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意义
开发与利用历史课程资源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生学习历史课的学习方式的转变,让每一个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 同时,开发利用课程资源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1、 有效利用本地乡土历史进行教育,穿插讲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通过乡土教材的利用,使学生把家乡的,自己周围的,看得到的,摸得着的活生生的事件,可以缩短学生认识水平与遥远历史事实之间的距离,化难为易,让空洞的历史知识变得真实而生动,从而使历史课变得趣味盎然。同时,通过学生对地方史的学习可以增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掌握,另一方面学生由地方史学习中产生的浓厚兴趣,可逐渐迁移到整个历史学科。这对学生学习历史学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养成,为历史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创造了必要的前提。
2、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观,改进教学模式
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地位,把教学看作是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发展个性的过程。还应重视把握好参与的“度”,客观地、正确地、辨证地分析历史,进行“宏观调控”,引导学生走向正确的方向,既不可提前参与左右他们的思想,也不可末尾参与让学生产生不良情绪。既不可越俎代庖,也不可随便问问看看,敷衍了事,而要以热情的态度,与学生共同分析探讨。针对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帮助,使每位学生都有所学有所获。 3、教师要营造宽松的合作学习环境,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5 @-
用心去改变长期形成的学生被动接受学习、机械训练的现象,确立轻松和谐的教与学关系。允许学生持有不同意见,鼓励学生创新,大胆假设,自我建构新活知识。认同学生,让他们在交流互动中学习,在学习中展示自我,施展才华。课堂教学中学生应成为教学活动的全面参与者,师生双向交流,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者,整个课堂教学围绕着学生的“学”展开,教师是学生的参谋、助手。课堂是他们表现自我、真正发挥主体作用的有效平台,使学生通过历史课堂找到学习的乐趣,激起探究热情,逐渐完成“我要学习—我能学习—我会学习”的不断递进的过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