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教案2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30 16:41:02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地面由粗砂和砾石所覆盖的荒漠,则称戈壁。戈壁是蒙古语,意为“难生草木的沙石地”,是干旱风沙地貌中另一特殊的、具有吸引力的景观类型。这里植被稀少、石砾满布,给人以旷达辽阔、沧桑壮美之感。戈壁中最负盛名的是“蜃楼幻影”,它虽是太阳光强烈照射下形成的一种幻觉,却能带给游人无比美好的遐想和向往之情。

(3)黄土景观

黄土是一种黄色的、质地均一的第四纪土状堆积物。主要分布在中纬度干燥或半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地区。

我国黄土集中分布在陕西北部、甘肃中部和东部、宁夏南部和山西西部一带,即著名的黄土高原区域。黄土地貌独具特色,它沟壑纵横、壁垒迭嶂、姿态万千。塬、墚、峁、陷穴、沟谷等黄土地貌景观均具有较强观赏性。地面较平坦、沟谷不甚发育的大面积的原始黄土地面,称黄土塬;黄土墚是长条形的黄土高地,宽约数百米,长可达数公里;黄土峁是一种孤立的黄土丘,若干峁连接起来形成和缓起伏的墚峁,统称为黄土丘陵;由于地表水下渗进行潜蚀作用形成的黄土陷穴,可深达 10~20m,有的还呈串珠状分布;黄土沟谷的发育,使黄土地面被切割得支离破碎。

(4)雅丹地貌

“雅丹”是维吾尔语中“险峻的小土丘”之意,雅丹地貌通常发育于干旱地区的湖积平原上,由于湖水干涸,黏性土因干缩而产生裂隙,经强烈的定向风吹蚀而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鳍形的“垄脊”和宽浅不一的“沟槽”,并沿着盛行风向延伸的奇特景观。“雅丹”地貌以新疆罗布泊洼地、乌尔河与将军崖最为典型。近年来,参观雅丹地貌已成为旅游者热衷的一个探险项目。

5、海岸与岛礁 (1)海岸

陆地和海洋间的分界线,即海洋水体与大陆交互作用的地带,称为海岸带。根据海岸所接触的陆地形态,海岸大体可以分为三类:

①山地海岸。构成海岸的地貌基础为山地或丘陵,海岸线曲折,海蚀地貌可发育成可观赏的海蚀崖、海蚀柱、海蚀平台、海蚀洞穴、海蚀拱桥等景观。

②平原海岸。构成平原海岸的地貌基础为平原,组成海岸的物质为松散细颗粒碎屑物,海岸线比较平直,海水浅,海积作用较强。

③生物海岸。主要在热带、亚热带气候条件下形成,以珊瑚、红树林等生物为主导因素发育而成的海岸最为典型。世界上最著名的是澳大利亚东海岸的大堡礁。

海岸和其他的自然界事物一样,处在无休止的运动和发展之中。“沧海桑田”是中国古代人民对不断变化着的海岸所作的生动概括。海水对岩石、矿物的溶蚀能力比淡水强。海水对海岸基岩的溶蚀,以及砂砾物质在波浪作用下的搬运与沉积,促使在海岸塑造成了一系列极具观赏性的海蚀与堆积地貌:

海蚀穴:岸边呈带状分布的凹槽,叫海蚀穴。它是某一时期海面位置的标志。如果它在海岸垂直方向上多次出现,说明海岸带曾发生多次间歇性上升运动。其高度则是海岸上升幅度的尺度。舟山群岛普陀山的潮音洞、梵音洞就是典型的海蚀穴。

海蚀崖:海蚀穴顶的岩石因下部掏空而不断崩坠形成悬崖,叫海蚀崖。崩坠物若很快被波浪冲走,则重新发育海蚀穴,使海蚀崖继续后退。

海蚀拱桥:向海突出的岬角,同时遭受两个方向波浪的作用,可使岬角两侧海蚀穴蚀穿而互相贯通,形成拱门状形态,称海蚀拱桥。

海蚀柱:由于海岸带基岩岩性及裂隙发育的不均一性,在海岸后退的过程中,蚀余而突立于岸滩上的石柱或孤峰,称为海蚀柱。它也可由于海蚀拱桥之拱顶塌落而形成。我国海南岛三亚市以西约20千米处的天涯海角,是中外闻名的旅游胜地。天涯海角原是下马岭山脉的余脉,由花岗岩构成,呈岬角伸入大海。该处的“南天一柱”,就是岬角受海浪冲击后退,残留在海滩上的海蚀柱。它好似擎天玉柱,屹立在潮间带上。

海滩:海岸带的沉积物,主要在波浪和沿岸流的作用下产生移动。向岸边运移的沉积物,被激浪流带到岸边堆积,形成海滩。沙砾质海岸的海滩大多是由砾石、粗沙等粗大物质组成。由于它们受波浪往复运移,所以磨圆度良好。由粒径小于 0.05毫米的粉沙和淤泥物质构成的淤泥质海滩,岸坡极为平缓,海滩比较宽广。作为海滨浴场的休闲度假旅游地,沙砾质海岸的海滩更引人入胜。特别是花岗岩或片麻岩类的基岩海岸,在滨海地带往往形成优质沙滩。

(2)岛礁

①岛屿。岛屿是海洋、江河或湖泊中被水包围的小片陆地。岛屿按成因通常分3种类型:基岩岛、冲积岛和珊瑚岛。台湾岛、海南岛是我国面积处于前两位的两大基岩岛。位于我国长江人海口的崇明岛属于典型的冲积岛,也是我国第3大岛。而南沙群岛古代就有“千里长沙、万里石塘”之称,是我国南海诸岛中位置最南、岛礁数目最多、分布面积最广的一组珊瑚岛,由230多个岛、礁、滩和沙洲组成,虽然单个岛礁的面积很小(最小的太平岛仅有0.43平方千米),但是分布面积却达800000平方千米余。

岛屿往往被水阻隔形成封闭环境,构成独具特色的小环境,自然风光美丽,使人向往。位于我国辽东半岛东侧的黄海北部海域的长山群岛,由112个岛、坨、礁组成。这里岛礁群集、林木茂盛。秀丽的岬角、曲折的海湾、奇异的礁石、金子般的沙滩和仪态万千的海蚀地貌,构成了一幅异彩纷呈的海岛风光。此外,岛屿与大陆分离,隔水相望,海岛上生活的渔民们,在长期征服海洋、生息繁衍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渔家民俗风情,他们的建筑、服饰、饮食、宗教、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化娱乐、乡土工艺都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旅游资源,因此可以在海岛上开展旅游观光和参与性活动,让游人充分体验海洋民俗风情。目前我国乃至世界上的许多海岛都已成为历史驰名的旅游胜地,例如,我国厦门的鼓浪屿岛、浙江省杭州湾外的普陀山、舟山群岛,海南岛等,夏威夷群岛,斐济群岛,汤加群岛等。

从气候、植被等自然环境到居民日常生产、生活方式,都具有诱人魅力。一些无人定居的荒岛,被用来饲养、繁殖与保护动物,开发观光、狩猎等旅游项目。如旅顺口西北的蛇岛,已被列为国家重点自然保护区。在这一总面积约 1.2平方千米的小岛上,有着 1.3 万条黑眉蝮蛇,吸引着众多游客乘船观赏。分布在热带、亚热带海域中的珊瑚岛和珊瑚礁,是由珊瑚虫的石灰质残骸堆积而成。它们像散落在辽阔洋面上的明珠,景色旖旎,有不少已成为国际盛名的旅游胜地。澳大利亚大陆东北部沿海环绕一群珊瑚礁,叫大堡礁,长达 2000多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

②礁

江海中隐现于水面上下的岩石以及由珊瑚虫的遗骸堆积成的岩石状物就称之为礁。在热带和亚热带浅海中,死亡的造礁珊瑚骨骼与一些贝壳和石灰质藻类胶结在一起,形成大块具有孔隙的钙质岩体,如此长年累月地堆积起来,在水面下就形成了像岩石一样坚硬的珊瑚礁。珊瑚礁以其特有的结构、形态、生态而极富旅游价值。澳大利亚东岸的大堡礁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著名的珊瑚礁,沿海岸分布,落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大半被淹没。大堡礁形态独特,物种丰富,水下风光旖旎,已成为澳大利亚重要的自然保护区和旅游胜地。

我国海岸线狭长,在台湾海峡以南的广东、广西、台湾、海南沿海的一些地区以及东沙、西沙、中沙、南沙群岛等地珊瑚礁广泛发育。岛礁四周金沙环绕,不时有海浪拍打着礁盘,飞溅起白色的浪花,自然景色十分迷人。因此,这些岛礁也已成为人们所向往的旅游景点。

6、丹霞地貌

丹霞地貌是由红色砂砾岩在风化剥蚀、流水切割、重力崩塌等外力作用下,形成赤壁丹崖的地貌景观。以广东仁化县的丹霞山最为典型,故名丹霞地貌。我国丹霞地貌分布很广,

著名的丹霞地貌风景有广东的丹霞山、金鸡岭,福建的武夷山,江西的龙虎山、安徽的齐云山等。红色砂砾岩地区还多石窟、石刻佛像。

丹霞地貌分布区常是奇峰林立、景色瑰丽,同时丹霞区沿垂直节理崩塌的陡崖使巨厚的红色砂、砾岩层暴露无遗,对研究、恢复红色盆地的古地理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广东丹霞山、金鸡岭,南雄的苍石寨、平远的南台石和五指石,江西瑞金、宁都,福建武夷山、连城、泰宁、永安,浙江永康、新昌,广西桂平的白石山、容县的都峤山,四川灌县的青城山,陕西凤县的赤龙山以及承德等地,都有典型的丹霞地貌,其中的一些已成为著名的旅游地。

三、地质地貌旅游资源的旅游功能 (一)观光游览的理想基地

地质地貌以其雄、奇、险、幽、旷等形态美和多样的色彩美而展示其特有的美感,成为旅游中重要的审美对象。在不同的季节,会给人不同的感受:春见山容,秋见山情,夏见山气,冬见山谷。可见,地质地貌是艺术构图的大自然一角,是人们领略美学艺术的集结点,也是观光游览的理想基地。

(二)科普教育的天然场所

地文景观旅游资源是地球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的综合产物,是大自然的杰作,它们的形成、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一定的科学原理。人们在观赏过程中,既得到美的感受,又能认识一些科学事物,学到新的科学知识,受到教育的启迪。例如,登华山不仅能亲自体验华山之险,挑战自我,而且更能理解华山之险是如何形成的;去广西桂林和云南石林游览,既可欣赏到秀美的山石景观,又可从中懂得喀斯特地貌形成的原理;看了断层、褶皱等地质构造特征,比较容易了解地壳的运动知识;参观生物化石,可以认识地质历史时期生物的演化和环境的变化;访问滑坡、山崩、地震遗迹可增长地质灾害知识,提高公众防灾意识。因此,这些典型地区也就成了科学考察的对象和大众的科普教育基地。

(三)探险和健身的绝佳去处

“无限风光在险峰”,人世间许多奇伟瑰丽的美景常在险高之地,若想领略这些以险为美的景观,就必须历尽艰险。因此,很多山地尤其是比较险峻的高山成了人们登山健身,攀岩探险,挑战极限的场所。亚洲的喜马拉雅山、欧洲的阿尔卑斯山、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等世界名山,每年都吸引了许多登山者前往,其中既有专业队员,又有普通的登山爱好者。通过登山,攀登者可以体验遭遇惊险、艰难,而后战胜困难的乐趣。征服高山,攀登者可达到超越自我,升华精神的境界,获得一种独特的自我实现感受和审美感受。另外,不同的地貌

搜索更多关于: 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教案2 的文档
旅游资源鉴赏与开发教案2.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3g3z7i88n9acj39pw7v_4.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