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11/23 0:10:44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

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在新世纪的曙光中全面启动。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而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因此课程教学的质量直接关系着课程改革的效果与得失。而我国传统课程教学中仍存在着这样或那样不尽如意的地方。那么,如何突破或摈弃传统课程教学中的弊端,从新的高度确立课程教学的理念,全面挖掘课程教学的价值,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生命意义的缺失:传统课程教学的局限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是一种特殊的认识活动。在教学中,学生不是独立地而是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学习的,学习的内容不是随意自发产生的,而是经过选择和教育学加工的人类已经创造出来的最基本的文化知识;教学过程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过程,不是日常生活中随机进行的认识过程。基于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观”,教学被窄化成知识教学,教学过程被视为一系列预先设计好的、可控的线性序列,学生被当成盛装知识的容器,教师充当教学舞台的主角。这种“特殊的认识活动观”无视课程教学的生成性、丰富性、复杂性,意识不到教学本身所具有的内在生命力,把生动活泼、变动不居的教学从整体的生命活动中抽象、隔离出来,使教学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命的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

第 1 页

不到充分发挥。

课程教学缺乏生命意义,这是传统课程教学的根本缺陷,它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教学观念:知识传承观

长期以来,绝大部分教师把课程理解学科知识。认为,教学就是把书上的知识、结论讲给学生听,学生的任务就是在课堂上识记、理解和掌握这些学科知识。完成认识性任务是教学目标中最重要的甚或惟一的目的,学生的进步只表现为知识的丰富和能力的提高。它必然导致两大弊端。一是对不同年龄的学生成长需要的关注的缺乏。一方面表现为大多数学科的内容与学生的成长缺乏内在联系,课堂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生活的实际,成了与学生日常生活隔绝的一个专门领域;另一方面,学生在成长过程中经常会出现的困惑、好奇、期望以及许多潜在的能力和作为一个完善的人的其他一切方面在教学过程中被忽视、遏制。二是割裂了抽象的书本知识与人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形成知识过程的丰富、复杂的联系,教学过程被庸裕化到无需智慧努力,只需听讲和记忆就能掌握知识的那种程度,造成学生对不少知识处于“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知其之所在而不知其之所来,更不知其之所去”的状态。这种对课程教学的片面认识,其后果是造成了学生虽有很强的认知能力,却不能深刻领悟知识所蕴含的生命意义,更不能在真实的情境中灵活运用知识。

第 2 页

2.课堂教学:“三惟”现象

教学大纲、教材、教学参考书以及教案等材料具体规定了教师必须知道、讲解和要做的每一件事情以及学生需要做出的各种反映。教师把教材的内容当作金科玉律,把教参中的提示当作颠扑不破的真理,把预先设计的教案当作亦步亦趋的向导。教师根据教材的重点、难点、疑点,讲清知识、突出重点、化难为易。对教师而言,他所做的不过是执行他人的目的和计划,因此没有激情、没有创造、没有灵性、没有活力,有的只是平铺直叙,只是机械性的劳动,只是简单的重复活动,只是应付与无奈。教学中这种“惟教材、惟教参、惟教案”的“三惟”现象极大地限制了教师劳动的创造性,使其无法感受到课程教学对于参与者所赋有的个体生命价值,因失去对工作的创新而产生异化和失落感。与此同时,我国传统的教学评价制度也加剧了这种“三惟”现象的产生。评价一堂课教学质量的好坏,不在于教师的创造,而在于完成预定教学任务的程度和水平,在于是否忠实地执行了教学大纲等方面的一系列要求。游离于标准化的行为都被判为不合教学要求而遭到批评或指责。 3.师生关系:教师本位主义

教师与学生,教与学,这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的最基本的一对关系。它包括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和由这种角色定位产生的教与学双方的工作关系。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

第 3 页

生的学的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是交往、互动。但传统的课程教学片面强调教师和教师的教,形成了以教师为本位的师生关系和教学关系。它表现为:一是以教为中心,学围绕教转。教师是知识的占有者,所以教师是课程的主宰者,所谓教学就是教师将自己拥有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教学关系成为:我讲,你听;我问,你答;我写,你抄;我给,你收。在这样的课堂上,双边活动变成了单边活动,教代替了学;二是以教为基础,先教后学。学生只能跟着教师学,复制教师讲授的内容。先教后学,教了再学;教多少,学多少;怎么教,怎么学;不教,不学。学无条件地服从于教,教学由共同体变成了单一体。教师在教学中的这种绝对的权力和权威控制了学生的学习、活动和行为,甚至控制了学生的思想,学生缺乏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和自主表达的权力和机会。这样,学生不仅失去了作为学习的主人的创造和自主选择的乐趣,更重要的是形成了有悖于人的本性的被动生存方式。 二、如何看待语文教学

1.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点都应是“人”和“人的发展”。

新的课程标准把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定位于“人”和“人的发展”上,人是独立存在的生命个体,应当得到尊重,语文教学重点要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总起来说就是培养他们信息收集和整理的能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

第 4 页

搜索更多关于: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 的文档
新课标下语文教学需要改进的问题.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bxn4hsw67dd7d92wae4uc568cqjj01a5u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