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范文网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猫》教学案

来源:用户分享 时间:2025/7/24 6:34:41 本文由loading 分享 下载这篇文档手机版
说明:文章内容仅供预览,部分内容可能不全,需要完整文档或者需要复制内容,请下载word后使用。下载word有问题请添加微信号:xxxxxxx或QQ:xxxxxx 处理(尽可能给您提供完整文档),感谢您的支持与谅解。

《猫》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对比的写法和细节描写。 2、体会语言浓浓的感情色彩,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 3、通过对文章的感悟,形成关爱动物、善待生命的情感。 重点难点

1、学习本文对比和细节描写的写作手法。 2、把握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

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三只猫的不同外形、性情及在家中的地位。体会对比的写法和细节描写。 一、导入新授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二、走近作者

郑振铎(1898-1958)福建长乐县人。现代作家、学者、翻译家,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担任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全国作协理事等职。他的主要著作有《中国历史参考图谱》《中国俗文学史》《欧行日记》、《海燕》《山中杂记》等。 三、朗读课文

1、给加点字注音。 忧郁.yù 污涩.sa 怅.然chànɡ 蜷.伏quán 惩.戒ch?nɡ 怂恿.. sǒnɡ 诅.骂zǔ 凝.望nínɡ 叮嘱.zhǔ 虐.待nüa 屋脊.jǐ 咕噜..ɡū lu 2、解释下面词语

怂恿:鼓动别人去做。 污涩:污浊而不光滑。

怅然:不愉快的样子。 惩戒:通过处罚来警戒。

妄下断语:胡乱的作出判断。 提心吊胆:形容十分担心或害怕。 3、朗读课文,感知内容。 四、自主学习

1、文中一共写了几只猫?你们分别看到了一只怎样的猫?你从文章中哪些语句看出来的?

请用以下格式表达出:读 ,我看到一只 猫。

示例: 读“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我看到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 (提示:关注细节) A. “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B.“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C.“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 一只凶恶的黑猫 2、理清文章结构层次。

第一部分(1~2节):写第一只猫的故事。

第二部分(3~14节):写活泼可爱的第二只猫不幸亡失的故事。 第三部分(15~34节):写第三只猫的亡失让我难过自责。 3、自读课文,按要求完成表格。(见下表)

猫 来历 外形 性情 家中地位 结局 感情变化 第一只 毛花白, 1-2隔壁要来 很活泼, 很活泼 小侣 段 宠物 病死 一丝心酸 白雪球似的。 第二只 舅舅家要来3-14段 的 浑 身 黄 色 更有趣 更活泼 宠物 丢失 怅然、愤恨 诅骂 第三只 蜷伏在家门毛花白,很瘦, 15-34段 口 毛烧脱后, 忧郁 更难看 懒惰 若有若无 屈死 难过、良心 受伤

4、我对于第三只猫的死更感到难过的原因是什么?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主管臆断,断定鸟是被它咬死的,暴怒之下,便用木棒打它,它受到冤苦却无法辩诉,最后死在邻居家的屋脊上,“我”认为是我把它害死的,而且这个过失是无法挽救的。 五、课堂小结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

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体会语言色彩,领悟文章的思想感情及蕴涵的人生哲理。归纳主旨。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生字新词 2、复述三只猫的故事。 二、合作探究

1、第二只猫死后,作者写道:“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第三只猫死后,作者又写道:“自此我

家永不养猫。”体会这两句话中包含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第二只猫丢失后,失落感久久萦绕于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叫人难受,于是才有不想马上养的想法。

第三只猫的死,责任在我。“我”没有判断明白,便妄下断语,而且在暴怒之下打它致死,这个过失是无法补救的。由于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见了猫反而触发自己灵魂的伤痛,永远愧对这类生命,于是才有永不养猫了的想法。

2、第三只猫的事情澄清后,“我”心里十分难过,作者想借此告诉我们什么样的人生哲理? 作者的内心在忏悔。同时告诉我们,无论做什么事,不能主观臆断,否则,就会出现差错,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3、用这样的格式说话:“对 ,我想说: 。”

示例: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凡事不能单凭

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同情弱小者。 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

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4、作者是怎样运用“伏笔”来写前两只猫的命运的?找出课文中的原句。 第一只:“不知怎地忽然消瘦了,也不肯吃东西,光泽的毛也污湿了”

——暗示了它“死亡”的必然之势。

第二只:“它似乎太活泼了,一点也不怕生人。”、“跑到街上,在哪里晒太阳”、“总看见它在铁

门外边。”、“我们都很为它提心吊胆”

——暗示了它亡失。

5、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为什么?

不可以。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而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三、归纳主旨

1、把“我”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表现“我”严于律己的精神。

“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或者“做人的道理”: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 2、把猫的不幸遭遇看作描写的侧重点,本文的主题是:

揭示了生活中发生不幸的原因。 四、我的启示

1、善待生命,同情弱小,关爱动物。 2、明白做人的道理:

面对缺乏正义的事,不应不闻不问,要勇于站出制止,学会做一个正直有社会责任感的人。 人们应平等公正地待人接物,不能主观臆测,妄下断语,以致伤害无辜。让我们都心怀愧

疚,心怀自责,反思自己吧! 五、总结全文

本文写的是猫,作者却巧妙地借物抒情,曲折地表达了同情、怜爱弱小者的思想感情。 郑振铎先生的《猫》,让我们有了许多感悟。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是,当我们发现自身的不

足时,一定要努力寻找自己的优点、发扬长处并让它超常发挥。这样,你的命运才有可能改变。 六、拓展延伸

在生活中,你是否也曾经错怪过别人或被人误解过?把事情经过说给其他同学

听听,并和同学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减少彼此之间的误会? 七、教师寄语

不要轻视弱势群体,每一个精灵都可能成为你生命中的贵人。 八、巩固练习

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芙蓉鸟事件。

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

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被一只黑猫吃了,而不是那只丑猫。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 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理清了文章的脉络,明确了文章的线索、文章的过渡、文章的伏笔以及第一只猫、第二只猫的情况。这节课,我们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课文的第三只猫部分,探讨课文真切的描写和深刻的主题。 二、教学目标:

1、生动真切的描写。 2、文章的寓意和主题。 三、复习旧课:

来 历 性 情 在家的地位 结局 我的心情 花白猫

(1—2) 从隔壁要的 很活泼 宠 物 病死 一缕酸辛 小黄猫

(3--14) 从舅舅家拿来的 更活泼(有本事) 宠 物 亡失 怅然 愤恨

四、课文分析: 阅读课文第三部分: 阐述丑猫的情况 丑猫

(15—34) 遭人弃、拾来的 不活泼、忧郁、懒惰 若有若无的动物 受冤遭打而死 十分难过 讨论:

(1)、为什么写两只可爱的猫的篇幅不如一个丑猫的篇幅长,到底发生什么可怕事情? 学生简述:“芙蓉鸟事件”

(2)、“我”根据什么判断是丑猫吃了芙蓉鸟?

①、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凝望着。 ② 、它躺在露台板上晒太阳,态度很安详,嘴里好像还在吃着什么。 (3)、以上证据是否确凿?在这种情况下,“我”是怎样想、怎么做的? 学生讨论后明确:不确凿。“我想,它一定是在吃着这可怜的鸟的腿了,一时怒气冲天,拿起一根木棒,追过去打了一下。??愤愤地,以为惩罚得还不够快意。

—— 发散思维:同学们不妨设想一下,如果养第二只小黄猫时家中也养了一对黄色芙蓉鸟,鸟被吃了“我”又会怎么想、怎么做? (4)、芙蓉鸟被吃的真相是什么?

学生回答:一只黑猫,不是那只丑猫。

(5)、“我”惩戒了丑猫后的心里为什么十分难过?

——我是一个有良知的人,真相大白后,“我”心灵受到震撼,“良心受伤”为自己的主观武断而悔恨,而无法补救自己的过失,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 五、归纳主题:

1、从真相大白后,“我”的忏悔中我们能否说说“我”是怎样的人?

讨论明确:“我”是一个善良的、正义的、严于自省的、富有良知的知识分子。 2、对于这样一个人,针对他使丑猫受冤而遭打而死这件事,你能否给他些忠告?

自由发言:凡事不能单凭想象,主观臆断,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要宽容、要仁爱。

3、“我”家养的三只猫,无论怎样,结局都是不幸的,对于它们的悲剧命运,你有什么感想? 自由发言:弱小——命运不能自立。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它们的悲剧命运是具有必然性的。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不受欢迎的人,往往成为冤案的牺牲品。 4、本文主题是什么?(结合练习一,来谈自己的看法)

参考答案:无论做任何事情,千万不能凭个人好恶带着某种么私心和偏见,违背客观实际情况去加以处置,否则就会出偏差,甚至造成无法补救的严重过失。

搜索更多关于: 《猫》教学案 的文档
《猫》教学案.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复制、编辑、收藏和打印
本文链接:https://www.diyifanwen.net/c34hse4rhto4ddq343gyo_1.html(转载请注明文章来源)
热门推荐
Copyright © 2012-2023 第一范文网 版权所有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声明 :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在一个月内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
客服QQ:xxxxxx 邮箱:xxxxxx@qq.com
渝ICP备2023013149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