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通过上述材料,指出自西汉到明朝选官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2.[2019·株洲]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和唐玄宗前期的统治
人物 唐太宗 项目 政治 经济 文化 勤于政事,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 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注重文教,编修经典 唐玄宗 材料二 唐玄宗本人的变化,是当时社会危机难以克服的主要原因。开元初,他注意节俭,反对铺张浪费,天宝时则骄奢淫逸,挥霍无度。在用人方面,玄宗不再任人唯贤,而是专用投其所好者。李林甫、杨国忠都是因此而受重用的。李林甫是“口有蜜,腹有剑”的人物,凡是才能在他之上而被皇帝所重视的人,他都千方百计地将其除掉。面对各种社会问题,玄宗毫无改弦更张之意,仍然沉溺于酒色之中,每年十月照例到华清宫去过冬。安禄山为了讨好玄宗和杨贵妃,在得知玄宗要在华清宫新开浴池的时候,立即在范阳以白玉石制成鱼龙凫雁,还有石莲花,置于池中,使玄宗喜悦异常。
——摘编自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
(1)唐太宗和唐玄宗统治时期分别出现了什么盛世局面?根据材料一,归纳唐朝能够出现这两个盛世局面的共同原因。
(2)根据材料二,比较唐玄宗在统治前期和统治后期的不同之处。
5 / 10
(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玄宗后期统治带来的严重后果。据此,你可以得到哪些认识?
23.“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于我们国人而言,鉴真大师惊天地、泣鬼神的东渡成功,其贡献远不止大师在日本的成就,更多的是促进了中日文化的发展,更多的是留下了可贵的执着、无私奉献精神。这是最可贵的、永不磨灭的精神财富。
——钱文忠
(1)阅读材料,说说为何鉴真大师在中国和日本都有着崇高的地位,并结合材料说说“东渡精神”的含义。
材料二 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一个民族胸襟开阔、海纳百川的真实写照。
——钱文忠
(2)材料中的“伟大僧人”西行的目的地是哪儿?结合所学指出他“享誉佛国”的表现。
24.[2019·黄冈]文明因多样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自古以来,我国同世界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为中华文化的源远流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6 / 10
材料二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根据他的口述记录成书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1)根据材料一、材料二,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和唐文化的特点。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因互鉴而发展。
(3)盛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
7 / 10
【参考答案】
1.A [解析] 根据所学可知,589年,隋文帝灭掉了南方的陈朝,结束了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的分裂割据局面,继秦汉之后,中国又一次实现了统一。
2.D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北通涿郡”“南运江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其描述的是大运河。隋炀帝时,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大运河北抵涿郡,南达余杭,全长2 700多千米。故选D。
3.C [解析] 依据题干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大运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它便利了南北运输,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
4.C [解析] 依据图片内容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隋文帝时期,为了更好地选拔人才,实行考试的方式,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科举制度正式诞生。此后,科举制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标准,故选C。
5.C [解析] 依据题干信息“唯一没有被动摇过基础的制度”“持续了一千多年”可知,此内容反映了科举制具有稳定性和延续性,故选C。
6.A [解析] 依据所学可知,唐太宗统治时期,虚心纳谏,重用贤能,吸取隋亡教训,在政治、经济、法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开明君主吸隋训,贞观之治创唐荣”是描写唐太宗的,故选A。
7.C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太宗器重曾经是敌对阵营的人才,看重的是对方的才能,这说明他用人选贤任能,故选C。
8.B [解析] 依据所学,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开元盛世”,B项符合题意。 9.C [解析] 筒车是唐朝时期发明的灌溉工具。故选C。
10.B [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玄宗册封回纥首领为怀仁可汗,故选B。
11.A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如晦是唐太宗贞观时期著名的宰相,其特点是敢于决断。
12.D [解析] “开元”是唐玄宗统治前期的年号,当时政治稳定,经济空前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国力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史称“开元盛世”,诗句中最能反映“开元盛世”景象的是“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
13.B [解析] 唐代诗人杜甫的诗是当时社会现实的写照,被称为“诗史”。
14.C [解析] 分析题干可知,文成公主的嫁妆涉及宗教、手工业、医药学、农业等,反映了唐朝经济的繁荣和文化的发达。文成公主入藏促进了吐蕃的经济进步和文化发展,增进了汉藏两族之间的友好关系,故选C。
8 / 1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