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开放识字 感受快乐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5 20:02:25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开放识字 感受快乐

摘 要:识字是阅读和习作的基础,是全面提高语文素养的第一步。新的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人教版语文实验教材倡导“多认少写,及早阅读”的识字教学理念。一、二年级要求能认1800个生字,识字全面提速。笔者提出了“开放式识字”的观点,“开放”首先从识字的时间、空间上开放,识字在校内、校外、还在家庭、社会。第二,识字量的开放。第三,识字的学习方法开放。旨在引导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掌握多种识字方法,认识更多的字,感受汉字的美,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关键词:新课程,识字教学,开放式教学

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这一学段,要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这一安排,体现认写分开,多识少写的原则。其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尽快地多认识一些汉字,迅速扫除读写障碍,尽快进入阅读和习作。根据这一要求,人教版的实验教材识字量和以往教材相比有明显的提高。如果只在课堂上读准字音,采取简单方法分析字形,那么识字教学法不仅将变得枯燥无味,艰酸晦涩,而且很大程度上可能是完成不了的。

如何让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生字,真正做到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意,成了这次课改的一个迫在眉睫重要问题。

在班级中的一项调查(随机抽取10个不曾学过的生字请学生认读)也许会给我们一些启示。全班56人的识字途径统计:

父母通过在幼儿生活中无意识字 请教翻字其他教的 看课园和学在生借助借助影他人典认途径识字途径 外书校环境活情某些视、磁认识识的 认识认识中认识境中物品带、报的 的 10% 20% 的 6% 认识认识纸、广告的 所占比例 18% 的 19% 52% 等认识 15% 9% 1% 2% 的 考虑到识字的途径是多角度、全方位的,我们尝试了小学低段开放式识字的实践与研究。在识字教学中,将儿童熟悉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多样化的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一、丰富识字方法

1.利用教材资源。

从一年级下册开始,人教版教材中识字的编排主要有三种形式:一是随课文识字;二是在语文园地中识字;三是编排了单独的识字课。其中单独的识字课编排得新颖独特,很有意思。首先,呈现在课本中的位置别出心裁,八篇单独的识字课分别设置在八个主题单元的最前面,用识字统领一个主题;其次,识字课的形式翻陈出新,分别运用了对对子、三字经、谚语、儿歌、词组串、谜语等,使古老的语言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再次,识字课的内容意蕴深远,一组词就是一幅图,一句话就是一首诗。《语文园地》中“我的发现”致力于识字方法、汉字特点的自主探究与感悟;“日积月累”帮助学生复现汉字,积累语言;“展示台”致力于拓展识字天地、识字途径。

如在教学二年级上册《识字二》时,先请学生看课文插图说一句话,“两个小朋友在下象棋。”“小明拉二胡,小红唱京戏。”??引出三字歌“练书法、画图画、下象棋、弹钢琴、拉二胡、唱京戏、栽花草、喂鸽子、养金鱼、做航模、学电脑、观天气”,再学生字“棋、弹、钢、琴、胡、戏、喂、鸽、养、航、模”,做到了音形义三结合。

学生识字多了,可以提早阅读各类读物。那么,通过大量阅读反过来又巩固了生字,扩大学生的识字量。所以,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汉字后,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走向课外,鼓励学生阅读儿童拼音读物,把识字寓于读课外书的过程中,达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的目的。

2.挖掘汉字文化。

汉字属表意性质文字,所以其形态结构便包含了字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提出“六书”为:指事、象形、形声、会意(假借和转注为用字法)“画成其物,随体诘屈”的象形字是构成汉字的基础。我们的祖先运用象形、会意、指事、形声等方法造出了大批汉字,又用引申、比喻不断丰富汉字的意义,这种造字过程和用字方法成为民族文化的宝贵遗产,也成为汉民族思维的一种重要方式,运用它改革识字教学,不仅能引导学生领略汉字构造的奥秘,培养识字能力,而且能锻炼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记忆能力,激发民族自豪感。

⑴看图会意,形象识字。主要指象形字、指事字和会意字。教学这类生字主要运用投影、简笔画等直观形象,尽可能将字形、字义联系起来记忆。如象形字“日、月、水、火”可以还原成图画,把识字和认识事物结合起来,使解形、释义、读音合三为一,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又如指事字“上下”可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想象,把“上下”的“长横”想象成地面,“竖”看成小木棍,“上”是地面上插着一根木棍,小横指出这是“上 ”,“下”是地下埋着一根木棍,一点指明“下”,这样使儿童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发展,由机械识记向意义识记过渡,加深对字形的记忆。

⑵以字为族,组块识字。字族文最根本的特点便是以“母体字”带出由母体字派生繁衍的一系列子体字,如母体字“尧”带出了子体字“浇、烧、骁、跷、绕”,它们有同一声旁“尧”,形旁则是不同的部件,因为这一族字字音类联(韵母都是ao),字形类聚(都含有部件尧),字义类推(字的意思可以根据偏旁的意义推断),所以学生能很快记住字音字形、了解字义:看到三点水的“浇”,就会想到与水有关;看到火字旁的“烧”,就会想到用火才能烧;看到足字旁的“跷”,不难理解“跷”与脚有关??有学者说,认识汉字的最新方法,应当在汉字的自身特点中。既授人以鱼,亦授人以渔。有位名人说过:“只有规律,才能给我们自由。”学生感知了造字、构字规律,就能举一反三,无师自通,其教学潜能不可估量。

⑶声旁表音,形旁表义。汉字中有80%是形声字。我们要善于利用这一规律,如“梨”字,要吃梨时,就想到它是树上结的,是木字底。又如在学“情、清、睛、晴、请、蜻”启发学生比一比,利用形声字的规律帮助分辨形近字。

3.创新识字游戏。

小学生喜欢游戏。因此,我组织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游戏活动中识字,寓教于乐。学生也通过游戏、表演、动手模拟等活动,让眼、耳、脑、手、口等一齐动起来,以动激活识字教学。

在教学中,我经常鼓励学生用肢体、手势来进行“手舞足蹈”。例如,在《操场上》生字教学时,笔者把“打球、拔河、拍皮球、跳高、跑步、踢足球”这六个词语分别写在纸条上,在做游戏时,让学生看了纸条后,通过自己的理解把文字转化为动作,让其他小朋友来猜。当孩子们在操场上尽情地欢跳时,为什么打球的打、拍球的拍、拔河的拔都是提手旁,而跳高的跳、跑步的跑、踢足球的踢都是足字旁,答案都明明白白地写在了孩子们的脸上。

表演法:在学习“鸡、鸭、鹅、羊、猫、狗”时,让学生戴上动物的头饰演一演,让学生尽量地把这些小动物的外形特征、动作、叫声给表演出来。这样,识字教学既给学生创造了展示才华的机会,又加深了学生对这些小动物外形特征、生活习性的了解。

实物演示法:学习“笔”时,可以出示一支毛笔,让学生观察得出毛笔的上面(笔杆)是竹子做的,下面(笔尖)是动物的毛做的,因此“笔”的上面是“竹字头”,下面是“毛”字。

加一加,减一减:为汉字做加减法。即让学生把算术中学到的加减法迁移到认字中来,对已学过的熟字进行加减得出要学的生字。

自编谜语法:“一个人胆真大,敢把王子踩脚下”;王老头,白老头,两人同坐一块大石头”,这样学生在愉悦气氛中学会了新字“全”“碧”,又巩固了旧字

“人”“王”和“白”“石”,做到了新旧知识的联系,真可谓两全其美。如学习“雪”字时可以编成下面的谜语:“小小白花天上栽,一夜北风花盛开。千变万化六个瓣,飘呀飘呀落下来。”

自编儿歌法:根据字的形和义把生字编成儿歌,也便于识字的形和义。如:一人门里躲“闪”;两人土上蹲“坐”;颜色丰富就是“艳”;四四方方一个口,一个十字在里头“田”。

??

二、开放识字时空

生活中处处都是识字的课堂。为了拓展学生识字的时间和空间,我鼓励学生养成“见字就认,不会就问”的好习惯,激发学生自主识字、主动学习的热情,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会识字。

1. 家庭生活,识字的温床。

也许,不经意的在诱人的零食袋上随手指点,孩子们却在无意中认识了不少汉字。在学习了《在家里》一课,学生认识了“沙发、报纸、台灯、电视机、电话机”,让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把家中的家具和电器都贴上小标签,在具体的环境中很快就能认识“餐桌、凳子、椅子、茶几、窗、门、鞋架、微波炉、电脑??”等字,识字量大大增加,减轻了认字负担。

2.校园文化,识字的乐园。

整个校园是一个充满活力的识字乐园:校名、班级、功能室的标志与名称、宣传标语、校风校训、板报等等,这些,在过去他们只是作为一种装饰,老师们并不以为这些就是课程资源。如今,老师适当的点拨,拉开了识字的第一幕。孩子们在这美丽的环境中快乐的识字,不仅如此,校园文化中的那些孩子还为学生提供了导向,更有其内在的文化底蕴,激发了学生对学校的热爱。我鼓励学生经常认认这些字。时间一长,学生就无意识地把熟悉环境与识字结合起来。

班级中的墙壁会说话了,在教室里开辟了“植物角、科技角、图书角”,一个个小的标本,一件件制作,上面都配上汉字,让孩子认一认,念一念。“语文园地、黑板报”引导学生参与。入学时,自我介绍,说说名字的由来。 3.社会生活,识字的天地。

有调查显示:大中城市的小朋友95%认识“麦当劳”三个字,倒不是老师和家长有意教的,而是学生在无数次光顾“麦当劳”或是欣赏吸引人的广告时,不知不觉记住了它的自形和字音。可以说,生活中处处有汉字,处处可学汉字。

社会在发展,新闻报道,报刊杂志拓宽了识字的途径,“神州五号”升天,“禽流感”、“无偿献血”??和社会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事件,家家户户都关心,孩子们也在其中。而以此为契机识字,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他们发现

电视里、报纸上的新闻,他们能看懂、读懂的时候,他们的识字欲望会空前高涨。学生每天都面临各种标语、商标、招牌。我请家长带着孩子到生活中去识字,经常问问招牌上写的是什么,那个店叫什么名字。每次凭着孩子的兴趣,能识几个是几个,一次、两次......时间长了,很多字就潜移默化地被记住了。而且一年级的小学生对周围的环境和社会很感兴趣,有着极大的识字热情,长此以往,即使家长不问,他们自己也会主动去认识这些汉字,享受识字的乐趣。

新课程标准提出“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活力的。”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是一条科学之路,轻松之路,有效之路。

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我们坚持了以下几点:一是不对汉字结构做过细的分析,发挥学生主动性,“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二是不过早地把生字从语言环境中提取出来,单独认读。三是不过分追求堂堂清、课课清、人人清。允许遗忘,因为这些字在阅读中、生活中、交际中会反复出现,见多了,用多了,自然而然会认会写了。

识字是阅读的基础,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我注重激发孩子们课外自主识字的兴趣,保护他们识字的积极性。鼓励每个孩子去体验,去实践,去充满情趣地识字。实践证明:学生在开放性识字教学中,识字的兴趣,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我相信只要不懈努力,只要家长、学生的积极参与,开放性识字教学一定会取得更好的成效,为阅读和写作奠定更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崔峦. 崔峦老师谈课改. 《小学语文教学》2004/增刊

[2]余闻婧. 抽象与形象相融 分类与分层结合. 《小学语文教学》2005第2期

[3]严瑾. 以生活为课堂,走“开放识字”之路.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第1期

[4]毛丽萍. 欢乐识字总动员. 《中国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4第1期 [5]范媚. 构建开放识字的课堂. 《福建教育》2004第11期 [6]童兰英. 开展开放式识字教学. 《教学月刊》小学版2003第4期

搜索更多关于: 开放识字 感受快乐 的文档
开放识字 感受快乐.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fq86rlkc0daes3z42d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