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定,因此①④两项是二次会议的共同点。
21.20世纪50—70年代社会主义阵营出现了普遍的改革潮流,其实质是 A.要求摆脱苏联的控制 B.探索本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C.缓和国内日益尖锐的矛盾 D.逐步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制度 【答案】B
【解析】A项社会主义阵营改革的表现形式,C项是改革的目的,B项是改革的实质。D项事实不正确。
22.20世纪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造成中苏两国改革不同结果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差异 B经济实力的差异
C指导思想的差别 D经济与政治改革方式的差别 【答案】C
【解析】中国改革在邓小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思想下,取得了成功;苏联改革时戈尔巴乔夫提出“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实行政治多元化,导致思想混乱,是造成失败的重要原因。
23.图中两个事件的发生反映了美苏争霸的战略态势趋势是
图一 图二
A.美国转守为攻 B.苏联转守为攻
C.美苏互有攻守 D.苏联采取全面收缩战略 【答案】B
【解析】图一古巴导弹事件反映美苏争霸的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守势;图二苏军入侵阿富汗则反映了苏联在争霸中处于优势地位,因此选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81分)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第24题14分。第25题14分。第26题11分.共计39分。要求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24.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13次之多,??著名的大化改新,就
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策动的。??贞观时,古印度一再遣使唐朝。送来郁金香、菩提树,唐太宗派人到古印度学习甘蔗制糖。中国创立的十进位记数法推动了古印度数学的发展。
——摘自《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 波斯商人??贩卖珠宝、香料及西域、南洋一带的土特产。中国的丝绸、瓷器、纸张等大量运往波斯销售。??651年大食遣使和唐朝通好。大食商人频繁往来于亚欧之间,不少人定居唐朝,其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等都受到唐政府尊重。 ——摘自《中学历史教材全解》 材料三 1793年乾隆皇帝在致英国国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盛,无所不有,原不藉外来货物以通有无。特固天朝所产茶叶、瓷器、丝巾乃西洋各国及尔国必需之物,是以加恩体恤,在澳门开设洋行,使得日用有资,并沾余润。”
——粱廷楠《奥海关志》卷13
材料四 李鸿章指责清朝的一些官僚说:“中国士大夫沉浸于章白小楷之积习,武夫悍卒又多粗蠢而不加细心,以致所用非所学。无事则嗤外国利器为奇技淫巧,以为不必学;有事则惊外国利器为变怪神奇,以为不能学。不知洋人视火器为身心性命之学者已数百年。” ——摘自《筹办夷务始末》 回答:
(1)依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概括唐朝对外交往的特点。(3分)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唐朝对外交往频繁的原因。(4分)
(2)材料三反映的清政府外交政策是什么,结合当时世界发展潮流,分析这种政策绐中国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3分)
(3)材料四反映的李鸿章对外主张是什么?如何评价这一主张的实践结果?(3分) (4)综合上述材料,你得到什么启示?(1分)
24.(1)特点:①范围广泛,同亚洲许多国家都有往来;②内容丰富,涉及使者往来、政治经济制度、生产技术、商品贸易等领域;③具有双向性,外国与中国互相学习,相互吸收先进的经济文化。(3分)
原因:①国家统一,政治稳定;②制度先进,经济文化繁荣,国力强盛③统治者实行对外开放、兼收井蓄的开明政策;④对外交通发达。(4分)
(2)政策:闭关锁国。影响:使中国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落后于世界潮流;遭受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侵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分)
(3)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评价:没有达到自强、求富的目的,但却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步。(3分)
(4)闭关锁国必然导致落后,只有实行对外开放,才能实现民族振兴,国家富强。(1分)
25.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材料一
图1 17世纪末东北疆域图
图2 19世纪中期东北疆域图
图3 20世纪30年代初
材料二 东北区是中国工业特别是重工业最大的中心,国民党反动政府在美国帝国主义积极援助下,从1945年冬季以来就曾经用极大力量来抢占东北,??依靠我东北前后全体军民团结一致,英勇奋斗,并得到我关内各解放区的胜利配合,在三年的奋战中歼敌100余万,终于解放了东北的全部土地和3700万同胞广?·奠定了在数年内解放全中国,然后
将中国逐步建设为工业国家的巩固基础。
——摘编自中共中央给东北人民的贺电(1948年11月3日)
材料三 东北地区是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成的第一个重工业基地。前期以钢铁、机械为重点,后期以石油开采为重点,逐步形成了以钢铁、机械、石油、化工为主体的重型工业结构。
——摘编自赵济等编《中国地理》
(1)根据材料二,对比图1和图2,从17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中国东北海、陆疆界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4分)
(2)根据材料二,图3中的 部分反映了什么重大事件?试结合有关史实,简要说明这一事件对中国政局的重大影响。(5分)
(3)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分析材料三,解放战争中,东北全部的“终于解放”和哪一重大战役有关?东北全部的“终于解放”,具有什么重大意义?(5分) 25.(1)重大变化:黑龙江和乌苏里江由中国内河变为中俄界河;中国失去滨海地区(日本海)出海口(包括库页岛)。(4分,不必拘泥答案表述,言之成理给分)
(2)重大事件:九一八事变,日本侵占东北。(2分)重大影响:中日矛盾上升,在中国共产党号召、组织下,抗日救亡运动兴起;蒋介石实行“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撤退东北军,致使东北沦丧;国民党统治集团发生分裂,部分爱国将领奋起抗日.(3分)
(3)重大战役:辽沈战役。(1分)重大意义: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有了可靠的战略大后方,加速了解放战争胜利的进程,为新中国的建设(重)工业确立基础.(4分)
26.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拿破仑)说:“我真正的光荣并非打了40次胜仗,滑铁卢之战抹去了关于这一切胜利的记忆。但是有一样东西是不会被人忘记的,它将永垂不朽——那就是我的《民法典》。”《法典》用简明有力的法律语言,对刚诞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作了有利于资产阶级所有制的规定。革命以来资产阶级所取得的主要革命成果,启蒙思想家的基本观点以及革命各个发展阶段的主要社会立法及其理论原理都鲜明地体现在《法典》上了。
——李元明《拿破仑评传》
材料二 法国城市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表
年 代 1851年 1872年 1891年 1901年 1911年 城市人口(百万) 9.1 11.2 14.3 15.9 17.5 占总人口的百分比(%) 25.5 31.1 37.4 40.9 44.2 ——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材料三 法国铁路里程变化示意图(单位:千米)
7000060000500004000030000200001000001947年1856年1860年1870年1882年1910年 ——许平《法国农村社会转型研究》
(19世纪—20世纪初)
回答: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