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生产全过程各部门风险评估 PFMEA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过程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
项目:IQC来料
检验
类别或产品型号: 核心小组
严后果 度(S) 因/机理 频(O) 防 现行过程探测 探测度(D) 责任R P N 建议的措施 人和预期检验文件依据 完成日期 1. 分发BOM表/产品要求 96 2.过程检验指导书 3.产品图纸/试装样板 采取的措施 措施执行结果 R S O D P N
过程责任:质量部 关键日期:2017-4-2
PFMEA编号:
共1页,第 1 页
PFMEA日期(编制)2017-4-2 修订:2017-7-4
工序功能/要求 潜在的失效模式 潜在的失效重潜在的失效起度现行过程控制预规格/尺寸(依照BOM表/产品要求 产品图纸/试装样板) 规格错误,规格尺导致与互配装 8 1.BOM未注明 2.产品要求/图纸上标注错误/3.未做产前承认 2. 图纸注明相1.来料标识卡上1.BOM分发到位 标识 2. 依IQC检验指导书检验 量工具/设备 4 /检验指导书/寸错误 部件无法组3 未标注 关要求 3.试模/首检承认 3.配置适用的测1. 核对BOM表和产品1. BOM表/产品要 要求 2.过程检验指导书 2. 核对图纸 8 3 2 48 3.产品图纸/试装3. 检验指导书和来料检样板 验控制规程 影响产品寿材质 材质用命及安全性料错误 能,限制产品功能发挥 1.材质确认签板 1.BOM未注明 5 2.投料单上未注明相关要求 1.BOM分发到位 2.与签板样比对 4 60 关要求 检验规范/图纸检验 3 2.投料单注明相3.依相关零配件1. BOM表/产品要1. 核对BOM表和产品1.建立签板 2.配置BOM表 3.配发产品要求及检验指导书 求 纸 3.样板/车间用料记录 要求 3. 检验指导书和检验控制规程 4.相关试验 5 3 2 30 2.检验指导书/图2. 核对图纸 1.IQC检验板颜1.投料单/订单上未注明相关1.投料单注明相颜色 色差 影响美观 1.颜色确认签板 色对比 2.与客户签板对90 比 3.标准光源下检查 4.测试色仪确认 1.分发图纸及产1.核对外观板 1.BOM分发到位 2.与客户签板比影响产品寿水、水纹5 注明相关要求 3 2. 凭肉眼按样命及美观 对 3.检验控制点等 板检验外观 3.检验指导书 不明确 缺料、缩外观 2.投料单上未1.BOM未注明 品要求 2.过程检验指导4 60 书 3.复制样板 4.参考生产部门工艺卡,识别控制重点 1.产品要求 3.IQC样板 1.核对产品要求 5 3 2 30 3.按检验指导书 1.产品签样/产品1. 根据客人签样(或复要求 6 3 2 36 2.过程检验指导书 2.在室内、室外对比观察 2.BOM表/色卡 3.测色仪确认 制板)对比颜色 2.与签板样比对 关要求 6 要求 3 5 3.过程检验指导2.色样未做产2.首检确认 书 前确认 2.核对复制样板 2.过程检验指导书 1. 制定工具设备台账清单 2. 所有检验测试工具设备管理程序制度文件及1.工具校正后使用不当出现检测工具、设备 检测设备校正错误 无法精准地测量指定点 错误 5 2.工具校正误差太大,不适用 3.工具校正过期 3 1.建立工具保养1.核查设备校正维护制度 工具 清单 维护 2.培训正确使用2.考核设备使用5 75 1.定期设备校正清单更新 2.设备使用维护培训考核 3.设备编号特定授权管理 实施,受控发行 1.工具设备清单 3. 制定更新检验测试工2.设备校正计划表 具设备清单,工具编号正 3.设备校正报告 确使用,制定校正计划并5 3 2 30 4.工具维修保养记实际实施 录 4. 所有使用工位测试工具设备按计划校正,保留校正记录、报告 5. 所有工位测试工具必须按规定收发、存储、保养 影响到产品员工装饰物、头发掉落到产品中 工人身的清洁状6 上异物况,影响接污染产触者(包括品 使用者)的健康 1.工人长头发没戴工作帽 2.员工没做好个人卫生 3.私人物品没按规定存放 4 1.员工戴帽工作 1.检查工人的着2.长头发需盘洁卫生 入工作区 装佩戴 生注意事项 安全存放 3 72 起,保持个人清2.检查工人的卫3.私人物品不带3.检查私人物品1.员工工作帽佩戴检查 2.员工的穿着卫生再上班 3.固定安全存放私人物品 2.5S控制规范 1.员工工作帽佩戴检查 1.岗位操作规范 2.检查员工的上班卫生状况 3.确保清洁生产 6 3 2 36 造成不明物利器、微生物害虫、外来物异物污品掉落到产品染 品中 体、脏污物混入产品中,导致生产产品部件污染 6 1.利器、微生物管控不良 2.外来物品管控不良 3 1.利器、微生物1.监督异物控制监控管理 过程 程序执行 物的控制记录 2.记录异物控制2.检查利器、微生3 54 1.制定异物控制程序制度, 2.记录利器、微生物管理、监督 1.利器管理程序/收发记录表 2.《物理性、化学 性微生物污染风险控制程序》、《害虫/霉菌和湿度控制办法》 1. 登记并控制发放利器 2. 对利器的领用、发放/回收作记录 3. 管理人员巡查是否有落实 4.虫鼠等防治控制记录 6 2 2 24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