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节 盐类的水解
第2课时 影响盐类水解的主要因素和盐类水解反应的利用
1.NaHCO3作为发酵粉使用时,往往在其中加入少量的明矾,这是因为( )。
A.明矾能起催化剂作用 B.碳酸氢钾比碳酸氢钠更易分解 C.明矾受热分解放出气体 D.铝盐在水中能起到酸的作用
【解析】加入明矾后电离出Al,Al与HCO3发生相互促进的水解反应,更有利于发酵。 【答案】D
2.将0.1 mol·L的下列物质的水溶液,从常温加热到90 ℃,溶液的pH几乎不变的是(不考虑水的蒸发)( )。
A.氯化钠 B.氢氧化钾 C.硫酸 D.硫酸铵
【解析】A项,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温度升高,溶液仍为中性,但水电离出的氢离子浓度变大,pH变小;B项,氢氧化钾呈碱性,常温下pH为13,c(OH)=0.1 mol·L,升温后,溶液中c(OH)不变,但Kw增大,所以c(H)增大,pH减小;C项,0.1 mol·L的硫酸溶液中c(H)=0.2 mol·L,加热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几乎不变,所以pH不变;D项,硫酸铵溶液呈酸性,加热促进水解,酸性增强,pH减小。
【答案】C
3.将物质的量都是0.1 mol的CH3COOH和CH3COONa配制成1 L的混合溶液,已知其中c(CH3COO)>c(Na),则下列对该混合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
A.c(H) B.c(CH3COOH)+c(CH3COO)=0.2 mol·L C.c(CH3COOH)>c(CH3COO) D.c(CH3COO)+c(OH)=0.2 mol·L 【解析】CH3COOH和CH3COONa的混合溶液中,CH3COOH的电离和CH3COONa的水解同时存在。已知 ---1 ---1 + --+ -1 + -1 --1 -+ -1 3+ 3+ 2- c(CH3COO-)>c(Na+),根据电荷守恒c(CH3COO-)+c(OH-)=c(Na+)+c(H+),可得出c(OH-) 酸性,进一步推测出0.1 mol·L的CH3COOH和0.1 mol·L的CH3COONa溶液中,电离和水解中起主要作用的是电离,即CH3COOH的电离趋势大于CH3COO的水解趋势。根据物料守恒,可推出B项正确。 【答案】B --1 -1 4.常温下,稀释0.1 mol·L的NH4Cl溶液,图中的横坐标表示加水的量,则纵坐标可以表示的是( )。 A.N水解平衡常数 B.溶液的pH C.溶液中N数 D.溶液中c(N) 【解析】温度不变,N水解平衡常数不变,A项不符合题意;NH4Cl水解呈酸性,加水稀释,水解程度增大,但酸性减弱,溶液的pH将增大,溶液中N将减少,c(N)也减小,故C、D两项均不符合题意。 【答案】B 5.要求设计实验证明某种盐的水解是吸热的,有四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方案,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甲同学:将硝酸铵晶体溶于水,若水温下降,说明硝酸铵水解是吸热的 B.乙同学:用加热的方法可除去KNO3溶液中混有的Fe,说明含Fe的盐水解是吸热的 C.丙同学:通过实验发现同浓度的热的纯碱溶液比冷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说明碳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D.丁同学:在醋酸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加热(不考虑水蒸发)后若红色加深,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解析】A项,物质的溶解过程本身就有热量的变化,NH4NO3溶于水是吸热过程,会使溶液温度降低,所以无法说明NH4NO3的水解是吸热的;B项,加热除去KNO3中的Fe的原理是使Fe水解生成Fe(OH)3,故可说明Fe水解是吸热的;C项,纯碱溶液去油污的原理是Na2CO3水解显碱性,热溶液去污效果更好,说明碱性强,即Na2CO3水解程度大,故可说明Na2CO3水解是吸热的;D项,醋酸钠水解是醋酸钠溶液遇酚酞显红色的原因,加热红色加深,说明碱性增强,故可说明醋酸钠水解是吸热的。 【答案】A 6.下列关于盐类水解的应用中正确的是( )。 A.加热蒸干Na2CO3溶液,最后可以得到NaOH和Na2CO3的混合固体 B.除去MgCl2中的Fe,可以加入NaOH固体 C.明矾净水的原理:Al+3H2O 3+3+ 3+ 3+ 3+ 3+ 3+ -1 Al(OH)3(胶体)+3H + D.加热蒸干KCl溶液,最后得到KOH固体(不考虑CO2的反应) 【解析】A项,加热蒸干Na2CO3溶液,得不到NaOH,虽然加热促进C 2+ -+ 水解,但生成的NaHCO3与NaOH反 应又生成了Na2CO3;B项,Mg也会与OH结合生成沉淀,并会引入新杂质Na,应用MgO或MgCO3固体;D项,KCl不水解,不可能得到KOH固体。 【答案】C 7.在一定条件下,Na2CO3溶液中存在平衡C+H2OHC +OH。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 A.稀释溶液, B.通入CO2,溶液pH减小 C.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增大 增大 D.加入NaOH固体,减小 【解析】水解平衡常数Kh= - ,Kh只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稀释后达平衡,此值不 变,A项不正确;通入CO2,会使溶液中OH浓度减小,所以溶液的pH也减小,B项正确;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而盐的水解吸热,所以平衡常数增大,C项正确;加入OH,抑制C - 水解,所以C浓度增大, 而HC浓度减小,所以减小,D项正确。 【答案】A 8.在一定浓度的Na2S溶液中,下列关系不正确的是( )。 ... A.c(Na)=2c(S)+2c(HS)+2c(H2S) B.c(Na)+c(H)=c(S)+c(HS)+c(OH) C.c(OH)=c(H)+c(HS)+2c(H2S) D.c(Na)>c(S)>c(OH)>c(HS) 【解析】A项为物料守恒式,在Na2S中,n(Na)=2n(S),而S的存在形式有S、HS、H2S,故 2--+ 2----+ -+ + 2---+ 2-- c(Na+)=2c(S2-)+2c(HS-)+2c(H2S),A项正确;B项为电荷守恒式,但是S2-带2个单位负电荷,所以应乘以2,即c(Na+)+c(H+)=2c(S2-)+c(HS-)+c(OH-),B项错误;C项也是溶液中一个常用的守恒式,通常称为质子守恒式,它 可以由前面两个守恒得出,将物料守恒式中c(Na)代入电荷守恒式,就可以得出 + c(OH-)=c(H+)+c(HS-)+2c(H2S),C项正确;由S2-水解方程式分析可知,D项正确。 【答案】B 9.试用离子方程式和简要文字表述以下事实: (1)盛纯碱溶液的试剂瓶有玻璃塞,时间久了不易打开: 。 (2)盛NH4F试剂要用塑料瓶而不用玻璃瓶: 。 (3)铵态氮肥不能与草木灰混用: 。 (4)实验室配制的CuSO4溶液,常常出现浑浊的原因是 (填离子方程式),可在配制时加入少量 防止浑浊。 (5)某同学想把AlCl3(aq)和Na2S(aq)混合制取Al2S3,但最后得到一种白色絮状沉淀,而且混合液中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放出。试解释造成此结果的原因,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并指出制取硫化铝的正确方法: 。 【答案】(1)C +H2O HC +OH、SiO2+2OH -- Si+H2O,Na2CO3水解生成的NaOH与玻璃的主要成 分SiO2反应生成黏性的Na2SiO3,会把玻璃塞与瓶口黏在一起 (2)N+F+H2O璃腐蚀:4HF+SiO2 (3)C +H2O - HF+NH3·H2O,由于F与N的水解相互促进,生成较高浓度的氢氟酸,HF与SiO2反应将玻SiF4↑+2H2O HC +OH、N+H2O - - NH3·H2O+H、H+OH ++- H2O,草木灰的主要成分K2CO3与铵态氮肥中 的N水解相互促进,生成的NH3·H2O分解而挥发,降低了氮肥的肥效 (4)Cu+2H2O 2-3+ 2+ Cu(OH)2+2H;稀H2SO4 3+ 2- + (5)S和Al水解相互促进,使反应较彻底:2Al+3S+6H2O2Al(OH)3↓+3H2S↑,因生成的H2S逸出,故 Al2S3 闻到臭鸡蛋气味。用硫粉与铝粉的混合物在干态时共热制Al2S3,2Al+3S -1 10.(1)分别向浓度均为0.1 mol·L的Na2CO3溶液及NaHCO3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试剂,则: ①Na2CO3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和必要文字说明,下同)。 ②NaHCO3溶液也由无色变为红色,其原因是 。 ③比较两份溶液的颜色,红色较浅的是 (填化学式)。 (2)NaHSO3溶液显弱酸性,源于NaHSO3存在以下两种不同程度的平衡体系: 水解: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下同); 电离: 。 若向0.1 mol·L的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Ba(OH)2固体,水解平衡向 (填“正反应方向”或“逆反应方向”)移动;若向0.1 mol·L的NaHSO3溶液中加入少量NaClO固体,溶液的pH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答案】(1)①C②HC +H2O +H2O --1 -1 HC+OH H+C + - H2CO3+OH、HC,水解程度大于电离程度 ③NaHCO3 (2)HS +H2O H2SO3+OH;HS - S+H;逆反应方向;减小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