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语文四年级下册总复习课文重点知识点归纳汇总 第一课《古诗词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1. 本诗描写了:初夏时节江南的田园风光。
2. 诗中描写的景物有:梅子、杏子、麦花、菜花、蜻蜓、蛱蝶。 3.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写法。 4. “杂兴”的意思是随兴而写的诗。
5. 主题:本诗写了初夏农村的自然景色,表现了诗人对农村生活的喜爱之情。 《宿新市徐公店》
1. 主题:本诗描写了暮春时节农村的美丽风光和儿童追逐蝴蝶的情景,表现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赞美和对儿童的喜爱之情。
2. 诗中描写景物静态的诗句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描写人物动态的诗句是: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远处寻。 3.说明暮春季节景色的词语:疏疏、未成阴、菜花
4.这首诗运用了白描的手法,平易自然,形象鲜明。“急走”“追”这两个动词十分形象贴切,将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好胜的形象刻画得惟妙惟肖。“无处寻”一词引发读者的想象,在我们面前仿佛浮现出了儿童面对一片菜花踟蹰、一知所措的画面。
5.“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清平乐·村居》
1.清平乐:词牌名,村居:词题。
2.诗中描写江南农村的特色的诗句是: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最能表现童趣的诗句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
3.诗中描写的一家五口有:翁媪、大儿、中儿、小儿。其中大儿子正在锄豆、二儿子正在织鸡笼、小儿子正在剥莲蓬。 4.本诗描写的景物有:茅檐、小溪、青草。
5.主题:本诗描绘出翁媪及三个儿子各具情态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幸福和谐安居乐业乡村生活的欣赏和赞美之情。 第二课《乡下人家》 一、 课文内容填空:
1.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浓浓的绿荫。 2.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园风景画。 二、课文重点归纳:
1.“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是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句话介绍了乡下人家独特、迷人的特点,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体现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乡下人家》描绘了和乡下人家关系最密切的几个画面,分别是:瓜藤攀檐图、鲜花轮放图、春笋出土图、鸡鸭觅食图、院落晚餐图、月夜睡梦图,展现了农家生活的自然和谐、朴实欢快。
3.《乡下人家》按照房前屋后的空间顺序和春夏秋三季、白天傍晚的时间顺序交叉描写,展现了乡下人家朴实、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赞扬了乡下人家热爱生活,善于用自己勤劳的双手装点自己的家园、自己的生活的美好品质。 第三课《天窗》 一、 课文内容填空:
2
1. 从那小小的玻璃,你会看见雨脚在那里卜落卜落跳,你会看见带子似的闪电一瞥;你想象到这雨、这风、这雷、这电,怎样猛厉地扫荡了这世界,你想象它们的威力比你在露天真实感到的要大十倍百倍。小小的天窗会使你的想象锐利起来。
2. 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蝙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3. 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事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二、课文重点归纳:
1.本文的中心句:这时候,小小的天空是你唯一的慰藉。这句话写出了:天窗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幻想。
2.“天窗”象征着:孩子们通往想象世界的窗口。 3.我是一个:好玩、爱动、爱联想、爱想象的孩子。
4.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无”事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看到的都更真切,更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孩子们的想象是丰富多彩的,变幻莫测的,所以想象的比看到的更真切,更复杂,更确实。 第四课《三月桃花水》 课文重点归纳:
1.《三月桃花水》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歌颂了春天,歌颂了生活,赞美了三月桃花水,抒发了作者对桃花水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三月桃花水的真好听,我还能写出和个描写水声的词语:叮咚、哗哗、滴答、
3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