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高中体育选修《推铅球技术及其发展概述》理论课表格式教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8/3 4:15:2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内 容 教 学 目 标 教学 流程 1.推铅球技术发展概述 2.推铅球技术 1.理解推铅球技术的发展概述 2.掌握并理解推铅球技术原理。 学习内容 (一)推铅球技术与成绩的进展 古时,士兵们利用与炮弹形状和重量相同的石头,发展臂力,锻炼体魄。后来逐渐演变成了现代的推铅球。根据国际业余田径联合会规定,比赛用的铅球重量男子为7.26千克,女子为4千克。推铅球最为现代奥与会的正式比赛项目,男子始于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当时的成绩是11.22米;女子始于1948年第十四届奥运会,当时的成绩是13.75米。目前男子推铅球的世界纪录是23.12米,由美国运动员巴恩斯于1990年创造;女子推铅球的世界纪录是22.63米,由前苏联选手索夫斯卡娅于1987年创造的。 自推铅球运动诞生至今,推铅球技术的发展大体上经历了以下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1896年前):原地推铅球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先后出现了正面原地推铅球、侧向原地推铅球、背向原地推铅球和上步推铅球等技术。1886年记载了第一个男子铅球(7.257千克)的世界纪录,是10.62米。 第二阶段(1896-1928年):侧向滑步推铅球阶段。这种技术与原地推铅球技术相比,增加了预先水平速度和有关肌群的预紧张程度,提高了铅球出手的初速度。美国运动员罗斯是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他于1909年创造了15.54米的世界纪录,并保持了19年之久。 第三阶段(1929-1952年):半背向滑步推铅球阶段。这种技术与侧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加大了最后用力的工作距离,较充分地发挥了腰部力量。这种技术的典型代表是美国运动员弗克斯,他于1950年创造了17.95米的世界纪录。 第四阶段(1953-1972年):直线背向滑步推铅球阶段。这种技术与半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滑步速度快,加速距离长,动作协调合理,并能发挥出腰腿部的力量,有利于提高铅球出手时的初速度。这种技术的代表人物是美国运动员奥布莱恩,他于1953年创造了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并在第15、16届奥运会上分别以17.41和18.57米的成绩获得冠军,先后10次创造了世界纪录,成为田径运动史上最杰出的运动员之一。1967年另一名美国运动员马特森以21.78米的成绩创造了直线背向滑步推铅球的最高纪录。 第五阶段(1973年以来):背向滑步与旋转推铅球并驾齐驱阶段。这一阶段是推铅球技术“百花齐放”时期。先后出现了以美国运动员菲尔巴哈为代表的背向滑步转体推铅球技术,并创造了21.82米的世界纪录;以前苏联运动员巴雷什尼科夫和美国职业运动员奥特菲尔德为代表的背向旋转推铅球技术,并分别为22.00米和22.82米创造了世界纪录和世界最好的成绩;以前民主德国运动员邰默曼为代表的背向滑步“短长节奏”推铅球技术,并创造了23.06米的世界纪录。与直线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相比,这几种技术更有利于发挥最后用力前的预先水平速度,加长最后用力工作距离,动员更多的肌群参与工作,从而达到提高铅球出手初速度的目的。 (二)我国推铅球技术的发展 推铅球是我国开展较早的田径运动项目之一。早在1910年旧中国第一节全运动会上,男子铅球就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女子铅球也于1930年第四届全运会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但是旧中国的铅球发展缓慢。男子铅球全国纪录13.26米,由湖北运动员陈宝球创造;女子铅球全国纪录10.97米(3.632千克),由山东运动员创造。 新中国成立后,铅球运动有了较快的发展。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初期是我国铅球运动快速发展时期,尤其是女子铅球达到了高峰。1988年我国有四位女选手突破20米大关,其中河北运动员李梅素以21.76米的成绩,创造了全国和亚洲纪录,排列当年世界第二位,并以21.06米的成绩夺得第24届汉城奥运会第三名。接着黄志红又连续夺得1989年第五届田径世界杯冠军,1991年第三届世界田径锦标赛冠军,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亚军和1993年第四届田径锦标赛冠军。在我国铅球历史上,写下了辉煌的篇章。在此期间,我国男子铅球也有了较大的进步。辽宁选手马永丰先后9次刷新全国纪录,是我国第一个突破18米、19米大关的男选手,也是目前我国和亚洲男子铅球纪录19.78米的保持者。 推铅球是速度力量型项目。目前在竞技体育比赛中,推铅球技术主要有两种,即背向滑步推铅球和背向旋转推铅球。在此仅介绍背向滑步推铅球技术。为了便于分析,把铅球技术分为握持铅球、滑步前的预备姿势、滑步、最后用力和维持身体平衡五部分。 (一)握持铅球 1、握球(以右手投掷为例) 五指自然分开,将球放在食、中、无名指根处,拇指和小指扶在球的两侧,手腕背屈。这样可以增加握球的稳定性,防止铅球滑动,充分发挥手腕和手指的力量,使铅球获得更快的初速度。 2、持球 握好球后,将球放在锁骨窝处,贴于颈部,下颌向右转,右臂屈肘,掌心向内,上臂与肩齐平或略低于肩,左臂自然上举,两眼正视前方。 握持铅球的方法比较简单,但动作掌握得正确与否,会对滑步和最后用力动作产生较大的影响。握持铅球的动作细节可因人而异,但必须有利于完成后续动作和发挥肌肉力量。 (二)滑步前的预备姿势 预备姿势是滑步前的准备动作,它对铅球运行距离的长短和身体的平衡有重要的作用,并为顺利进入滑步动作创造良好的条件。滑步前的预备姿势大体上可分为高姿和低姿两种,大多数人采用高姿预备姿势,即:持球后,背对投掷方向,两腿前后开立,右脚在前,脚尖贴近投掷圈的后沿。左脚在后,左膝稍屈,以前脚掌或脚尖轻轻点地,上体正直或稍前倾,目视前下方,身体重心压在右腿上。待身体平稳后,上体逐渐前倾,左腿向后上方抬起,左臂自然下垂。然后,右腿弯曲,左腿收回,形成“团身”姿势。这时,上体要与地面基本保持平行,右膝的投影点要在右脚尖的前面,铅球的投影点要在右膝的前面,左膝收至右膝窝处,体重压在右脚前脚掌上,眼睛看前下方2-3米处。 (三)滑步 滑步的目的是使铅球获得一定的水平速度,并为最后用力创造良好的条件。滑步推铅球技术好的运动员,其滑步推铅球的成绩可以比原地推铅球远1.5-3米。决定滑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三方面:一是左腿摆动的力量、速度和方向;二是右腿蹬地的力量、速度和角度;三是左腿摆动与右腿蹬地的协调配合。预备姿势完成后,臀部带动身体重心略向投掷方向移动,使其移离身体的支撑点(右脚),便于滑步和避免身体重心起伏过大。接着,左腿积极蹬伸,并及时拉收、内旋、两腿摆蹬协调配合,推动身体向投掷方向快速移动,形成最后用力前的良好姿势。 滑步开始时,右腿蹬地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脚前掌蹬地,另一种是脚后跟蹬地。前者动作简单、省力,便于拉收右腿,容易掌握,但右腿蹬地不充分,力量小,蹬地角度大,滑步时易造成身体重心上下起伏较大。后者右腿蹬地充分,力量大,蹬地角度小,能减小滑步时身体重心的起伏,更好地发挥水平速度,但对腿部的力量和灵活性要求较高,拉收右腿动作难度较大。 (四)最后用力 最后用力是从左脚落地前开始铅球离手结束。最后用力是推铅球技术的关键环节,它对铅球出手初速度的贡献率高达80%-85%。动作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铅球出手初速度、出手角度和出手高度。 当滑步结束右脚着地时,右腿迅速等转,左脚积极着地。滑步结束后,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努力保持肩轴与髋轴的扭紧姿势,上体在转动中逐渐抬起。为加快上体转动和抬起,左肩由胸前向投掷方向牵引摆动,使身体由背对投掷方向转至侧对投掷方向。此时肩轴仍落后于髋轴,左臂和左肩高于右肩,体重大部分仍在弯曲而压紧的右腿上,身体形成侧弓姿势,拉长的肌群成待发之势,为躯干最后用力动作创造有利条件。 身体形成侧弓后,右腿继续蹬伸,加速右髋向投掷方向转动和上体的前移,体重逐渐移至左腿,左膝被动微屈。左臂由上向身体左侧靠压制动,同时快速转体,挺胸抬头,用力推球。当铅球将要离手时,右手屈腕,手指有弹性地拨球,以加快铅球出手速度。铅球出手角度一般是35°-39°。 最后用力前,髋轴在前,肩轴在后,两轴形成一定的交叉角,使躯干肌群充分扭紧。最后用力开始后,右腿用力蹬伸,推动右髋转动,使肩轴更加落后于髋轴,从而使躯干肌群得到最大限度的预先拉长。当髋轴转至接近正对投掷方向时,肩轴迅速转动,赶超髋轴,形成自下而上的用力顺序,使下肢和躯干肌肉的力量得到充分的发挥。最后用力过程中,右腿正确的蹬伸用力,能保证髋部正确的运动,而髋部动作将直接影响着转体和身体侧弓动作的形成。左腿的支撑动作非常重要,它可以有效地保证动量转换,从而加快上体和铅球向前上方运动的速度,提高铅球的出手高度,并使铅球获得较大的垂直分力,进而达到理想的出手速度和出手角度。 (五)维持身体平衡 铅球离手后,两腿前后交换,同时身体左转,并及时降低身体重心,以便减缓向前冲力,维持身体平衡,避免出圈犯规。 场地器材

高中体育选修《推铅球技术及其发展概述》理论课表格式教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fy24fuon3blzb1bwa62p7v43zg7t00hu4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