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教案
任课教师:梁仕秀 班 级:15级护理5班 时 间:2012年11月 日 地 点:阶梯教室
? 教学目标
1.学习文章紧凑的结构,理解文章主旨。
2.体会人物高超的说话艺术,理解文中人物的“言外之意”,学习沟通技巧。 3.认识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 教学重点
1.体会人物高超的说话艺术,理解文中人物的“言外之意”,学习沟通技巧。 2.认识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 教学难点
认识爱情的美好和崇高,懂得爱情的真谛和责任,树立正确的爱情观。
? 教学方法
电教法、阅读法、讨论法。
? 教学课时 二课时 ?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 导入课堂:
1、展示课件播放音乐《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
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只歌曲叫什么名字爱情?(生答《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的开》)。同学们,情人节的玫瑰都会在哪些地方绽开呢?(生答)让我们一起走近今天要学习的课文《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
2、作者简介:曾宏燕,女,生于上海,现居珠海。教师兼作家。多年来默
1
默耕耘于三尺讲台,悉心感应孩子们的心灵律动,既是孩子们的老师,又是孩子们的心灵知音。20年前,在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给女儿的一封信》的启发下,她便尝试在课堂上对孩子们进行“爱情教育”。告诉孩子,爱情究竟是什么?她始终坚信:没有爱情教育的教育是缺憾的教育。20多年对“爱情教育”的推导,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共鸣,改变了许多人固守的“不和孩子谈论爱情话题”的观念,被誉为“中国爱情教育首创人”。
出版有《爱,你准备好了吗?》、《今日“网”事》、《课桌上的玫瑰》等著作。
二、阅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1、本文是一篇记叙类的文章,记叙的六要素交代得十分清楚。 时间:情人节。 地点:教室。 人物:老师和学生。
事件的起因:“情人节的玫瑰绽开在教室里”,给老师出了一个教育上的难题。 经过:写教师向学生讲述红玫瑰和情人节的来历,并对学生进行中国
传统文化的教育。
结果:通过学生写给“我”的纸条,说明“我”的“爱情教育”获得成功。
三、沟通的艺术
这堂“爱情教育”课涉及了一个敏感的话题,这个老师在讲的时候非常懂得教育的艺术,讲得自然含蓄,小心翼翼,学生在听的时候是非常渴望得到这方面的知识,听得专心致志,随着上课的深入,整个课堂气氛和学生的心理都发生着微妙的变化。老师的“爱情教育”获得了成功,“她”都向我们展示了那些沟通技巧呢?
2
1、请同学们在文中找出有关学生神态、动作、表情的词语,想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老师?
明确:“互递眼色”、“窃窃私语”、“左顾右盼” 、“异样的目光”、“纷纷摇头”、“逗乐”、“全神贯注”、“会意地笑”;善于观察,揣摩心理。 2、 读第6自然段后分析品味句子“好漂亮的红玫瑰啊!”
试读一下:
“好漂亮的红玫瑰啊!(赞扬) ”“好漂亮的红玫瑰啊!(讽刺) ”试想一下:赞扬的好处是什么? 明确:适当赞扬取得信任。
3、若是遇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我们该用什么样的语言打破呢?试找出文中我打破尴尬局面的语句。 明确:运用幽默,打破尴尬。 故事链接(展示课件)
4、读第8自然段后分析句子“那我先问问你们,是否听说过有关红玫瑰的传说”。“我” 想向学生传达有关红玫瑰的传说,却先问学生,这说明了什么? 明确:尊重对方,达成共识;学会倾听是沟通的重要因素之一。
5、分析第10自然段中老师意味深长地说了句:“玫瑰花很美,不过,玫瑰的枝条上有刺,拿的时候要小心喔!”的言外之意是什么?老师为什么要那么含蓄呢?
(学生自由讨论、畅所欲言)
明确:旨在告诉学生:作为青春期的我们该谨慎地对待爱情。
3
相关推荐: