成员分工明确,有的已经形成比较稳定的集团,基于共同的故意,共同实施某一犯罪的案件,如团伙盗窃案件,被告人中有的望风,有的实施作案,有的负责联系销赃,所得赃物销售后,得到的赃款共用。 青少年犯罪向暴力型犯罪转化。主要表现在实施故意伤害、抢劫、强奸等案件,有的手段极其残忍。并且暴力犯罪日益突出,不断向着严重化达到方向发展。犯罪年龄低龄化。由于发育年龄提前和频繁接受不良文化影响等原因,20世纪90年代以来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初始年龄比20世纪70年代提前了2至3岁。近年来,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杀人、强奸、抢劫等严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日益增多。

青少年犯罪在整个刑事犯罪案件中所占比率较高,它与青少年自身的特点是密不可分的。人的举止行为肯定是受心理和社会因素决定的,在这个前提下,每个人才能按自己的意志行事,而不是出于他们的需要。年轻人实施违法犯罪行为不能说完全出于自觉。究其青少年犯罪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上讲既是青少年自身的原因,客观上讲有社会、家庭和学校三方面的因素。

青少年由儿童向成年人过度时期,正是青春期发育的变化时期,心理学家称为“危险年龄”时期,他们在这一时期生理发育迅速,身体开始趋向成熟,个人意识和独立意识增强,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追求欲望,表现过分固执,缺乏自控能力。一旦感情冲动,便会不顾一切,铤而走险。青少年犯罪与成年人的犯罪行为

在动机的形成方面是有区别的。年轻人感到最重要的问题是他们的地位不稳定。因此,他们要全力争取得到承认,争取得到象征声望和地位的东西,在成人的潜意识中,不承认青少年是一种独立的群体,更不承认他们的文化观、价值观和行为模式有独立存在的价值。而青少年人却总希望与成年人不分高低,并驾齐驱。出于这个动机,他们的举止行为便带有骄傲自大,喜欢表现的倾向,目的无非是引起成人世界的注意。他们会以寻衅滋事、打架斗殴等引人注目的方式表现他们的集体,证明他们已经“成人”,为了吸引他人注意,或者为了表示自己的这一特殊动机,他们就可以对任何人干出违法犯罪的蠢事,或者说这也是对成人世界的报复。青少年最苦恼的莫过于感到自己无所事事。因此,他们之间也互相制造矛盾、摩擦,以次消遣度日。他们入世不深,妄想在犯罪的实践中探求其行为所能达到的极限。

因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各种娱乐项目的增多,家庭成员之间感情淡漠,沟通减少。同时,离婚和单亲家庭开始大量出现,给家庭带来了很多不安定的因素。另外一方面,青少年处于人生的生长期,未成年人的理解能力较差,但模仿能力却很强。因而,家长的不良行为也是诱发子女违法犯罪的重要因素之一。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入人心,人们的道德观念开始出现矛盾,成年人思想开始冲击家庭这一社会基本单元。于是父母的观念开始与“标准观念”出现裂痕。由于社会信任度的降低,“以牙还牙”等生存教育方式也大行其道。曾有报纸报道,北京房山区少年韩某的父亲听说儿子被人欺负之后,居然伙同几个大人为儿子撑腰报仇,结果造成了同学被捅死的悲剧。这些与传统的仁、义、礼、信分道扬镳的观念显然也助长了青少年犯罪的气焰。而在部分地区,家庭教育由于父母文化水平相对较低。许多父母信奉“不打不成器”、“树大自然直”等传统观念,对于子女要么教育方法粗暴,要么溺爱袒护,要么放任不管,不懂得也不善于用科学合理的方法教育子女。在这种教育条件下成长起来的青少年,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就相对差些,盲从或愚昧者相对的较多些。

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至关重要。学校教育方法不当,是导致一些青少年流向社会、走向犯罪的重要因素。尽管我国早已确立了“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也有“教书育人”的优良传统;但现在很多学校仍然存在着严重的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一个地方教育工作的好坏,一个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一个学校领导的政绩如何,一个教师的水平怎么样,都要由“升学率”来衡量,来体现。学校有快、慢班之分,学习好的学生往往受到青睐,学习差的学生则受到歧视和

排挤,结果是差距越拉越大。好的老师可能成为青少年一生的美好记忆,不负责任、素质低下的老师很有可能成为青少年成长中的噩梦。

对违犯校规校纪的学生进行处分,是教育、挽救学生的一种手段,若运用得好,可以对有不良行为的学生起到警告、震慑作用,使之不敢、不会再犯;若运用不好,则会使受处分的学生产生悲观、消极情绪,从此自暴自弃,在邪道上越走越远,从而滑向犯罪的泥潭。

经济飞速发展,人们思想上的失衡,贫富差距加大,消费层次多元化,经受不住高消费的诱惑。当前,绝大多数青少年犯罪系出于非法占有公共或他人财物的犯罪动机,其中相当一部分犯罪人是为了追求享乐、满足膨胀的物欲而实施犯罪行为。各种消费场所均向未成年人开放,而这些人的经济收入有限,往往借助盗窃、抢劫等犯罪手段获取财物满足高消费的需求。这说明与青年、中老年犯罪人的犯罪动机、心理特征不同,青少年犯罪是为了贪图钱财。

青少年犯罪是一种较为复杂的、当今社会比较普遍的现象,导致青少年形成不良习惯和参加犯罪活动的诱因也是十分复杂的。在充分认识青少年犯罪特征及成因的基础上,对待青少年犯罪,要以预防、教育为主、惩戒为辅。针对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犯罪的特点,做好青少年犯罪的预防。有针对性地开展综合治理工作,努力消除青少年犯罪产生的条件,通过扎实有效的社会帮教工作,促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才能从根本上让他们远离违法犯罪,早日成长为对社会、对国家有益的人。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长是子女最早的、也是时间最长的老师。因此,家长应切实履行对未成年子女的监护职责和抚育义务。从小就培养孩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习惯,教育子女遵守法律和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德,树立牢固的法制观念。从小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和生活自理能力,以健康的思想和品行带动、影响他们。同时,要掌握正确的教育方法,既要严格管教,又要耐心教育,发现子女不正常的苗头要及时纠正,防微杜渐,严禁他们有不良倾向的发生。

学校是未成年人教育的决定性环节,是衔接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桥梁。学校应坚决贯彻执行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端正办学思想,做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是要从幼儿园到小学、中学抓好多方面的教育,既要抓思想政治教育,又要抓道德法制教育。既要抓文化科学教育,又要抓行为准则教育,使青少年树立崇高的理想和正确的人生观,增强道德、法制观念,明辨是非。二是要

搜索更多关于: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 的文档
浅析我国青少年犯罪现状及预防.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2tb42mj88n6j587kg6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