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导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11 7:59:3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4、答案:“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上句之“两开”,既前应“丛菊”,表明客居夔州已两度春秋;又下启“泪”字,暗示两年之中时时都盼东归故园,然而心愿始终无法实现,每见菊花开绽就潸然落泪。不仅如此,上、下两句还一语双关:“丛菊两开”既谓花开有时,又见出时光流走;“一系”既伤归乡无期;又见出人迹滞留;“他日泪”是果,“故园心”是因。两句诗词语平易而涵蕴丰厚,句法奇异而旨意错综。对偶工稳而文气流荡,笔墨老成,炉火纯青。

【巩固提升】

1、答案:D。“故园之思随着孤舟在江上漂走”不当,应为“故园之思被孤舟系在了江边”。

2、参考答案:第二联中的“片云”“孤月”既为实景,也有寓意。“片云”在空中飘荡,就像自己漂泊他乡;漫漫长夜中,月亮和“我”都是如此的孤独寂寞;第三联“落日”比喻自己黄昏暮年,“秋风”则是眼前实景,与上句“落日”相对,虚实结合。两联情景结合,营造了一个天高地远、孤月独照的冷清意境。 3、答案:A。

4、答案:《阁夜》:前四句都在写阁夜看到的战乱凄凉的景象,后四句表达对国家民族前途的忧虑(或表达诗人伤时感世的情怀。

5、答案:诗人围绕题目,从几个重要侧面抒写夜宿西阁的所见所闻所感,从寒宵雪霁写到五更鼓角,从天空星河写道江上洪波,从山川形胜写到战乱人事,从当前现实写到千年往迹。气象雄阔,仿佛把宇宙笼入毫端,有上天下地、俯仰古今之概。

咏怀古迹(其三) 【学习目标】

1.了解《咏怀古迹》的写作背景,

2.理解《咏怀古迹》(其三)的内容和作者抒发的感情。 3.赏析《咏怀古迹》(其三)的写作手法。

【知识导学】 1.背景补充

唐玄宗天宝五年(746年),西入长安,羁留十年,才做了个看管兵甲器杖的小官。安史之乱爆发,前往灵武投奔唐肃宗,任右拾遗。因上疏救宰相房王官触怒唐肃宗而受排挤遭贬,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当然怨恨,但又不能明说。这个时候,安史之乱虽然已经结束,但国家仍然动荡不安,诗人依旧客居他乡。

2.诗题介绍

咏怀古迹五首是一组七言律诗,这五首诗是诗人游江陵、夔州一带,访庾信故居、宋玉宅、昭君村、蜀先主庙、武侯祠,因古迹怀古人并自我伤感而作,一气贯成,为一组诗。吟咏古迹,追思历史人物的同时,诗人也抒发了自己一生漂泊,功业无成的感慨。第一首写庾信。诗人一直是赞美庾信的,诗中由庾的遭遇联系起自己的境况。第二首写屈原弟子宋玉,既表明诗人崇拜他的词章,又深感同样的悲凉寂寞,感慨中对国运的兴衰怀有讽喻。第三首写王昭君,全诗从“怨”字落墨,并使发出无穷怨恨之声的琵琶作为昭君的化身,别具一格。第四首通过老百姓对刘备驾崩地的四时祭祀之勤,表达了对刘备和孔明君臣的崇敬,同时对诗人的飘泊生活不胜感慨,将荒凉的景象写得分外有情。第五首是对诸葛亮更高的评价,艺术感染力极强。

【基础演练】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奔赴( ) 朔漠( ) 省识( ) 青冢( ) 千载( ) 环佩( )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点的词语。

①一去紫台连朔漠 ( )( ) ②画图省识春风面 ( )

③独留青冢向黄昏 ( )( ) ④环佩空归夜月魂 ( )

3.下面对《咏怀古迹(其三)》的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

A.全诗开篇由山清水秀的昭君故里写起,与下文“独留青冢向黄昏”的死后情景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了作者对昭君命运的同情。

B.颔联既写出了王昭君一生的苦楚,死后的孤独,也由“青冢”称呼中表现了对这位为民族和睦作出巨大贡献的女子的歌颂。

C.诗歌的后两联借历史传说谴责了汉元帝的不分美善、朝廷立权贵们颠倒黑白的行为。

D.全诗借对王昭君的同情、对统治者的谴责,也表达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4.名句填空。

① ,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

② ,魑魅喜人过。 (杜甫《天末怀李白》) ③ ,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 ④ 一去紫台连朔漠, 。(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合作探究】 1.探究诗歌内容

(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这个词语在诗歌中有哪几层含义?请结合诗句分析。

(2)王昭君的悲剧究竟是谁造成的?

(3)首句写的是景,它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与诗歌的诗眼是否脱节?为什么?

2.《咏怀古迹(其三)》是咏史诗,重在抒情,但它的抒情是通过塑造王昭君的动人形象来实现的,试分析诗歌是用了哪些手法塑造王昭君形象的?

提示:

正面描写

肖像、心理、动作

湖南宁乡一中高一备课组杜甫《秋兴八首》《咏怀古迹》导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c636dr7y9ersb9r122_3.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