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考语文必背古诗34首选择题汇总
一、《关雎》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B )
A 这首诗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优美的爱情诗,“关雎”是以诗歌首 句中的两个字作为题目。 B 诗中第二章中重叠“悠哉”,形容小伙子心情舒畅,洋洋得意。 C 这首诗在艺术手法上表现为兴和重章叠句。 D “琴瑟”和“钟鼓”并非写实,是想像之词。 二、《蒹葭》
1、对这首诗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D )
A 全诗分为三章,每章前两句以凄清冷漠的景致起兴,形成一种沉郁悲凉的氛围,同时又暗寓了时间的推移。后六句描写访求“伊人”而未得的迷惘之情。
B “在水一方”、“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沚”是说伊人所在的地方有流水环境,仿佛置身于州岛上,可望而不可及。
C “伊人”是诗人访求的对象,是美的化身,在诗人矢志不渝的追求中,犹如强烈地感受到了那“在水一方”的倩影。
D 这首诗描写了“伊人”生活的环境和诗人在不同时间不懈地寻找“伊人”的过程,因此,从诗的内容看,它应是一首叙事诗.
三、《观沧海》 曹操
1、“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意思是( B ) A、日月星辰好像在沧海中运行。 B、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
C、日月星辰好像从沧海中升起,最后又落入沧海
2、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D )
A.这首诗通过写作者在远征途中登上碣石山俯瞰大海所看见的壮观景象,展现了诗人宽广的胸襟。
B.诗歌前四联写诗人登上碣石山看见山岛耸立,树木茂盛,大海波澜壮阔的景象。 C.第五、六联通过丰富的想像,写出沧海之大,吞吐日月,含盈群星的气派。 D.最后一句,如一曲雄壮的乐曲,在最激越处戛然而止,悲从中 来,发出感慨。 四、《饮酒》 陶渊明
1、对这首诗中语句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B ) A 、“结庐在人境”是说住在众人聚居的地方。 B、“问君何能尔”,“尔”的意思是“耳”,罢了。
C、“飞鸟相与还”,“相与还”是结伴而还,意思是飞鸟倦了也知道还家。 D、“此中有真意”的“此中”,据此时此地的情景,也就是指隐居生活。 2、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C )
A、“悠然见南山”用一个“见”字描写采菊时于无意间偶见南山,使南山静穆超然的风景正好与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情相融合,表现了一种天真自然的意趣。
B、诗中的采菊、山气、夕阳、飞鸟,包含了无限诗情画意,它既不能用言语形容,又无须用言语形容,体现了作者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C、诗的语言婉曲含蓄,虽说“此中有真意”,又说“欲辩已忘言”,其实,“真意”就在作者所要表现和所要追求的“心远地自偏”的意境中。
D、这首诗创造了一个诗情、画意、哲理兼具的意境,既表达了作者的清高思想和恬静愉快的心情,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
解释:C答案中的“真意”指诗人从自然与人和谐的景象中所体悟到了自然之趣。)
7、下列对诗句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B )
A、“而无车马喧”意思是没有那些人来人往的喧嚣,没有世俗的困扰。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只要居所偏僻安静,心就会远离喧闹的尘世。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写出了心与自然的会意与亲近,达到了一种物我合一的境界。 D、“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句写出了诗人面对良辰美景神往而又迷惘的情形。 8、下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B )
A、.(饮酒(其五))主要表达了诗人如何从大自然里悟出人生的真正意义,获得恬静的心境这一内容。
B、“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句与杜甫(望岳)中“荡胸生层云,决眦人归鸟”都借归鸟来写诗人陶醉自然而不愿做官的感受。
C、“此中有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都表达了诗人返朴归真的人生理想。
D、陶渊明爱菊,菊花成了远离尘俗、洁身自好的品格象征;周敦颐说莲,莲花象征着君子美好的品德。他们都托物言志,寄托了一种高洁的情致。 9.对下面这首诗歌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 )
A.“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写诗人虽身居闹市,但门庭冷落,表现出诗人的孤独与寂寞。
B.“心远地自偏”意思是指心远离官场和世俗,自然觉得住的地方僻静了。
C.“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写出了诗人看到南山美景时的随意与自然,表现出了诗人悠然恬静的心境。
D.“此中有真意”中的“真意”与《归园田居(其三)》中“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的“愿”指的都是自然之趣和人生真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