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集团化
19、电子商务网站建设的步骤一般为( BCD)。 A.资金筹集 B.网站策划
C.网站开发与发布 D.网站宣传与推广
20、电子政务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分别为(ACD )。 A.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 B.政府外部的电子政务 C.政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 D.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21、电子政务的实施应该遵循(ABCD )原则。 A.应用原则 B.安全原则 C.标准化原则 D.效益性原则
22、目前国内外用于国家和地区信息化能力评价的主要方法可以分为( AC)两大类。 A.信息经济和算法 B.信息投入产出分析法 C.多指标综合评价法 D.聚类分析法
23、时间成本是用户在共享过程中所涉及的一切时间耗费,在信息资源共享过程中, 时间成本通常包括用户的(ABC )。 A.搜寻成本 B.等待成本 C.利用成本 D.交换成本
24、联合国经济与发展组织将种类繁多的信息职业划分成了哪几类( ABC)? A.信息生产者 B.信息处理者 C.信息分配者
D.信息基础设施职业者
25、一般认为,信息技术是以微电子技术为基础,以(ABC )为标志的高新技术。 A.计算机技术 B.通信技术 C.多媒体技术 D.科学技术
三、判断题 (对的D 错的X)
1、 常用的信息展示的方法主要有文字报道和口头报道两种。 X
2、 社会经济的发展主要不是依赖信息力量的推动,而是依赖物质材料的增加和新能源的 开发。 X
3、 有效配置信息资源不利于最大范围内实现资源共享。 X
4、 信息技术渗透信息产业,推动信息产业的发展变化,信息产业反过来作用于信息技术, 促使信息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 D
9
5、 网络化不仅增添了信息资源共享的形式和内容,而且对信息资源配置提出了新的挑战 和要求。 D
6、 在日本,信息资源的配置和共享一直被看作支撑经济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腾飞的动 力。 D
7、 信息资源共享作为信息资源配置中一种等同于传统资源配置的特有表现形式,一直以 来都是关注和研究的焦点领域。 X
8、 从信息资源的时效性来看,信息资源通常具备强烈的时效性。 D
9、 信息化能力评价问题不仅是管理者们关注的焦点也是学者的研究热点。 D 10、 信息化是一个系统的动态过程 是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X
11、 信息化产业划分为三个部门,即第一信息部门(信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信息部 门(直接信息部门)和第三信息部门(间接信息部门) D 12、 信息基础设施是信息技术能力的必要条件。 X
13、 中小企业电子服务系统可便政府利用宏观调控,借助网络为提高中小企业国际竞 争力和知名度提供各种帮助。 X
14、 信息化能力评价有利于规范信息化管理。 D
15、 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D
16、 信息产业内部结构都包括产值结构、就业结构、部门结构、技术结构、消费结构。 D
17、 决策机制在信息产业运行机制中处于主要地位,不仅是其他机制的基础,而且贯 穿其它机制运行的始终。 D
18、 信息产业的发展趋势呈现单一化与国际化趋势、产业结构高级化趋势、信息产品 能力倍增成本也在相应增加 X
19、 企业信息网络是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和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是信息传输、交换和 资源共享的重要手段。 X
20、 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了主要决定于内部因素外还受到外部条件因素的影响与制约。D 21、 国民信息化的基础是企业信息化。 D
22、 信息系统是信息资源存储、开发和被利用的主要工具。D 23、 决策支持系统是DPS和运筹学相结合的产物。 X
24、 信息系统结构既可以是逻辑结构,也可以是物理结构。 D
25、 信息系统的物理结构由信息源、信息处理器、信息用户和信息管理者构成。 X 四、简答题
1、 信息技术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
(1)推动经济的增长。在生产领域推广信息技术,可以改善劳动条件,扩大生产能力, 提高产品质量,增加经济效益。信息技术的发展,还可以提高市场效率,扩大市场,促 使全球化市场的形成。(2)有利于传统产业的改造。通过信息技术,可以改造传统产业, 加快传统产品的升级换代。也能使传统产业的发展呈现出国际化特征,同时可带来传统 经济组织结构的变革。(3)有利于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主要表现为环境、 人口和自然资源的良性发展。信息技术在治理和改善环境、人口、资源问题中起着积极 的作用。(4)有利于信息产业和信息经济的繁荣。一方面,信息技术产业化,促使产业 结构发生一系列剧变,为全球经济一体化创造了有利条件,推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的信 息化进程;另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极大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信息 产业和信息经济的繁荣,使人类最终步入以信息经济为标志的信息社会。(5)有利于社 会生活方式的改善。 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丰富了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改变 了人们的传统观念,对文化和教育都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10
2、 教育信息化的特点有哪些?
(1)教育资源数字化。计算机和通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使得教育资源、教学设 备都趋向于数字化。如电子教案、电子书刊等。
(2)教学方式多样化。通过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得传统教学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产生了很多新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教学、网络课堂、远程教育、网络互动等。
(3)教育理念现代化。教师不仅是课堂知识的传授者,更是课堂活动的组织者和学生 自主学习的引导者。通过多种方式开发学生自主合作学习,比如虚拟实验室、虚拟学社, 让学生在虚拟的环境中以合作的方式自主学习等。
3、 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包含哪些内容?
教育信息化建设包含:1、教育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主要包括信息网络和基础设施的建 设。比如:校园网、教育网站、网络课堂网站、计算机教室、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 电子阅览室、数字图书馆、虚拟实验室以及一些校企合作网站和家校互动系统等。这些 都是信息化教育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2、教育信息化资源的建设:主要包括:教学资源和教育管理资源。前者如课程资源、 网络课堂专题网页、多媒体软件包以及视频材料;用于教学和实验的素材、案例、试题 等。
3、教育信息化人才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建设必须依赖大量的信息专业人才。
4、 电子政务通常可以划分为几个组成部分?
电子政物通常可以划分为三个组成部分:一是政府部门内部办公职能的电子化和网络 化;二是政府职能部门之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有权限的实时互通的信息共享;三是政 府部门通过网络与公众企业间开展双向的信息交流与决策。即政府内部的电子政务、政 府对企业的电子政务、政府对公民的电子政务。
5、 电子商务网站的建设主要包括哪几个步骤? 第一步:网站策划;
第二步:网站开发与发布; 第三步:网站宣传与推广。
6、 按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划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哪几类? 按电子商务的应用领域划分,目前国际上较为成熟的电子商务模式主要有以下5类: B to B(B2B):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如阿里巴巴。 B to C(B2C):企业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当当、亚马逊。 C to C(C2C):个人与个人之间的电子商务,如淘宝。 B to G(B2G):企业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 C to G(C2G):个人与政府机构之间的电子商务。
7、 信息技术主要具有哪些特点? 信息技术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高投入性,这里包括资金的高投入性和智力的高投入。
(2)高渗透性,信息技术的多样性及应用的普及性,使其广泛地渗透到国民经济的各
11
个领域。
(3)高带动性,信息技术的自身特点,决定了其对信息产业和其他产业都有很强的带 动性。
(4)高倍增性,信息技术的高倍增性主要取决于信息产品生产过程的低消耗与高产出、 高附加值等特点。
(5)高创新性。20世纪以来,信息技术领域的几项重大突破——半导休、计算机、卫 星通讯、光导纤维等都体现了信息技术的这种高度创新性。
8、 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因是什么? 信息产业形成的内因:
1.信息量的激增是信息产业兴起的基础 2.生产力的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的动力
3.社会成员对信息产品和服务的需求增加促使信息产业的形成 4.产业结构的变革以及消费结构的变化拉动信息产业的形成 5.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是信息产业形成和发展的推动力。
9、 社团管理机制有什么特点?
社团管理机制有4个特点:一是各社团组织同企事业单位不存在行政上的隶属关系,面 向整个信息行业,可以起到政府部门难以起到的作用;二是各社团组织对本行业内部各 企事业单位的情况比较熟悉,能够有效地协助政府部门进行宏观调控,起到助手的作用; 三是各社团组织存在的关键是开展社会服务,对政府部门有补充作用;四是各社团组织 通过所联系的专家、学者,广泛地开展多方面的咨询活动,成为政府的“智囊团”,为 政府部门做参谋。
10、 信息化能力评价的原则是什么? (1)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原则
系统性与导向性相结合的原则 动态评价与静态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
11、 信息化能力评价的方法有哪些?
1.信息经济核算法(1)马克卢普—波拉特方法(2)信息产业乘数效应分析法(3)信息产业投入-产出分析法;2.多指标综合评价法——先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信息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再进行评价。 (1)信息化综合指数法;(2)综合评分法;(3)多元分析法
12、 信息资源的概念。
人类在各种经济活动和其他社会实践活动中所累积起来的一切有价值的信息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的信息生产者、信息技术、信息设备、信息投资、信息系统等要素,皆可视为信息资源。
13、 信息资源配置的原则和内容是什么?
原则: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需求导向;公平;市场和政府手段互补。 内容:(1)时间矢量配置。信息资源在时间坐标轴上的配置。从时态上有过去、现在和将来
12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