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SUV销量下滑”看市场
寰球汽车侠主编 刘强 【期刊名称】中国汽车市场 【年(卷),期】2016(000)011 【总页数】1
几天前,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发布的一组销量数据引发了媒体圈的不小讨论。4月份,拉动全国乘用车销量增长的SUV出现销量大幅回落,其中环比数字更是下降12.09%之巨。对比今年1月-4月份的销量数据可以发现,与过去的爆发式增长相比,2016年以来,SUV增速明显放缓。
查看数据不难发现,近几年中国市场SUV是当仁不让的主角,几乎每年都有着近50%的增长,其中2015年更是比上年度增长了近60%。依照SUV市场强大的市场惯性,今年前四个月出现环比下滑着实令人感到吃惊。
经过前些年SUV井喷式的产品、销量爆发后,一方面可以肯定中国消费者对SUV有着巨大的刚性需求,但从另一个角度上讲,近些年在占比最大紧凑级SUV市场却缺乏从设计、配置到性能都拥有重大突破的产品。其实,从近些年占据销量榜前列的几款SUV的产品对比上就可看出一定端倪。例如,长期占据紧凑级SUV榜首的哈弗H6、上汽大众途观都面临着严重的产品老化问题,而上汽通用五菱宝骏560、东风日产新奇骏,北京现代全新途胜等车型尽管价格定位不同,但从某种意义上讲,依旧没有摆脱2005年导入中国市场的本田CR-V为紧凑级SUV产品所下的定义,即花费较低的成本就能购买到一辆拥有较大的乘坐空间,一定的非铺装路面能力,较为周全的配置等“限定条件”下的SUV。
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一共有132辆SUV产品投入到市场,除了价格较高的豪华SUV外,大部分集中在小型以及紧凑级SUV市场。一方面是,虽然有不少车企尝试向豪华、七座、小型、专业等各个方向突围,但由于新产品总数量较大,对消费者来说,面对依旧占多的那些令人审美疲劳、创新无力的“新品”,多少显得有些无奈。
我们必须要看到,中国市场对SUV依然有着庞大的需求,而需求的背后,一方面是“性价比”这条亘古不变的真理,同时不断向着年轻、动感方向变化的消费端也在寻求更多拥有创造力设计,拥有更聪慧智能系统,拥有更多驾驶乐趣的SUV产品出现。例如早先推出的吉利博越,它不仅有着令人愉悦的豪华触感,更有着难忘的智能操控系统;再比如即将问世的一汽马自达CX-4,极富有魅力的设计和难得的驾控感受想必会博得很多年轻消费者的青睐。
其实不仅仅是博越和CX-4两款代表,北京车展上亮相的海量SUV新品,都将在下半年相继上市,其中不少产品同样有着鲜明的特质,因此不妨让我们对庞大的中国市场抱有信心,对那些即将到来的产品抱有憧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